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7078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会议的报告这次全市城乡一体化暨“菜篮子工程”工作会议,是市委、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二次全委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发展“菜篮子工程”建设,总结“十一五”和 2010 年农业农区工作,表彰奖励在城乡一体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企业,安排部署今年的农业农区工作。一、“十一五”和 2010 年农业农区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农业经济增长最快,农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五年

2、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和市委、政府关于加强农业农区工作的各项决策,按照“转移、减少、集中、富裕”的总体思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区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安全、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城郊型现代农业,农业农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农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在落实国家专项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了农业保险、“粮改菜”补贴和葡萄种植、温室建设等政策。实施了被征地农区居民养老保险统筹政策。新型农区合作医疗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形成了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农区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对农区学生实

3、施了“四免一补”政策,为独生子女家庭办理了爱心保险。出台了奶农临时救助补贴政策。特别是制定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居民就业安置、住房、社保、低保、对口帮扶、耕地流转 6 个配套办法和库区征地移民安置相关政策,在就业、低保、社保、住房等方面享受比城市居民更加优惠的待遇。进一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年争取上级各类支农资金 2000 万元,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300 万元,实施了一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农区居民安置楼48 栋。累计转移农区居民 2.4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94%。流转土地 1.4 万亩。全市 54 个行政村整合为 13 个行政村和 6 个涉农社区。“十一五”期间争取上级各类扶贫资金

4、3683 万元,实施扶贫项目 77 个,增幅 140%,贫困发生率由10%下降到 7%。农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 3.71 亿元,是“十五”期末的1.8 倍,同比增长 7%。农区居民收入实现翻番。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245 元,同比增长 12.4%,连续 6 年位居全区第一。农业产业结构有效调整。创建了“乌海市标准葡萄示范园”,编制了乌海葡萄标准化生产、贮运技术规程,葡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公司规模化种植葡萄面积日益扩大,占到全市总面积的 90%。葡萄品牌优势日益凸现,2008 年获得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多个葡萄品种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截止

5、 2010 年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 2.9 万亩,比“十五”末增加 2 万亩。葡萄产量 1112.8 万公斤,比“十五”末增加 500 万公斤。2010 年新植葡萄5145 亩。葡萄酒加工量达到 2000 多吨,收储销售量 50 多万公斤。日光温室面积达到 3500 多亩。全市注册的农业企业增加到 52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 5 家,市级龙头企业 32 家。投资千万元以上在建的农业科技园、汉森葡萄酒庄园、吉奥尼葡萄庄园、云飞农科公司等 16 个龙头企业,完成投资 3.6 亿元,同比增加 2.3 亿元。葡萄种植公司化比例达到94%以上。农业产业化比率达到 94%。5

6、 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有机认证。2010 年全市农畜产品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2.9 亿元,同比增长 22%;增加值 8700 万元,同比增长 21%。认真实施重大动物疾病防控、监测、普查等重点工作,“十二五”期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二)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库区征地拆迁有序进行。总投资 27.41 亿元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既是国家发改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2010 年 4 月 26 日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年底完成导流明渠工程。上下游围堰完成工程量的近三分之一,已具备截留条件。大唐国际海勃湾水利枢纽开发

7、有限公司已组织完成了主体工程监理和主体工程施工单位的招标工作。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截至 2011 年 3 月 2日,乌达区已签订房屋拆迁协议 1622 户,涉及房屋拆迁总户数的 94.1%,涉及资金 3.05 亿元。按照工程的需要和我市建设规划的总体安排,将于 2011年 4 月完成全市范围内移民搬迁任务。改革城市水资源管理运营体制,组建市水务集团公司。新建改造给排水管网39 公里,供水水质合格率达 97%以上。完成甘德尔河整治一期工程,实现河道蓄水。(三)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用于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8、累计达 15 亿元,共完成造林总面积 41.25 万亩。累计参加义务植树 148 万人次,植树 570 万株。特别是 2008-2010 年,三年完成造林 30 余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17.5,比“十五”期末提高了近 5 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乔、灌、花、草相结合,园林景观与绿化相结合,树种搭配相结合的绿化新格局,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十一五”期间主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的用地单位占到总占用林地单位的 90%以上,上缴国家森林植被恢复费 2000 多万元,有效保护了我市的森林植被。投入 6 亿元实施机场路、110 国道、包兰铁路乌海段等 26 项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 10 万亩。

9、2010 年完成义务植树 130万株,参加全民义务植树 32 万人次,尽责率达到 80%以上。二、存在的问题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业农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业农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农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菜农的种植习惯和现有灌溉设施难以保证种菜的需要;蔬菜种植、园林绿化与供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部分菜田被占用后,蔬菜种植面积日益减少,闲置的温室占到三分之一;蔬菜基地发展受投资限制,没有及时恢复,规模仍偏小;植树造林成本高,投资大,后期管护急需加强;对照中央一号文件,市财政对水利设施资金投入小等。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

10、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超前谋划,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三、“十二五”主要目标和 2011 年工作安排2011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区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十二五”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建设为抓手,建立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引进、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能力。发展农区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覆盖农户率达到 100%。加快推进现代城郊农业发展,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

11、力发展集葡萄种植、酒庄、农家乐设施及贮运、加工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建设 10 个左右葡萄酒庄。启动特色渔业养殖,重点发展葡萄和蔬菜产业,葡萄种植面积达到 4 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其中,海勃湾区 1 万亩,乌达区 0.8 万亩,海南区 1.2 万亩。温室、大棚建设 1 万亩,其中,海勃湾区 3500 亩,乌达区 3500 亩,海南区3000 亩。力争到 2015 年,当地蔬菜自给率达到 50%。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基本实现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90%以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开展绿色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新创 510个市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品

12、牌。提升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农区劳动力转移,“十二五”末农区人口控制在 8000 人左右。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5%,达到 10580 元。农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4000 人。认真抓好奶牛转移工作,充分整合奶牛所占用的耕地等资源用于蔬菜生产。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继续加快蔬菜、葡萄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确保“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保障“菜篮子”供给为目标,优化产业机构,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实现蔬菜生产规模化、产品优质化、营销网路化,将蔬菜产业打造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保障市场供应、一、二、三产

13、业相融互促的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和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农业农区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重点抓好蔬菜基地布局和专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的原则,各区编制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充分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适度集中、连片种植、规模生产,抓好蔬菜基地建设。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各区尽快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补贴机制,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协会和农区居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三是推进土地依法流转。各区要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运用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推动耕地资源整合,解决和协调企业和合作组织发展蔬菜生产用地问题,确保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蔬菜基地。四是强化

14、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企业和协会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蔬菜工厂化育苗规模,确保供苗的数量、质量。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适宜我市种植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接、实用、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和咨询,对蔬菜种植进行技术定点服务,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开展蔬菜“春提早、秋延后”生产技术攻关,解决冬春蔬菜短缺问题,提高蔬菜供应量。形成“春提早,力争早上市;夏集中,形成规模;秋延后,拉长供应;冬生产,增加产量”的格局。同时,实施温室、大棚、露地配套发展,基本实现蔬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五是推广标准化建设,实现区域化生产。建立健全各类蔬菜产品质量体系,建立区、镇、基地三级无公害产品检测

15、体系,实现蔬菜生产规范化、检测制度化、质量安全化。六是注重市场培育。加强蔬菜市场建设,突出优势品牌培育,促进蔬菜产品销售。各区规划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建成规范的交易大厅、贮藏保鲜库、分级加工包装车间、市场信息收集发布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产品收集配送体系、客户服务体系等。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化流通方式,在“生产基地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完整通畅链条的拉动下,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产销联合,实现农超对接,提高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蔬菜产业发展奖励补贴配套政策。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施市政府为牵头主体,各区

16、政府是蔬菜基地建设的实施主体,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能职责,形成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组织领导体系。在主要生产环节上,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蔬菜产业发展督促机制并进行检查,蔬菜基地建设任务将纳入市委、政府对各区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各区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种植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落实资金、政策保障。把国家、自治区争取到的资金重点投入到蔬菜基地建设中,市、区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建设资金进行 1:1 配套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加大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在城乡一体化农业农区发展规划范围内发展蔬菜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在规划区域内种植蔬菜,可视为连片种植,享受市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及蔬菜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蔬菜基地生产的农用机械补贴力度;各区规划建设蔬菜批发市场(2011 年三区各建成一个政府投入,基本能够满足当地蔬菜批发、交易的蔬菜批发市场),并在主要街路设立政府出资建设或租赁的 1-2个蔬菜直销点(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