应用型人才培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9893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型人才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会 1118 班 2011160769 耿凯 第二单元 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及培养实践随着社会不断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时期的教育必须与 时俱进,要与社会的发展情况结合起来.单纯的吸收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 求.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层涵义是高等教育类 型结构多元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人才 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的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 会的需要。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 提高,一大

2、批技术含量和专业水平较高的岗位急需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 将为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谓应用型人才是将专业知识和技 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掌握社会生产或社 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应用型人才既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动手能力 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将科学理论或新发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等社会实践 领域,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 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知识型、专家型的技术工人。传统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存在很多问题。1.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为大 学生提

3、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 部分时间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实际,也难以做 到学以致用。2.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所传授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 必修课太多,知识领域广泛,导致学生囫囵吞枣,只能对这些课程知识有非常 粗浅的了解,而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深入研究探索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因此也 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3.高校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 主学习。绝大多数课程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考试也是以教师讲课内容为主。学 生忙于记录和背诵而闲置其聪慧的头脑。长期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明显缺乏 学习的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更不会形

4、成开创性的观点,很难适应企事 业单位动态的工作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本 科应用型是本科层次教育,它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 自身特点,它更加注重的实践性、应用型和技术性。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 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强,是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本科应用型人 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人才培养目标、制度、过程等要素特定的多样化组合方式。本科层次应用型人 才,要强调协调发展,比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宽

5、” 、 “专” 、 “交”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用性,从而不仅具有胜任某 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 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与学术型人才相比,他们要有更强的实践 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的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培养本科层 次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岗位操作技能与实务经验)、沟通能力 (理解、表达与团队合作) 、创新能力(理论应用)的锻炼和培养。一、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从教育理念上讲,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体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的 养。在

6、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以知识为重点。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在专业方向确定以后,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是所有院校都关心 的事情。应该为它涉及到就业率的问题。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应从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的设置。(一)课程设置及其体系结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课程设置是进行该类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其结构是否连贯、 课程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培养工作。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 系中,课程类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必修课又通识教育课、专业课、 专业主干课三个课程平台构成。选修课由多个与管理知识、技能相关的专业模 块和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7、有益的任选课程构成,包括学科选修课程、跨学科选 修课程、专业实践项目、研究论文和毕业设计等。1. 根据行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安排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的。在进行社会行业的调查中,首先考 虑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然后对这种工作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根据工作 的要求对教学中的课程进行专项的能力和综合能力。2. 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讲,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学习过程重点在于问题的学习,这是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又一关键;学习过程还要培养学 生的沟通能力,特别是加强与上司、顾客、同事、服

8、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首先,课程内容的优化。从宏观上对课程设置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在可预 见的未来几年中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进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所 需要的学科和课程支持,整合、精选、凝练课程内容。第二,课程类群的优化。 在充分考虑专业的关联性、学校各种教育资源的可充分利用性、学生的基本素 质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科学、严谨地对所有课程 进行关联分类。第三,课程平台(子系统)的优化。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优 化后的课程类群,配置到各课程平台中:将通识教育类课程类群集成为通识教 育课程子系统,将专业基础类课程类群集成为专业基础课程子系统,如此等等。 此外,在专业课程子

9、系统中设立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在专业选修 课程子系统的模块中设置能反映时代要求和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类群(如前沿讲 座等),从而使课程更加科学实用。第四,课程体系总体结构的优化。准确定位 各类课程子系统分别在课程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从宏观上科学把 握课程门数和学时、学分分配比例,使“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达到整体功能上 的最优。(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保证他们既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将所学知 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分三步:1. 基于原理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掌握该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事半功倍。教师讲授

10、基本理论时,应强调理论产生、 内容及发展情况。讲解理论的来源是要同学们明白,理论来源于实践,没有凭 空产生的科学理论;分析理论的发展前景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创新才能使该理 论得以发展,以用于指导更高层次的实践。2. 实验室和校办工厂训练。要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如果 让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知识后就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可能对 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高校理论教学的连续性和企业本身的 竞争压力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高校本身存在的实验室和校办工厂可以给学 生提供初步锻炼的机会。在实验室和校办工厂的训练中,应该培养每个学生的 动手能力而不只是走走形式。同时,半工半读的

11、学习方式对培养本科应用型人 才具有重要作用。3. 社会实习或实践。自古以来就有纸上谈兵之说,书本上的知识如不能在 实践中进行锻炼,就是没有用处。因此,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一步就是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教学的教”为辅,注重“学”而非注重教。 主要是强调在整个过教学程中,尽量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 中尽量采用活动的方式来进行。(三)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 能力和说服能力,这些能力素质往往需要在大量的实践环节和社会工作

12、中交易 锻炼和培养。因此,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学生实践能力和非智 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出发,从多个方面对教学实践进行创新。1.要保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各专业实践性环节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 验 和集中性实践环节,应保证每学期不少于两周的实践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方面 的学分。2.要对专业实习进行改革。可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市场调查和假期 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另一部分为认识实习与市场调研,促 使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锻炼其实践能力。3.要将实践活动与课程改造结合起来。要加强案例学习,没门专业基础课 和专业课都要确定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时数,在教学进程计划表中注明,具体 内容在课

13、程教学大纲重要有所反映。 4.要聘请优秀企业家做兼职教授或专业指导专家。受聘请企业家的职责是 每年给学生作一到两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学校应将受聘的企业家所在企业作 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的科研基地。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设立了本科生研究计划,一些大学还设有多 种本科研究计划。与以前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不同,本科生研究活动已扩展到更 多的学生以及更多的学科领域。在美国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是指教 学要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而且是指教学要与学生的研究相结合。本科生有机 会参与大学的研究、站在新知识的前沿,是美国一流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最明 显的竞争优势。 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

14、科应用型人才是很好的启发。 创新和研究必须结合起来,使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教师与 学生互动的共同研究的过程。 (四)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生在校期间最重要、最后的一个环节。1.用科研项目 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一方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仪器设备紧张的问题,另一 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是由教师对本学 科及其交叉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取得创新性、先进性、实用 性的成果以推动本学科技术的发展。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毕业设计 过程,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做出实际的设计模型,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提 高动手能力。3.注重答辩中的创新性问题

15、。对于本科应用型人才来说,其应用 能力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技术动作,而是能实现创新应用。因此培养创新能力 是必不可少的。在毕业答辩中,我们的问题主要以设计的创新点是什么、本设 计的不足及需要如何进一步改进等,这种设计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问题为主,这 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也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的实例黑龙江工程学院 2004 年 12 月与澳大利亚威斯特公司签约合作,联合培养应 用型人才,目前已为威斯特公司培养了四届毕业生。2006 年 5 月,卡特彼勒公司、 黑龙江工程学院、威斯特(中国)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宏图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实 施许可授权协议和宏图项目执行谅解备

16、忘录,以“工程机械”专业为试点,全面 启动了联合培养维修工程师的宏图项目计划。目前,已招收三届学员,为其培养 了一届毕业生,实现了订单式教育新模式。 “宏图”项目目前面向生产一线培养 维修工程师。而以“宏图”项目为平台,在经过一轮教学实践、总结教学实践成 果的基础上,研究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 “宏图”计划推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宏图计划是一个完美成功的历程,是一个共同合作的历程。宏图的成功不仅 是技术、设备方面,更重要的是态度。时代的不同,技术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是 非常适应当前时代的需要。宏图教育是一项技术应用教育,不但学习卡特比勒产 品的应用和维修技术,更是一种学位教育。宏图计划成员学院与卡特比勒的代理 商合作,建立新型关系,培养出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工程学院成立之初,就以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办学培养 目标。黑龙江工程学院是亚洲的唯一宏图计划的合作伙伴。黑龙江工程学院的 宏图项目深入拓展与世界宏图的关系与联系,加强了在卡特比勒的话语权,进一 步发挥了黑龙江工程学院的作用。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