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34106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 课识记基础知识第 四 单 元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知能综合提升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采用各种办法阻止变法。(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 ”精神,即“天变不足惧, ,祖宗之法不足守”。(3)宋神宗的态度:动摇。(4)结果:宋神宗死后, 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二、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1)农田水利法:不仅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三不足人言不足恤司马光(2)方田均税法:使 据实纳税,农民得到实惠。(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 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免役法:有

2、利于 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表现北宋 大幅度上升,政府府库储存的货物,可供政府20年的财政支出。豪强地主大商人社会经济财政收入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载: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你认为王安石针对“积贫”而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项?依据材料,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我的思考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三、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

3、会治安,既实现 ,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2)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3)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节省了养马费用。(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兵农合一兵将分离2表现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 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宋人邵伯温在闻见录中说:“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 日之祸(按:指北宋灭亡和宋廷南迁)!”(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观点。(2)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我的思考(1)宋人邵伯温的观点是

4、错误的。邵伯温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立场上,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并把北宋的灭亡和宋廷的南迁归罪于王安石变更祖宗法度,视为祸根。(2)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运动:在克服北宋统治危机,达到富国强兵上取得一定的成效;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再加上用人不当且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加上守旧派的反对而失败。但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1进步意义(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北宋的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2)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王安

5、石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变法,这种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学习。 (4)王安石为了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敢于抑制和打击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顾及社会下层的利益,这种不畏权势的做法值得赞扬。2历史局限(1)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兼并问题,生产关系未得到较好的调整,阶级矛盾未能完全解决。(2)变法措施意在抑制兼并和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而该阶层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权势,他们坚决反对变法。(3)变法在实践过程中的用人不当等问题造成贫苦百姓负担加重,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4)变法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出发点,农民的

6、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特别提醒 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来讲,是失败的,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是深刻的。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有哪些?1原因(1)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

7、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2教训(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才能促使改革成功。考查点一对对王安石变变法的评评价问题问题命题立意王安石变变法失败败的原因及对变对变 法的评评价问题问题 是考试试命题题的重点区域。要求学生以正确的立场场、明确的标标准及客观观公正的态态度实实事求是地指出王安石变变法的利弊得失,考查查学生运用历历史唯物主义义原理正确评评价历历史事件的能力及探究

8、性学习习的能力某班在开展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的讨论时,同学们对变法做出了不同的评价:观点一 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变法使大地主阶层受到抑制,有利于中小地主阶层,而且没有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新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进步起着促进作用。观点二 变法只是为了“制国用”的“敛钱术”。青苗法绝非对广大农民的仁政,而是加强了对农民的搜刮。募役法与青苗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市易法使许多重要城市的商业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总之,王安石提供的新东西主要是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探究 你认为对王安石变法应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解析 本题涉及对评价标准的选择

9、与掌握。对王安石变法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全面的标准。提示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在深入分析北宋社会发展要求和民众愿望的基础上,看他的改革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不能以改革者个人命运的沉浮作为评价改革的标准。王安石的某些新法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对他某些带有理想性而事实上无法推行的措施,既要指明它违反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看到它作为优秀的历史遗产的重大价值。考查点二从王安石变变法的失败败看变变法的策略命题立意王安石变变法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 ,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现象,成为变为变 法失败败的重要原因。改革变变法不会一帆风

10、顺风顺 ,在勇于改革、具备坚备坚 决斗争精神的同时时,应该应该 注意变变法的策略要得当。王安石变变法给给我们们留下了许许多的经验经验 教训训,我们们要从中获获取启示,以此为为命题题立意应值应值 得关注探究(1)联系所学的知识,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2)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3)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深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2)问要结合两幅图片中语言、表情等有效信息归纳答案;第(3)问在第(2)问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答案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在理财方面,实行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在整顿军队方面,他精简军队,实行了“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在教育方面,改革了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2)图一: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富商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图二: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