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古代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262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古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复习古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复习古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复习古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复习古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古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古代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复习古代史必修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封邦建国 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 对象:同姓王族 异姓功臣先代贵族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作用: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消极:造成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1)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

2、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统一 1、灭六国:赵、韩、魏、楚、燕、齐 2、开疆土: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征岭南,凿灵渠. 管辖西南, “五尺道” 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建立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扩到全国。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4)意义: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政 治的重要标志。 2、皇帝制: (1)产生:秦朝 (2)特点: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君臣关系的实质是主仆关系 。 (3)弊端:在这种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 行政、司法。 (4)结束: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览表中央地方特点汉朝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分割相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宋朝三省六部制虚设,设“中书门下”行使宰相之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分割相权,削弱地方权力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设行省制度。

4、设省路府州县五级重视对边远地区的管理。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两大基本矛盾(1)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2)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两大趋势(1)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2)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内容: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该措施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 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设内阁制。内阁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清朝;继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央: 设立军机处,强化君权。密折奏事。 (2)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5、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消极:巩固了皇权专制统治;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束缚了人民思想的发展;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必修一专题 6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雅典民主政治(一)雅典民主形成的过程内容作用梭伦改革 (奠基)1、经济:“解负令” 。2、政治:按财产多寡分 4 等级。按 4 个部落选出四百人会议。设最高法院受理公民投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 的局面伯利克里改革 (黄金时期)1、扩大公民权利2、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3、五百人会议贵族权力大大削弱4、发放工资和津贴. (二)雅典民主制的得与失范围男性

6、公民的民主,不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1.缺陷:参政方 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或误用。2 进步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 健全的民主制度。罗马人的法律(一)罗马法的演变发展历程法律名称主要内容地位十二铜表法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权以及犯罪和刑罚等内容。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公民法 适应范围: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形式: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平民地位空前提高,激发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万民法 适用范围: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7、灵活性上: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具体内容: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自然法主要是一种法学思想、法学理论,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 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1、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2、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必修 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 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

8、汉代关中农民:“井渠” ,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黄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新石器纺织业萌芽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商周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 “丝国”)唐代官营规模大;私营作坊出现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元明棉纺织业普及(黄道婆) 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

9、进步时期行业成就商周青铜器生产规模大; 大多作礼器(代表权力与秩序) ; 工艺水平很高(司母戊大方鼎 ) ;生产形式官营燃料煤炭汉代冶铁供风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马排) 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 )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唐宋 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市”在历代的发展朝代市的发展情况秦代 法律规定 明码标价汉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 9 市六朝 草市形成,草市尉唐代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宋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10、,草市有饮食服务。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繁华唐宋商业都会的发展长安的市:常设的商业区洛阳的市:规模超过长安广陵(今扬州):雄富冠天下唐杭州、湖州:地区经济中心宋汴京(今开封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相国寺庙会“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1、最早提出:商鞅变法(战国) 2、含义: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目的:(1)经济: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政治: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4、评价: 积极(从目的角度考虑)经济:稳定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政治:保障国家安全,巩固封建统治 消极:社会经济活力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得到抑制 “海禁”政策及

11、其影响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评价:积极:一种消极防御,暂时的稳定 消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产生,使中国 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必修三必修三专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 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孔子(1)思想:“仁” 、 “礼” 学说。 (2)教育:兴办私学。(教育思

12、想?) (3)经典:编纂六经: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孟子“仁政” 学说、提出“民贵君轻” 。儒家荀子1、提出“天行有常” 和“制天命而用之” 等唯物论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老 子1、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消极悲观;政治理想“小国寡民”道 家庄 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即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这充分 反映了没落贵族完全丧失了探求客观真理的信心)墨 家墨 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思想法 家韩 非 子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事异

13、备变”中国古代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 ,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4、古代统治者实际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 家思想。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而(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

14、统思想。 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创立太学,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理学心学世界观“理”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 (通过外物求”理”)“发明本心”,“致良知” (通过内心的反省)不同点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都承认理的存在(理学) 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封建统治。 都是唯心主义思想思想 家主要思想影响或著作黄宗 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的主 张。 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提出工商皆本。反专制有力武器;冲击儒家正统地 位

15、。顾炎 武批判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经世致用。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 之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唯物思想:尊重物资运动规律必修 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开创:二程(程颐、程颢)“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开创:陆九渊陆王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项目发明改进或应用影响或意义造纸 术西汉:植物纤维 纸东汉:“蔡侯纸”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 革命性的进步。指南 针战国:司南 北宋:指南鱼、指 南龟北宋: 开始用于航海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 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春秋战国:提供 条件 东晋:提到“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 明朝:自动爆炸地雷、水 雷和定时炸弹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 有利条件印刷 术隋唐:雕版印刷 术 北宋:活字印刷术 (毕升)元代:木活字、转轮字 盘; 明代:铜活字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 复兴运动准备条件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汉字的起源黄帝:仓颉造字 殷商:甲骨文、金文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成熟于汉魏。草书形成于汉代 楷书形成于汉朝末年。书法的发展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 ,号称书圣;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创立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的狂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