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7077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制度障碍基于对基于对 28342834 名农民工的调查名农民工的调查2009-2-9摘要:摘要:农民工二次分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分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结果, 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产物,其实质是一个农民转 移就业和农民市民化的过程。由于固有的城乡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在其上的劳动 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存在,农民工的二次分化受到制约。本文运用马克 斯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分析了农民工二次分化现状及其制度障碍,并提 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关键词:农民工二次分化,社会分层,制度障碍从上世纪 8O 年代初到 9O 年代中期,大量农村剩余

2、劳动力进城(镇)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或成为其他自由职业者,形成了区别于农民身份的特殊职业群 体农民工。在这个时期,在实现由农民向农民工职业身份转变的同时,农 民工也完成了自身的第一次分化。第一次分化的结果是由农民转变成若干农民 工职业群体,农民工内部除了职业差别外没有明显的层级、地位差别。2O 世纪 9O 年代后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农民工之间在生产资料、资金、技术、知识和 社会关系等资源要素占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农民工内部出现了具 有层级意义的二次分化。因此,农民工的二次分化是指在原来意义上的农民分 化为若干职业群体后,作为统一身份的流动农民内部的再分化,即形成若干类 具有层级特点

3、的群体的过程。为了解农民工二次分化的基本情况,2007 年课题组利用学生寒假回家的时 间,采取配额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 2834 名农民工进行了调查,共发出 问卷 3000 份,收回 2880 份,回收率 96%,有效问卷 2834 份,问卷的有效率为 98.4%。在结合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消除制约农民工分化的障 碍提出政策建议。一、农民工二次分化现状一、农民工二次分化现状马克斯韦伯创立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以说明社会存在高低有序 的若干等级层次。他采用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三重标准来划分社会层次。 经济标准也就是社会财富,主要用经济收入来衡量;社会标准也就是社会声望,

4、 是指社会成员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所得到的声誉和尊敬,主要用知识教养、 生活方式等来衡量;政治标准也就是权力,是指社会成员为实现自身意志而取 得支配他人意志的能力,合法权力主要来源于科层组织中的管理职位。经济、 社会、政治的三个标准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社会分层以 社会分化为前提,社会等级层次的出现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农民工群体内 若干阶层的出现,是农民工群体内经济、社会、政治不断分化的必然反映和结 果。1.经济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财富占有呈放射状分布工资是农民工最主要、最直接的经济来源,农民工的财富占有主要通过工 资收人状况来反映。二次分化前,农民工工资水平分布相对集中。北京

5、大学 “东莞民工课题组”1994 年调查显示,农民工工资主要集中在 300600 元之 间,平均值为 400 元左右,最低值与最高值分别为 200 元与 1000 元。二次分化 开始后,农民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财富占有呈放射状分布。调查 显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 500 元及以下的占 8.2%,500800 元 25.O%,8001500 元 48.4%,1500 元以上 18.4%。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将 8001500 元视为农民工的中等收入,那么月均 1500 元以上的高收入农民工所 占比重接近五分之一。月收入最低的是 250 元,最高的接近 10000 元,后者是 前者的近

6、4O 倍。2.人力资本存量差异显现。生活方式的分化加剧农民工社会声望主要通过 个人人力资本和生活方式来反映,而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则主要表现在学历层 次和专业技能水平两个方面。(1)农民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分化。二次分化前,农民工受教育 年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以小学和初中为主,群体内受教育年限的差距不大。 二次分化开始后,随着“8O 后”农民工的出现,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学历层次逐 步分化,表现在高中和大专学历以上人数逐年增加。调查显示,农民工中拥有 高中学历的占 18.6% ,大专及以上占到 4.6% ,农民工的初始人力资本存量在 不断分化。专业技能方面,二次分化前,农民工以从事单纯的体力

7、劳动为主, 岗位的技术含量很低。二次分化开始后,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的力度和企业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逐步重视,以及由于农民工外出务 工时间的延长(外出务工 3 年以上的占 72.6%),一部分农民工已掌握较熟练的 专业技能水平,如喷漆工、厨师、电焊工等,而且这一部分人在逐年增加。群 体内专业技能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一个无专业技术水平 的纯体力劳动者、拥有少量技术水平的劳动者、技术水平较熟练的劳动者和一 少部分“技术精英”并存的新型农民工群体。(2)生活方式的分化。农民工二次分化开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与社会化大 生产紧密相联,逐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与城市

8、日益融合,尤其是文化水 平较高的青年农民工,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逐渐趋同:穿戴流行服饰, 有较多闲暇时间,兴趣爱好较为广泛,讲究一定的生活品位等。这种分化还表 现在转移流动方式的变化上,即主要由呈“候鸟式”流动务工向“迁徙式”流 动务工转变,常年外出务工的已占相当比重,举家外迁在逐年增加。调查发现, 有 27.7% 的农民工将配偶接到了城里,15.7%的将孩子接到了城里。农民工转 移流动方式的变化表明他们中的一部分滞留城市的时间在延长,这部分农民工 对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文明的偏好日益显现。(3)政治地位分化加快,权力占有呈现层级结构。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 权力主要来源于科层组织中的管理职位

9、。农民工第一次分化,只是实现了农民 职业身份的转变,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或其他城镇劳动者,他们普遍被排斥在 城镇组织的正式团体之外,很少加入就业地的党、工、团组织,几乎不可能进 入企业的管理层或决策层。二次分化开始后,随着农民工经济收入、社会声望的不断分化,他们的权力占有也在不断分化。调查发现,一小部分农民工或被 吸纳进当地的党政机构及社会团体,或进入企业的管理层或决策层,还有极少 数成为私营企业主的农民工在就业地的政界和商界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农民 工群体内部的权力占有日益分化,呈现出一个由普通打工者、管理层、决策层 构成的梯度式权力结构。二、农民工二次分化的制度障碍分析二、农民工二次分化的制

10、度障碍分析马克斯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从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三重维度及其相 互制约和交迭的关系来描述社会的分层状况。农民工二次分化及其形成的分层 状况,是农民工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三个维度共同作用的产物。但由于固 有的城乡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在其上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客观存在, 农民工的二次分化受到很大的制约,他们的分化还只是群体内部的分化,其分 层也只是群体内部的职业流动,分化产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未改变其社会身 份的同一性,他们的分化仍然无法在短期内消除他们与城镇居民之间的巨大身 份差别。影响和制约农民工二次分化即农民市民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调查中问及 “如果定居城市,你感到最困难的

11、是什么?(多选)”时,由高到低的选择分别是: 收入低、住房缺乏、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缺乏以及子女 教育费用太高(参见表 1)。而这些制约因素又集中表现为现行农民工劳动就业 的低层次和社会保障缺失这两方面的制度障碍。1.农民工劳动就业的低层次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典型的二元分割。农民工绝大多数就业不稳定,收入 低,缺乏保障,有的还从事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工作时间长的岗位,劳动 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农民工的这种低层次就业,给他们的持续分化及市民化造 成了严重障碍。(1)就业于次属劳动力市场。二元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首属 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前者是指那些有较高技术的

12、、有较好待遇的、 收入较高的就业岗位,后者是指那些技术要求不高的、收入低、缺乏福利保障、 很少有晋升机会的就业岗位,并且,劳动力很难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流动。 农民工二次分化,只有一少部分农民工进入到首属劳动力市场,绝大多数农民 工仍处于次属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参见表 2)农民工就业集中在民营和个 体两大部门,所占比重分别为 21.8%、36.2% ,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 工所占比重很小,分别为 6.9%、4.2%。无固定单位的农民工占到 28.8% ,这部 分农民工处于频繁流动状态,就业很不稳定。农民工就业集中在“棒棒”(搬运 工)、建筑、加工制造和服务业这四大行业,比重分别为 1

13、3.3% 、22.5% 、17.7% 、13.7% 。这些行业的知识、技术含量低,属典型的次属劳动力市场。从就业形式上看,农民工就业大多属于非正规就业,待遇低,缺乏保障。 非正规就业不仅存在于无组织、无结构的规模较小的生产或服务单位,也广泛 存在于国有和集体单位。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的农民工,主要从事服务性的 临时工作,如清洁工、门卫等,与单位正式职工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就业和工 资体系。这说明,由于二元分割体制的原因,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与他们所在单 位的性质没有直接联系,国有、集体单位等具有明显公益属性的部门仍然把农民工排斥在城市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正规就业的门坎之外,或者说在这些正规就 业中造成“

14、新二元结构”。(2)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农民工集中在次属劳动力市场就业,他们的劳动权 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工 作时间长、危险性高的岗位,这是一种针对农民工的“剥夺现象”。由于农民 工过度地支付自己的劳动力,长期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又缺乏医疗保障的劳动, 将他们未来的劳动力也支付出去了,进而造成了对他们的“多阶剥夺”或“剥 夺链”。调查显示,(参见表 2)从农民工每月工作天数来看,1O22 天占 8.4% ,2226 天占 24.4% ,2629 天占 23.7% ,而每月工作 3O 天无任何休假的所 占比重高达 43.5% ,农民工群体月平均工作天数为

15、27.5 天。从每天工作时间 来看,8 小时及以下占 29.1% ,810 小时 45.4% ,1012 小时 19.3% ,12 小时以上 6.2% ,农民工群体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 10.4 小时。总体上看,农民 工休息权利得不到保障,工作环境差,他们还面临工资被克扣、职业病、工伤 事故的威胁,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活成本和面临更大的职 业风险,这使他们的市民化道路走得异常艰难。2.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目前,大多数农民工仍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 社会福利及救助普遍缺乏。农民工在城镇不能有效地规避职业及生活风险,有 一部分农民工甚至面临生存困境。(1)社会保

16、险参保率低。调查发现 26.1% 的农民工遭遇过工伤事故,其中 只有 13.2% 的农民工得到了雇主的全额医疗等费用;养老、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都很低,分别为 10.9% 、18.1% ;65.8% 的农民工在城市有过失业的经历,享 受过政府失业补助的仅占 6.3%(参见表 3)。(2)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农民工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且由于养老、医 疗等主要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低,难以互联互通,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同 时,农民工收人不稳定,大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社会保险关系中断。调查显示在参保的农民工中,养老、医疗保险中断过的分别为 8.6% 、13.1% ,其中因为改变打工单位或地方而中断的分别为 51.9% 、59.5%,因为经费困 难中断的分别为 41.4% 、36.7% 。这使得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形同虚设 (参见表 3)。(3)社会救助缺乏。在社会救助方面,49.1%的农民工在城市遭遇过生活陷 人困境无法生存的情况,其中,得到亲朋好友救助的占 66.6% ,而得到政府救 助的仅占 3.4% ,没有得到任何救助的占 2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