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2561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传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提交会议论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黑龙江省县域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研究黑龙江省县域可持续发展力的综合评价研究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唯“GDP 论” ,其不可持续性使其走到尽头。特别是近些年在快速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由于规划的滞后和不科学,造成许多地区的无序开发,城乡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力问题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

2、的构建和评价方法角度进行一些探讨,试图对县域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关键词:关键词:黑龙江省 可持续发展力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周传杰 黑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生态经济、文化产业。李小丽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收入分配、财政金融。县域经济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区域经济形式,它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经济,处于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沟通各业的重要地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国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县域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34,县域经济总量(GDP)占到全国的 12 多,地方财政收入

3、占全国的 14,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都占到全国的 13 左右。一些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已经成为该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承担着重要角色。目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发展极度不均衡、多数县(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普遍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县(市)地方政府主要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看待发展,盲目地追求 GDP 的增长和热衷于搞政绩工程,惯性沿用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工业化生产和消费方式,来扩大所谓的经济总量(GDP) ,营造出一片繁荣的虚假的景象,但这不仅没有改变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层次低、普遍性落后的特征,反

4、而使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呈加强趋势,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近些年在快速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由于规划的滞后和不科学,造成许多地区的无序2开发,城乡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既是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需要,也是对提升我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探索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的尝试。一、黑龙江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一、黑龙江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一)

5、县域地区的特点对指标选取的参考(一)县域地区的特点对指标选取的参考1.县域地区是一个不能构成完整的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体系的系统。县域地区与省域和国家相比,区域范围要小得多,人口规模也不大,所以其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不能、也不应要求其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对其经济、社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就不能从一个完整的视角进行。如在经济方面,哪怕只有几个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就会带动起整个区域的发展,并非只能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才可以。而且县域区域范围狭小,人口少,服务需求规模小,服务业很难达到大中城市的水平;在科技发展方面,不应把县域的科研经费投入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指标,更不应要求

6、发表多少级别的学术论文;在社会发展方面,县域所需要的一些社会服务功能,如高端的医疗卫生服务、高等教育等可以由相邻的大中城市提供,不需要每个县都要建大学。2. 县域地区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系统。按开放的系统观,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如能源、高端人才、资本等,不应要求应有尽有,应鼓励其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对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时,不应简单地把拥有多少资源作为核心指标,比如对其的矿产资源状况进行评价时,不应把拥有多少矿产资源作为权重较大的指标,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这些资源的实际所有者是国家,本地并不会得到多大的受益, “富饶的贫困”也说明了这一点。3.

7、县域地区是一个与外部联系紧密的系统。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不完备和系统的开放性,从而使县域与外界联系密切,如其使用的水资源可能是来自上游其他地区的,所以在评价某县域的环境状况时,就不能简单地把水资3源作为权重较大的评价指标,因为本县域的水资源质量不高,并一定是本地区造成的,有可能是上游其他地区造成的。(二)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二)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1.科学性、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完备性原则要科学地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黑龙江省各县(市)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指标体系要体现完整反映可持续发展

8、的主要特征,同时要避免指标过多过细,相互重叠,还要避免过少过简,出现遗漏。2.2.结构层次性原则结构层次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呈现出结构层次性,特别是评价一个复杂系统时,如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构成这个系统所包括不同层次的指标,进行分层次评价不仅要有总的评价结果,而且还要有每个层次的评价状况。3.3.弱相关性原则弱相关性原则理论上评价所选取的各个指标应该是完全不相关的,这样才能避免指标之间的相互干扰,并充分发挥每项指标的作用。现实中,现有的一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中相关性较强,所以在选取指标时应避免选取相关性强的指标。4.4.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因素繁多,而且各地区发

9、展程度不同,因而评价时必须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实际状况对指标进行筛选。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方法是否可以操作,理论研究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因此采用的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既要科学更要可行。5.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尽量采取可比性较强的指标和区间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标。即必须明确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和范围在不同区域一定要相同,以确保时空上的可比性。对定性指标应以间接赋值进行量化,定量指标直接量化。6.6.动态稳定性原则动态稳定性原则要求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既要有静态指标,又要用动态指标。可持续发4展的不同发展水平应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每一个具体的指标

10、应该反映待评价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体现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同时又应保持指标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便于分类对比。(三)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的选取(三)县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的选取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了目前公认度较高的指标,综合考虑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围绕当前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工业化初期的特点,同时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由此构建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成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目标层,包括一个一级指标,即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个层次为准则层,包括四个指标,即经济发展可持续,社会发展可持续,环境可

11、持续,资源承载力可持续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指标层,包括 27 个具体指标,指标体系构成和具体指标含义如下:1.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其是县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环境改善、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础。具体指标如下:经济密度(单位:万元/平方公里):指地区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的比值。该指标反映的是单位面积的产出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的经济实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指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与期末人口总数的比值。该指标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成果。人均财政收入(单位:元):指一年内地区财政收入与期末人口总数的比值。它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效果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支

12、撑。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单位:亿元):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相关费用的总称。它反映出一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即折射出一个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方向。第二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单位:%):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该指标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发展增速(单位:%):指地区的 GDP 的增长率。它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实际利用外资额占 GDP 的比重(单位:%):指一年内该地区实际利用外5资额与当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它反映的是地区外向型经济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13、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出口总额占 GDP 的比重(单位:%):指地区内部当年出口贸易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份额。它反映该地区对外的依存度的大小。(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它反映的是该地区民营经济的参与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的经济活跃度。2.社会发展可持续能力。该指标体系反映的是县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质量,以此衡量某一区域能否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和完善的社会保障。 (1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城镇居民得到的可以用于最终消费性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城镇居民家庭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该指标可

14、以反映出该区域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11)农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指农村常住居民当年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总收入与该地区农民人口数的比值。该指标可以反映出该区域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12)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单位:元):是指在社会经济中各经济类型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行业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的总称。该指标反映该区域居民和社会的实际消费能力强弱。(13)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该指标反映区域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状况。(14)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该指标反映区域居民所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15)公路密度(公路里程/土地面积):指区域公路通车里程与区域辖区面积之比。

15、该指标反映该区域对外联系、交流的程度。(16)每万人中的中学生人数(单位:人):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居民的受教育程度。(1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农村的生活质量。6(18)城镇化率。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程度。3.环境质量指数。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仍以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物质资源耗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环境质量的优劣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19)森林覆盖率(单位:%):森林面积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其反映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的重要指标。(20

16、)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的百分率。该指标反映该区域环境治理的能力。(21)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气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气的百分率。该指标反映该区域环境治理的能力。(22) 单位耕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吨/公顷):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区域的环境状况。4. 资源承载力指数。目前我国大部分县市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因资源缺乏合理利用,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严重制约县域的可持续发展。而每个地区资源承载力的强弱,决定其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4)人均耕地面积(单位:公顷):指区域耕地总面积与区域总人口之比。该指标从发展空间角度反映发展潜力。(25)人均粮食产量(单位:公斤) 。该指标反映该区域的农业资源对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26) 单位 GDP 能耗增加率:该指标反映该区域工业的发展水平,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能源对该区域工业发展支撑的可持续程度。(27) 人均用电量:该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能源对该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二、黑龙江省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二、黑龙江省县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