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外护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1220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外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外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外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外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外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外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外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 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3.5 mmol/L。【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 5.5 mmol/L。【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

2、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 HCO3-丢失过多。【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 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 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 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中心静脉压(CVP) 】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

3、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0) 。【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主要适用于部位较低、时间较短的手术的体格条件较好的病人。【硬膜外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 【急症手术】病人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迅速实施手术,

4、以挽救病人生命,如外伤性脾破裂、肠破裂等。【外科手术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 0.51,一般不超过 38,称之为外科手术热,于术后 12 日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2外科感染的特点: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少数在感染早期为单一细菌所致,以后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大部分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感染常集中在局部,发展后会导致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最终形成瘢痕组织而影响局部功能。【脓毒症】是指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如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统称。在此基础上,血培养检出致病菌者,称为菌血症。【破

5、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人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继发于各种创伤后,亦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品、电流、放射线或有害气体或烟雾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损伤。烧伤不仅限于皮肤,也可深达肌肉和骨骼。通常所说的烧伤指因高温所致的热烧伤,一般占 80左右。【手掌法】是一种评估烧伤面积的方法,病人五指并拢的单掌面积为 1%,五指自然分开手掌面积约为 1.25%。【中国新九分法】是一种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方法,将全身体表面积划分为 11 个9的等分,另加 1构成 100的体表面积。【Horner 综合征】肿块若压迫交感神经节或交感神经链,可引

6、起 Horner 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头面部无汗。【原发性甲亢】最常见,病人多在 2040 岁。甲状腺肿大和功能亢进同时出现,腺体呈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常有突眼征,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测定】指机体在清醒、空腹、安静和无外界环境影响下的能量消耗率。基础代谢率可用基础代谢率测定器测定,或用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公式估算。基础代谢率在10%为正常;增高至+20%30%为轻度甲亢;+30%60%为中度甲亢;+60%以上为重度甲亢。嘱病人测量前充分睡眠,检查日晨禁食、不活动、少说话

7、。【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甲亢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加速,长期如此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手术创伤导致甲状腺素释放增加会诱发危象。病人多在术后 1236 小时内出现高热(39) 、寒战、脉快(120 次/分)而弱、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呕吐和水泻。若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酒窝征】当乳腺癌肿块侵入乳房悬韧带使之收缩而失去弹性形成皮肤凹陷,称酒窝征。【橘皮征】当乳腺癌细胞阻塞于皮下、皮内淋巴管可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毛囊处出现凹陷,出现“橘皮征” 。【乳头湿疹样癌】又称 Paget 病,少见,恶性程度低

8、,发展慢。发生在乳头区大乳管内,后发展到乳头。表现为:乳头刺痒、灼痛,湿疹样变,脱屑、糜烂、搔痒。病变发展则乳头内陷,破损。【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3或间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腹外疝根据不同的部位可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等。【绞窄性疝】嵌顿若不能及时解除,嵌闭的疝内容物持续受压,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动脉血流减少,甚至完全阻断,动脉搏动消失、肠管丧失蠕动能力、肠壁逐渐变黑坏死。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临床上不易截然区

9、分。【腹股沟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称为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根据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解剖关系,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及腹股沟直疝两种。前者自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内环,向内向下向前经过腹股沟管,穿过腹股沟外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后者自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不落入阴囊,称为腹股沟直疝。【腹膜炎】是发生于腹腔脏层腹膜和壁层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感染、化学性(如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损伤等因素引起。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称为腹膜刺激征。【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局

10、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全层黏膜缺损,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任何原因引起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肠道,均称为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无肠壁血运障碍,仅为肠管内容物通过受阻。【绞窄性肠梗阻】不仅有肠管内容物通过受阻,同时有肠壁血运障碍。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栓塞或血栓形成等使相应肠段急性缺血,也可在单纯性肠梗阻时,因肠管高度膨胀,使肠壁小血管受压而出现血运障碍。【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各类肠梗阻发生率的 20%40%。【胆绞痛】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

11、常在进油腻食物后,表现为突发右上腹部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可持续性或随呼吸加重。可伴随恶心、呕吐。【Murphy 征阳性】检查者以左手平放于病人右肋下部,以拇指的指腹置于右肋下胆囊点,嘱病人缓慢深吸气,肝下移可引起胆囊区触痛,病人突然摒气。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如胆道梗阻未能解除,胆道感染未能控制,病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肝内、肝外胆管结石最凶险的并发症,亦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病人出现肝脏急性化脓性感染,甚至并发多发性胆源性细菌性肝脓肿。少数病人进一步发展成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charc

12、ot 三联症】腹痛、寒战与高热、黄疸是结石梗塞胆总管继发感染的典型表现,合称charcot 三联症。4【下肢静脉曲张】是以下肢浅静脉伸长、迂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人,是周围血管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试验,或曲氏试验) 】病人平卧,抬高患肢使静脉血液排空,在大腿上 1/3 处扎上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10 秒钟内松开止血带,若出现静脉自上而下逆向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此试验也称为“曲曲氏试验氏试验” 。当交通静脉瓣膜功能障碍时,其结果不可靠。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静脉在 30 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

13、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此试验也称为“曲氏试验曲氏试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 Buerger 病,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病变主要侵袭下肢中、小动静脉,以周围血管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为特点。本病在我国北方多见,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吸烟者。【静息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营养障碍期,病人间歇性跛行距离愈来愈短,直至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即患肢即使在休息状态也有剧烈的缺血性疼痛,特别是夜间平卧时,疼痛更加剧烈【Buerger 运动】 具体做法为:病人平卧,抬高双下肢 45,维持 13 分钟,直到脚部发白,有刺痛感为止;再坐起,自然下垂双腿,脚跟着地,作踝关节伸屈和左右摆动,

14、以及足趾伸展和内收活动,每组动作持续 3 分钟,此时脚部应该变为粉红色;然后平放双腿,盖被休息 5 分钟。每次活动 20 分钟,每天 34 次。【反常呼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因前后端失去支撑,使损伤部位的胸廓软化,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胸腔内负压增高,软化部分向内凹陷;呼气时,胸腔内负压减低,该部胸壁向外凸出,又称连枷胸。若软化区较广泛,在呼吸时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可使纵隔扑动,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气胸】指胸膜腔内积气。在胸部损伤中,损伤性气胸的发生率仅次于肋骨骨折。可因利器或肋骨断端刺破胸膜、肺及支气管或食管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膜腔所造成的。【闭合性气胸】伤后伤口闭合,胸膜腔与外界不

15、相通。空气进入胸膜腔后,可抵消胸膜腔内部分负压,造成伤侧肺组织萎陷。由于两侧胸腔压力不平衡,导致不同程度的纵隔偏移,压迫健侧肺组织。【开放性气胸及纵隔扑动】伤后伤口不闭合,胸膜腔与外界大气直接沟通,空气可通过胸壁伤口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肺严重萎陷,纵隔移位,健侧肺扩张受限。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少,纵隔移回伤侧,导致纵隔位置随呼吸而左右摆动,称为纵隔扑动。纵隔扑动会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常见于较大肺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形成活瓣。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

16、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只能进入不能排出,使胸膜腔内的压力不断增高,压迫伤侧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障碍。有时胸膜腔内的高压空5气被挤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或通过胸壁软组织扩散至皮下组织,形成颈部、面部、胸部等处皮下气肿。【血胸】胸部损伤引起胸膜腔积血,称血胸。发生率仅次于肋骨骨折和气胸,常与前两者同时存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肿瘤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使之回流受阻。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前胸部淤血和静脉曲张。【Horner 综合征】颈部交感神经受压,出现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及胸部无汗或少汗。【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因各种原因,如颅脑损伤、脑肿瘤、 脑出血、脑积水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 2.0 kPa(200 mmH2O) ,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称为颅内压增高。它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脑疝】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