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城市设计宝鸡城市设计宝鸡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以秦岭、北塬为背景,渭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开敞空间,渭 河及东西干道为景观轴,南北干道为景观带,各集团(组团)中心为景观区,环城生态圈和 区间绿地为绿色空间,古建、遗址为人文景点,辅以“城市门户” 、天际线和轮廓线、建筑 风格和色彩、高度控制区、视线通廓、景观结点、标志和夜景区等要素,构成反映我市自 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其中东西向景观轴(带)为渭河、经二路--宝虢路、 火炬路--宝钛路三个景观轴;南北向为千河、金陵河、清姜河及清姜路--宝平路、福谭路、 斗中路、十马路为 7 个景观带;景观区包括炎帝陵、秦岭、北塬和各集团(组团 )等 7 个重 点景区;环城生态圈是指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北塬以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区域; 城市“门户”是指进入城市的标志地区,包括李家村、高家村、益门堡、温家寨东西南北 4 大“门户” ; 高层建筑区主要位于中心集团的经二路地段、马营路中段和两个副中心的 中心地段 城市综合交通 宝鸡市的对外交通,在铁路方面规划新建南环铁路、下马营编组站和党家村站,扩建 宝鸡东站、卧龙寺站、虢镇车站,修建宝成、宝天和宝中铁路复线,全面提高铁路运输能 力;公路方面城市对外交通以外环加联络线的结构形式,北环线沿引渭渠南岸而过,南环 线沿秦岭北麓和铁路南环线并行而过,310 国道从虢镇东过河;外环线和联络线以对外交 通为主,兼顾城市内部区域交通。
西宝一级公路市区段远期改为城市内部快速路,310 国 道迁至城市南边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形成平行的四个环近、中期以西宝一级公路和金陵 东路、宝十路、斗中路为对外交通骨架,拓宽西宝南、北、中线和川陕公路,新建金陵东 路和石益路,完善过境交通网络远期改造凤翔田家庄军用机场为“军民两用” ,开展民航 业务 宝鸡市区规划路网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向一条 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加外环路组成骨架,通过南北向三条主要干道联系,构成城市的大外环 和东西四个主串环的“串环式”干线道路网到 2010 年我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 北环路及现有路网的联系工程,打通斗中路到福临堡的滨河大道,拓宽宝虢路、大庆路和 姜谭路,建设斗中路高架及其立交,建设福谭路和石嘴头至宝桥的南环路,建设石凤路、 植物园路等到 2020 年规划城市广场 38.6 公顷,其中市级广场 3 个,区级广场 2 个社 会公共停车场 14.76 公顷,社会停车位 8370 泊位 城市园林与生态建设 结合宝鸡市的自然条件和结构特征,宝鸡市绿化用地的结构布局是以南山、北塬为依 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环城设置防护林带,将公园、游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穿插于城 市腹地,形成“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 “城市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环境;以 “一圈”(环城生态林带)、 “二面”( 北塬坡和秦岭北麓)、 “三线”(铁路沿线、渭河两岸、 引渭渠两侧)、 “四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风景区、 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 崖水库游览区)、 “五团”(五组团外围绿带) 为骨架,公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相互渗透,形 成“点、线、面”交织有序的生态绿地系统。
新建九个公园和十三个游园街头绿地,公园分别为石鼓山公园、儿童公园、陈仓公园、西虢公园、引渭渠首公园、凤凰山公园、下马 营垂钓乐园、千河公园、西河滩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 453.4 公顷,街头绿地总面积达到 131.32 公顷到 2020 年人均城市公共绿地达到 8.67 平方米/人,人均城市绿地达到 10.0 平 方米/人 宝鸡生态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突出宝鸡市“山、塬、水、林、城”融 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规划建设区外围, 结合北坡面和秦岭北麓浅山区营造一圈 300~500 米宽的生态林带,并积极开发建设北坡森林公园开发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 城郊风景区、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上游览区渭河水系的开发利用,规划在渭河 及其三个支流(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处的适当位置设橡皮坝蓄水,形成水面;在渭河中 设多处漫水桥,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或居民步行、骑车过河沿铁路、渭河、引渭渠两岸 绿化和南北水系两侧设置防护林,中期 32 公顷,远期 45 公顷,同时搞好居住区和单位绿 化,提高绿化水平,远期规划绿地总面积 27.37 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 31.94%,绿化覆 盖率 39.93%。
结束语 近二十年来宝鸡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城市总体规划对于指导宝鸡城市的有序 合理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规划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以及广大 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努力下,总体规划的修订和实施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