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7079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莎士比亚说,戏剧是时代综合而简练的历史记录者。被誉为“影坛鬼才”的冯小刚似乎想用自己的电影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艺术的高下不以得到专家的认同论成败,他拍电影似乎只有一个终极目的,他将这个目的表述为“我的片子是拍给人民看的”。也许,说是拍给大众看会更贴切一些。的确,他导的电影创造了中国近年来票房的新高,给本不景气的电影市场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冲击,冯小刚的名字为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他自己就曾说:“每年 12 月,我都过一节,我的电影节就在 12 月份。是观众掏自己兜里的钱给我做了一奖杯。”可是观众群的增多,并没有给他带来桂冠,“金鸡奖”落选,“百花奖”也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好成绩,甚至连一直为评论界

2、看好的傅彪(没完没了中男配角扮演者),也是名落孙山。冯小刚的失落是自然可以想见的,“我拍电影不是为了得奖”,话虽然说得英雄豪气,但是失落和不服气还是掩饰不了的。这就难免给人们带来思考,那就是票房高的电影是不是就该这么倒霉,或者,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观众电影欣赏水平有问题或者是专家们的眼光有些问题?这确实需要好好地加以研究,否则,中国电影专家与观众欣赏的错位无疑将导致电影创作的两个极端。因此,笔者意欲通过对冯小刚类型电影的个体研究,探讨贺岁片这一文化快餐的得与失、成与败,以期为电影的艺术创造和可观的票房相结合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 1、从类型电影的诞生看冯小刚电影创作的初衷 有人说,好莱坞电影

3、的“杀手锏”就是生产类型电影,他们靠编织一个个相同或相类似的电影童话来打动观众的心。所谓类型电影,无非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来创造影片,其中主要有西部片、喜剧片、歌舞片、侦探片、惊险片、幻想片等。它从诞生之初起就和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由于制片厂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大量仿制,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经济危机席卷美国,引起了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强烈动荡,人们朝不保夕,填饱肚子尚且困难,哪还有心事欣赏什么艺术。可是好莱坞的编导者们却独具慧眼,他们制造出了大量的逃避现实的电影童话,来麻痹被现实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们。在这点上,好莱

4、坞电影赢得了空前的成功,也带来了空前的经济效益。 冯小刚加盟“贺岁片”之初,就是出于商业的考虑。他曾经说过:“好莱坞本身把电影当生意来做,这是文化产业,它坚定不移,不犹豫、不含糊地走了一百多年,咱们现在还在讨论呢。人家想好这是商品,都已经一百多年。”冯小刚正是把电影作为一个商品来做。“贺岁片”就象是中国人传统的“年夜饭”,不在于好与不好,关键还在一个热闹、一份喜庆。所以,就象人们每到岁尾就会期待大年夜一样,到了春节,文化上的期待自然就少不得“贺岁片”,正是出于这样的创作初衷,冯小刚拍“贺岁片”也就少不了欢乐和搞笑的成分,但是,插科打诨毕竟不是电影唯一的任务,相声和小品在这方面比电影更有优势。电

5、影毕竟还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空间和更为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将东方式的喜剧原汁原味地奉献到观众的节日餐桌就成为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追求。正如,香港影星关之琳所言:冯小刚“是一个能将生活中的幽默搬到银幕上的人。”一言中的,关键就在冯小刚生产的快乐不仅仅是获取人们一点廉价的笑声,更有让人们面对银幕,如同面对着一面镜子,将自己的苦乐相伴的生活又在脑海中回味一回,如此贺岁片就又变得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年终总结”的意味。因此,冯导电影将票房放在首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创造的快乐不是类似男妇女主任那样有着悖逆、变形生活的幽默,而是逼近完全的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这在虚假和欺瞒随处可见的当今社会,无疑和人们内心深

6、处对真诚和真实的渴求正相契合,因此,火起来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这又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传统电影观的一个挑战,优秀的电影在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同时,更要表现出生活的深度,而这往往又是习惯于“有钱没钱过个好年”的中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人们希望在节假日能有个身心的彻底放松。这就带来了“贺岁片”创作的两难,这也是冯小刚电影在票房和获奖之间倾斜的重要原因,很值得重视和研究。 2、冯小刚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 冯小刚说,电影无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可以拿来研究的,对人性有新的认识价值的;一类是有娱乐价值的。“并不是说有认识价值的电影排斥娱乐性,它也需要有好的包装;有娱乐性的电影也不能说这部电影里就没有认识价

7、值,但它们是两个方向,要看你的脚踩在哪个方向上,这不能含糊。而我是坚定地踩在娱乐这个方向上,但力争使我们这个电影在娱乐之余,也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这段话已经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冯小刚导演电影的艺术立足点,那就是票房,这似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给电影最现实的冲击。要有票房就要有卖点,要有商业的“炒作”,而这在历来被认为是高雅艺术的电影界,芬芳自有人知,就难免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低俗意味,让同行们看不上眼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存在,我认为,冯小刚在经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没完没了一声叹息甚至刚刚上市的大腕,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我把它归纳为以下 7 个方面:都市

8、生活脉搏的迅速逼近、板块结构的散文化组合、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夸张、幽默调侃的喜剧化倾向、反思生活的浅层次视点、文化历史背景的极度虚化、镜头语言空洞而快速的转换。下面一一论述: (一)都市生活脉搏的迅速逼近。 冯小刚的电影都是取材于都市生活中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甲方乙方关注的是现代都市人富裕生活背后,心灵的空虚和孤独;不见不散则将视点放在了异国他乡中国的小人物艰难的现实生存以及关爱与共的传统情怀;没完没了关注的是现今商业社会司空见惯的债务问题;而婚外恋这个现代都市人生活中最为敏感的话题,正是影片一声叹息所要演绎的故事;最近,哥伦比亚公司投资冯小刚的电影大腕,将目光投向了在现代人们生活中无

9、孔不入的金钱意识很浓的商业广告,这些都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困扰人们的问题,尤其是一般的城市居民,这就使冯小刚的电影在普通百姓心中有了不可替代的亲和力。贴近这些小人物的生活就是贴近中国数以亿计的普通百姓,这也就为影片引起广大观众的关注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群众基础。 (二)板块结构的散文化组合 尽管冯小刚电影的叙事性是很强的,但是他并不刻意追求故事的连贯和首尾圆合,他似乎更愿意把电影做成具有散文意味的抒情方式,所谓“形散而神不散”,用一根主线串起不同人物或是同一人物的不同时期。这就使影片显得很有些立体感,而非人们熟识的流线型结构。就拿一声叹息来说,所谓“风流不下流”的男主人翁张国立的爱情是全片的中心,可是

10、他的叙事却基本是由若干个板块组成的。海边邂逅(婚外情的开端)、小屋激情(婚外情的进行)、返回城市(婚外情的考验)、布置新家(婚外情的终结),在一个个风格鲜明、抒情指向明确的板块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以间离,使观众的审美印象变得细腻、丰富,在片段的审美基础上完整,这就使得影片有了线形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和魅力。 (三)人物形象的个性化夸张 有人说,冯小刚的电影票房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有葛优那张极富戏剧性的脸。葛优在冯小刚电影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质疑的。但是,有一点要明确的就是在葛优成就冯小刚电影的同时,冯小刚的贺岁片也使葛优的艺术生涯变得更有色彩,这当然要归功于冯小刚电影对葛优演员表演风格的把握,如此才能

11、做到所谓“量体裁衣”。重视明星在影片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效应,是好莱坞类型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她不仅强化了电影表现生活的力度,更主要的是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这也正是冯小刚电影的追求,启用明星就无可厚非了。他自己也说:“葛优对贺岁片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个贡献还不仅仅是在贺岁片上,我觉得中国观众产生想进电影院的愿望、想花钱买票,都和葛优这个演员的魅力有很大关系。我们的贺岁片也确实借了葛优很大的势。反过来呢,我们也没有给葛优拖后腿。也是不断地在一年又一年地做出不同的东西来,对葛优也是有好处的,这是互利的。”冯小刚类型电影塑造了一组具有相对定型化的人物形象。他们大多有着

12、中国传统的江湖义气,心地善良、生活处境却较艰难、性格深沉、生活态度乐观、乐于助人、语言幽默、爱贫嘴会贫嘴,是有着我们十分熟悉的小聪明的市民阶层的代表,比如宋元(不见不散)、刘亚洲(一声叹息),这些人物形象本身脱不了艺术夸张和虚构的成分,但作家创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立足点扎在了中国普通百姓之中,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普通观众们熟悉和亲身感受的,接受他们似乎就等同于接受生活本身,因此要观众接纳其电影就不再是艰难的事情。 (四)幽默调侃的喜剧化倾向 冯小刚电影得到观众认同的很重要原因就是他独特的幽默、喜剧风格。他自己曾经说,不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武打片,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幽默,他认为他的电影是最具有中国

13、普通人幽默风格的。说白了,就是将生活中的平凡的点点滴滴转化成幽默的源头,他不再将幽默的目光放在巧合和夸张上,而是将笑料放在人物的语言中,用人物那极具京腔的声调来演绎贴近生活的精言妙语,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耍贫嘴”来制造包袱和笑料。不管人们对这种幽默的方式是否认同,它都以它和生活的接近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不过,现在冯小刚也是雄心勃勃地想要将这样一种幽默方式作为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向国门以外,但是语言的障碍和欣赏习惯的差异肯定是要使效果打上折扣的。 (五)反思生活的浅层次视点 冯小刚电影对生活的贴近是显而易见的,它抓住了都市生活中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试图从生活本身去逼近某种现实的真实,从而传达

14、出编导者们对生活的关注和反思。甲方乙方反思的是现代物质文明发达的背后,都市人们心灵的空虚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及追求;不见不散则对异域他乡普通中国小人物的命运加以关注;没完没了则将视点放在困绕人们的债务问题;一声叹息的主人翁是一个所谓的“风流不下流”的中年有妇之夫,折射的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婚外恋”问题,这些视点都来自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关乎着千家万户,冯小刚的电影关注它们,也就等于关注了百姓,只是这些影片的主要出发点不在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或社会背景,也无意要寻找其中的答案和对策,而仅仅是一个揭示而已,所以其反思的视点也就显得有些浅、有些浮于表面。而这就和中国传统的大椽之

15、作揭示生活和人性中的本质有了一定的差距,得不到专家的喝彩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六)文化历史背景的极度虚化 冯小刚电影的商业行为必然导致电影文化背景的虚化,因为他不要求自己的电影涵盖太多的意义色彩,也不想要它承载拯救社会、人生的目的,而仅仅是以票房作为他艺术追求的首要出发点,那就没有必要给电影附加更多的所谓社会历史的责任,一切都是为了好看,为了有人看,因此淡化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似乎也是都市发展的一个趋势,不过,对于习惯于给电影附加政治或哲学诠释的中国电影来说,就有些不和时宜了,难免让人感觉非为正宗,同时表现生活的层面和力度也就显得小了许多。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丰

16、盈也就很难承载,于是即便是大制作、大投入往往可能达不到所谓的大片的深度。比如,今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大腕,尽管冯小刚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评论界的关注却是寥寥无几。 (七)镜头语言空洞而快速的转换 冯小刚电影习惯用长镜头,摇拉的过程中似乎想要传达某种情绪,就拿一声叹息来说,影片一开头,我们就看见了一组十分快速的镜头,画面的主角男、女主人翁在沙滩上尽情享受大自然,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更抒情的意味,它似乎只是要解释片头的那一段话:“对于一个在一九五七年出生的中年人来说,这半个世纪经历的许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有些事隆重地开幕,结果却是一场闹剧;有些事开场时是喜剧,结果却变成了悲剧。在悲喜交加的经历中我走到了二十世纪的末叶。一幕幕开场的锣鼓,一曲曲落幕的悲歌,如今都已随风而去,唯有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住在我的心里。” 话说得似乎很有些历史的沧桑,但是镜头的快速变换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意义,而仅仅是要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而对人物性格、情节推进、故事展开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这种情况在冯小刚电影中不在少数,比如甲方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