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镇民居特色浅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982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镇民居特色浅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南通市镇民居特色浅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南通市镇民居特色浅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通市镇民居特色浅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镇民居特色浅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 6 钥匙门基金项目: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08B002刍议南通民居特色徐永战 摘要:南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受吴淮文化影响,各种不同的文化在南通交融,最终形 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南通民居融汇了吴地建筑的轻盈、夸张的造型,淮地建筑的厚重, 质朴的外观。总体而言南通民居兼具北方建筑的端庄和简洁,南方建筑的轻盈和繁复。在 门楼上又反映出了建筑近代化的痕迹。院落上南北同时存在,进深小,面宽大是适合地域 特征的创造。南通建筑“一进比一进高”组群,多进院落,狭窄的胡同、古老的木结构形 式。尤其是屋脊所反映南北建筑的演变都构成了南通民居的特色。 关键词:院落 门楼 建筑 装饰 南通位于长江

2、入海口和上海隔江相望,地理上“据江海之会南北之喉”位置甚是优势。 因三面环水, “海逸东北则通辽海诸夷;江绕西南则通吴越川广;内有官河则北通齐鲁燕冀”1,交通便捷。南通土地为冲击成陆,随着一片片的陆地形成,便有居民迁入。根据成陆时间的长短和居民的文化背景分为南三县和北三县,南三县包括海门、通州和启东,居民主 要来自江南,受吴越文化影响较大。北三县包括如东、海安和如皋,居民来自山东、安徽, 受荆楚文化和齐鲁文化影响较大。因此地域文化特征是多种 文化的融合,而文化重要载体民居以山东、安徽为代表的北 方建筑和以苏南、浙北为代表的南方建筑的角力、融合,在 这过程中,南北出现的剧烈风格变化实属少见。 二

3、、院落 传统民居院落侧重空间美的表现,是内向空间精神的体 现。同时院落是主人情趣的集中体现,是房主身份等级和社 会地位的标志。 南通民居院落颇具特色,首先院落入口的处理即是点睛 之笔,首先古老的“钥匙门”在这里保留,即宅基南侧不临 街,仍然要开门向南,这就要在基地内设置一个东西向的通 道,使大门开向通道,实现南通的“有钱难买南开门” ,通道 的平面上形如钥匙因此得名“钥匙门” (如图 6) 。其次入口 的设置相当含蓄,若为单独一户一个大门则大门对着影壁,穿过一个小过厅和一个小天井 进入院子。若为两兄弟共用大门大门对着小巷。而且进入院落一般要经过数道门,大门 (前檐柱和后金柱设置两道门)和二门垂

4、直,总而言之,要避免视线直接进入庭院,反映 了南通人内敛的地域文化特征。 不但其院落入口特色鲜明,院落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颇具特色。院落形式可以 分为两种,其一为受齐鲁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的院落,院落由前后正房和两厢围墙相围合 而成,外“实”内“虚” ,组合依据“门堂制度” ,在轴线主导下次第排列穿堂、厅堂和正 房,并且高度上一进比一进高,用材上一进比一进粗大,装饰上一进比一进精美,形成了 南通民居严格的等级关系。民居的庭院宽大而进深小,而且院落越重要其进深越小,比例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徐永战(1976 ) ,男,河南太康,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古建筑研究中心教师 基金项目:南通市哲学社会科

5、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 08B002 课题名称:南通民居艺术研究1 钞本明嘉靖通州志上册图 12 北部民居图 13 南部民居的歇山亭在 1:3 到 1:5 之间。这是荆楚的天井和齐鲁庭院的融合。第二受吴越文化影响的院落 (如图 7) ,南通工匠因地制宜,将吴越自然的布局巧妙的用于南通院落之中,利用周边环 绕建筑和连廊。形成了自由多变的院落空间,这些院落面宽也较大。因此,不论院落怎么 组合其整体特征是院落的空间感觉开敞,院落宽度远远大于进深。即使天井也鲜有类似皖 南小天井,其原因在于南通地处沿海夏季风大,自然被动通风即可创造凉爽舒适的人居环 境。而冬季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又需要大面积的吸纳阳光,形成

6、温暖干爽的舒适环境。 开敞的院落的选择适应了南通的气候特征。 三、南通民居的建筑 南通受多文化的影响,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建筑受北方建筑影响比较大,平面方整, 型制上以间为单位进行扩展,形成一明两暗三间形式,和一明三次或两明三次的四间和五 间形式(如图 9) 。北部建筑相对比较封闭(如图 10) ,明间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明间凹 进,门两侧为窗,窗下墙为砖墙。次间廊下少有向外开的门,仅室内和明间相通,更多的 强调家庭的融洽。第二种无凹进,明间和次间在一个平面上,只有门稍凹进,明间只有门, 没有窗,明间门很小,两扇门仅一米多,门的两侧隐隐带石库门的痕迹。南三县成陆较晚, 居民多来自江南,受吴越文

7、化影响较多,民居由明间、次间组成,多数为三间,也有“明 三暗五”的做法。明间凹进形成廊,是室内外的分隔,是南通民居少有的灰空间,形成居 民非常喜爱的活动空间,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为室内营造舒适的环境提供保证。南部 民居在明间两柱之间安装三扇门,夏天可以全部打开,以利通风。次间窗户比北部民居要 大。南部民居只有次间窗下为少量的实墙,其余部分均 为可启闭的门窗。南部民居屋面有轻微的举折,立面明 显分为三段式。因此要比北部民居略显轻巧(如图 11) 。 房屋的外墙面都粉刷白灰,墙面洁白,再以灰色瓦片相 衬,很是雅致。 除了单体南北不同之外,群体建筑南北也不尽相同。 南通的院落多为由穿堂、厅堂和正房

8、组成的三进院落。 若为五进则在前后加倒座。就建筑组合而言北部建筑受 齐鲁文化影响,建筑单体拘谨封闭。受荆楚文化的影响, 则反映为高墙大院,院落在符号上处处体现徽派民居的 痕迹(如图 12) 。南部受吴越文化影响,建筑布局灵活。 总体而言南通建筑一进比一进高,或者只是简单的加高 屋架,加大进深,或者正房使用楼房。 南通建筑的庭院多是纵向发展的,在两个房子之 间,加一个歇山顶的亭子,四角的白墙,两侧靠墙为围 护结构为实墙,另外两侧相对开敞,一般为古朴的门窗。 搭于步柱之上的老戗为圆作,翼角的起翘为水戗发戗, 较江南平缓。从高处看,轻灵的九条脊、通透的窗棂(如图 13) ,为南通的民居加入一道 亮丽

9、的色彩。 四、南通民居的装饰和构造 南通民居的承重结构在明清时期承重结构多为穿斗式和抬梁式木屋架。也有穿斗式和 抬梁式相结合(插梁式)的模式。即承重梁的梁端插入柱身,屋面的每一檩条下皆有一柱, 部分柱置放在插入柱身的大梁上。而非抬梁式的梁在柱端。 1、南通民居的木屋架 南通民居的木构架,以繁复张扬和造型古朴为其特点。民居穿斗式结构的穿为穿枋加 月梁的形式,室内在梁下使用随梁斗拱,脊行下为清式华拱样式,斗拱出两跳,每个升上图 15 南通民居轩廊在拱垂直方向设置雕刻精美抱梁云,由于抱梁云较大,为了增加层次感。在金珩下面山界 梁地拔亥下,江南一般只作寒稍拱,在南通民居中为一斗三升十字拱,分别支撑山界

10、梁和 脊行下的短机。坐斗下雕刻一朵怒 放的芍药花。步柱上的梁垫后部为 回纹雕刻,前部为牡丹的通体雕刻 构件(如图 14)南通民居轩廊构件 从上到下依次为:船形三弯椽、轩 珩、短机、荷包梁、轩梁、梁垫。 荷包梁的两端雕刻精美的象鼻,短 机下坐斗下垫置牡丹花雕刻。梁垫 做法同步柱(如图 15) 。整个构件 的配置,做到尽量的繁复,在这种 繁复的样式中体现南通外敛内张的 地域文化特征。 南通民居建筑梁架造型古朴保留宋代建筑遗风,首先是月梁的广泛使用,富庶人家使 用的月梁严格按照营造法式的做法,而普通百姓则简单的中部起拱而已,富裕人家往 往在梁上施以雕刻。甚至穿斗式木结构还广泛使用“大头梁” ,这种梁

11、置于两柱之间,一头 较粗,形似海虾屈曲的脊,插于柱身,因名“大头梁” , “泥鳅梁” ,日本人称为“海老虹梁” 。南通民居的柱础保留了明代木质(木旁加质) ,石质的柱础上不直接承载木柱。在柱础和 柱子之间加了一块木质,木质形式多为内凹的鼓镜,少量的木质为外突的圆鼓镜。甚至在 天宁寺建筑中还是用了瓜棱柱和上昂等唐宋时期常用而后期较少出现的建筑构件形式。 南通民居是南通精神和南通符号的载体。是北方建筑向南风建筑过渡的重要环节。寄 托着南通先民内心深处的期望,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符号和心理暗喻。南通民居所赋予的精 神意味和审美情趣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是南通理想的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 分。南通民

12、居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也在局部反映了中西方建筑融合的过程。南通 民居与近代第一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充分展示近代第一城连绵不断的文脉, 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历经风雨的洗礼,将伴随着南通文化的兴盛而兴盛。随着 南通经济迅猛增长,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1】孙大章民居建筑的插梁架浅论小城镇建设 2001/09 第 26-29 页【2】徐永战南通民居特色初探河南科技 2006/06 第 30-31 页【3】周燕芳浅谈徽州民居的成因及特点华中建筑 2006 年第 11 期第 131135 页【4】吴庆洲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华中建筑 1997 年第 2 期第 283

13、6 页【5】焦阳平遥古建筑大木构件装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06 年【6】吴良墉关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探索与随想南通大学学报(社科) 2005 年 01 月第 51-53 页【7】贺为才徽州传统村落民居门楼的审美意蕴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4月第54-56页【8】陈金屏近代南通城市的历史演进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9月第59-65页【9】王铭珍北京四合院门楼建造艺术建筑知识 2004 年第 2 期第 1-4 页【10】陈新西安教会学校与医院建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年【11】胡月萍传统城镇街巷空间探析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02 年【12】赵坤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的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年【13】宫强明清时期徽州黯县民居建筑装饰风格研究硕士研究论文 天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05 年该文章发表于:小城镇建设 200911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