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41209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文章摘要】陈鲁民先生整理出来的大师上课的开场白让我们感受到梁启超、刘文典、启功等大师上课的风采。我们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具有这样的风采呢?本文从教师的作用,课堂授课内容和课堂表达方式来反思,谈谈自己对语文课堂教学几个问题的认识。【关键词】大师 主导 工具性与人文性 显性目标2009 年 7 月 11 日,当代中国两位学界泰斗季羡林、任继愈同日辞世,让国人无不扼腕痛惜。他们二位以丰富的学识、伟大的人格成为一代宗师。自然算得上“大师” 。吾今日之论“听大师讲课,悟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中“大师”暂且借用陈鲁民先生大师上课的开场白中“大师”的含义,故现今流行的

2、鉴宝大师、营销大师等等不再此列。陈鲁民先生整理出来的大师上课的开场白让我们感受到梁启超、刘文典、启功等大师上课的风采。汪曾祺先生撰文回忆闻一多2先生上课:课堂往往人满为患。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汪曾祺先生回忆的金岳霖教授的课堂也是有趣的。他曾开设一门选修课:符号逻辑。对很多人来说,去听课就如去听天书。因而每次上课,教室中只有零星几人。其中有个叫王浩的学生却是例外,他能够懂得此门学问的奥妙。金岳霖经常会在讲授过程中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于是这堂课就成了师生二人的对话。对于学生的问题金先生也是有问必答的。我之谓“大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伟大的人格,梁启超、刘文典、胡愈之、辜鸿铭、

3、启功、闻一多、金岳霖等作为教育者他们身上特有的气质吸引了我,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第一他们具有独特的气质;第二他们为人随和,语言妙趣横生;第三他们善于倾听。有时假想自己坐在这些大师的课堂中,接受其教化,一定会如沐春风吧。大师们授课内容自是深邃,有研究价值。可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那么整个课堂会变得曲高和寡。由此我想到现在的语文课堂。现在的语文教育批的多,赞的少,以至于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我们也希望让我们的孩子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可是我们从哪里找到方向呢?本片论文就是从大师课堂出发,不是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成为“大师” 。只是希望借此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理想的课堂境界。本篇论文分三个层面展开,3

4、也是由大师课堂想到语文教育的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第二,教师课堂内容;第三,教师表达方式。这三个问题,独立而统一。逐渐深入,由第一个问题衍生第二个问题,由第二个必然衍生第三个问题。重点谈第二个问题。第一,课堂中教师的作用。金岳霖教授以及学生王浩给我颇多启示。我认为教师课堂中应该多问一下:“阁下有何高见?”语文教育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范文,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因此老师的作用是“导” 。再看闻一多先生上课,他的学生李凌回忆,闻先生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李凌和他们同学还

5、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 。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更能体会唐诗中表现出来的人间疾苦,从而引发学生对现实人间疾苦的思索。这就是教师“导”得好。另外讲到艺术的内容大于艺术的形式的时候,闻一多先生首先让学生算一道题:?学生们疑惑不解。同学们回答:“等于 7 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也是可能的。 ”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4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虽然看到的是七匹马,但是学生感受到的是万马奔腾。这样的课谁还能忘,

6、真是妙哉!老师取代不了学生,万马奔腾的图画感受,闻先生取代不了学生的感受。那么老师引导学生学什么呢?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这是重点。第二,课堂内容。教师上课导什么?这也是语文课堂的本质。大师们课堂供研究的,有文化底蕴,他们面对的是相对来说具有独立分析和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大学生,所以授课内容深、专。而中学语文面对的是中学生,故而中学语文要明确中学语文的本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虽然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语文课程到底要上成什么样子,不甚明确。对于这个问题仍是争论不休。有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文学性、综合性、实践性、情感性、审美性、人文性等等。有人认为中

7、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注重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理论的学习,又注重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学习;必须注重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语文课承载了太多太多,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像现在人们的饮食生活。随着人类社会5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很大改进。人们可以吃到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但人类主食无非是米和面。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来展现语文课堂本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不同的文章侧重不同目标,有些教学目标是显性的,有些教学目标是隐性的。例如孔子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显性目标就是知识与能

8、力层面。试想学生连基本文言字词都读不懂何来了解孔子以及孔子的礼治思想。语文教育必须从字词音义开始到段义。但语文教学也绝不止步于此。语文教育者必须让学生去领悟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作者写作意图”“社会背景” “心理特征”等等。 侍坐中如何用简短的语言表现孔子以及弟子的神情,这也是学习的一个目标。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想北平 。作者为什么不说“写北平”呢?用“想”?深入体会从一个词体悟到作者对北平深沉的爱。任何一堂课显性目标一定是课堂的重点。课堂有了重点,学生就能从语文课堂中有所收获。课改后,语文课堂的建构主义盛行,但路越走越窄。例如上一篇骏马图的鉴赏课,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就让学生阅读、自主、发现。让学生在

9、具体语境中体验、感受,缺乏理性认识。学生充其量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写作手法,而无法认识到鉴赏这类的文章必须和6鉴赏对象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恰当运用建构主义知识是可以的。因为可以生成大量知识。学生的经验总是多样的。但是千篇一律势必使课堂目标全无。学生遇到类似的鉴赏课,就明白首先明确鉴赏对象,其次确定写作顺序,第三写作内容密切结合鉴赏对象的特点。以上就是以建构主义为例,表明语文课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可以体现语文的这一特点。接下来语文课设计好了,怎么上,就是本文第三个论题。正如前文所说:“如果没有恰当的表达方法那么整个课堂会变得曲高和寡。 ”第三,教师表达方式。余映潮老师说:“从有趣

10、、有用、有效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用、有效。 ”借用余映潮老师的观点,我认为教师表达方式也应做到“有趣、有用、有效”。首先,有趣。语文教育者的语言应当充满幽默感,耐人寻味。启功先生开场白说“胡人” “胡言” ,真是不同凡响。如果语文教师能幽默运用祖国语言,课堂效果也是不同凡响的。其次,有用。即语文教育者围绕着教学目标,绝不东拉西扯。最后,有效。这是语文教育者的基本功,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教学活7动设计做到有效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汪曾祺先生回忆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

11、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图文并茂”的方式加上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有效的方式能使深奥的内容变得学生易于接受,而使形象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深意。幸甚至哉,听大师讲课引发自己颇多思考。且对语文的真谛越发清晰。故吾有一感,与其唇枪舌剑,不如真正的走进课堂去倾听,然后感悟思考。参考文献:1陈鲁民.大师上课的开场白.中华读书报 ,2007 年 9 月 12日.2刘超文.在校园传承的大师轶事.文摘报 ,2009 年 6 月 18日.3余映潮.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语文教学通讯2009 年.1A.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