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683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信息发展“十一五”规划(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重庆市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十一十一 五五”发展发展规划规划( (讨论讨论稿)稿)一、农业信息化的背景一、农业信息化的背景、概念、意义、概念、意义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 20 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5 年中央1 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 年中央 1 号文件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

2、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作为九大目标之一。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2中共中央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中提出,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进军的新阶段。加入 WTO 后,落后的中国农业必将遇到来自国外的

3、巨大挑战。传统农业必须向市场农业、知识农业、信息农业和产业化农业转变。可以认为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根本保证。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里,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上,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而且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系统上的综合应用。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国内外成功实践表明,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

4、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三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3段综合应用的态势。四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五是发展社会化趋势。实践表明,除了政府主导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至少应包括以下六个领域: 一是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二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

5、三是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五是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六是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 2005 年中央 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产业水平的重要手段。农业信息化由于地域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进度缓慢,如何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增加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影响力,是提高信息化普及率及推进全市信息化进程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我市大农村

6、、大农业和传统农业比重大的市情特征,以推进农村及农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农业科技、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提高农业信息传递效率和农村市场发育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农业信息化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4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总之,信息化是重庆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目前国际、国内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目前国际、国内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一)现现状状 1、 、 发发达国家达国家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内容主要有 6 大类: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业信息处理系统、农业智能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技术模拟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应用于

7、农业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各类软件、通信、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3S 技术与计算机自控系统的综合应用等,力图实现农业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综合化和全程智能化。通过计算机与农机的结合,逐步实现农业耕作的自动指挥和控制(定位、定量和定时),即现代化的精准农业,以指导和帮助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50 年前美国就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农业上。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 15 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覆盖美国 46 个州、加拿大的 6 个省和美加以外的 7个国家,连通美国农业部、15 个州的农业署、36 所大

8、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电视或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共享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该系统大力推广 3S 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遥感技术 PS)及计算机自动控制5系统的综合应用,发展“精准农业”这一基于信息科技的高效农业模式,在农情监测与产量估算等方面居领先地位。目前美国信息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了 50%,而其农业信息化强度甚至高于工业达到 81.6%。欧盟建立了覆盖全欧洲的农作物估产体系,建立了农业环境、生态监测网络,向数字化、集成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并在涉农部门和农户中广泛应用。德国已在农作物生产中成功地应

9、用了 3S 技术,如对土地精确定位,按肥力程度确定播种量和施肥量等。法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实时提供病虫害情况、药残毒预报和有关农药评价等信息。日本国内 82 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 564 个地区批发市场以及海关等都已实现了联网,使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及时方便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及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量等信息。2、 、 国内国内现现状状国家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农业部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

10、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农业部初步建成了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全国所6有的省份、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7%的农业乡镇设有信息服务站;发展可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 17 万人。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 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 80%。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各省(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有近一半的地(市)和

11、 20%左右的县农业部门建立了局域网。除新疆、甘肃、西藏外,全国其他各省(区、市)都开通了农业互联网站,建立互联网站的地市、县也分别达到 64和 31。全国 9000 多个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占乡镇总数的 23。在一些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但是,作为农业信息化重要内容的计算机应用,在总体上处于低水平。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发达,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使信息缺乏时效性。信息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缺乏既懂现代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科研、教学和管

12、理对信息的需求。我国农业信息化强度低于工业 288.9。3、 、 本市本市现现状状7(1)基础设施建设到 2005 年底,全市电话用户达到 1632.3=万户,互联网用户 128.7=万户,电话普及率为 5245.4 部/百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 023 本地电话网和重庆本地互联网交换中心,通信及广电光纤已覆盖全市所有的城镇和近 95%的行政村,数据网出口带宽达到 10G42G 以上。39 个区县(市)农业部门局域网和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成,基本形成市、县两级农业政务信息系统网络体系,有 500 个乡镇建立了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2)信息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全市 39 个农业区县农业部门全部设置了信息

13、科(站、中心)。90的直属单位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市、县、乡三级专兼职从事农业信息的工作人员分别达到 2500 多 60 人人,农村信息员 3000 多人。 、120 人和 680 人,配备兼职农业信息工作人员 1800 人。(3)市、县、乡三级网络系统初具规模市级已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互联网站群平台, “农业部卫星调度指挥系统”重庆卫星小站等各种系统及平台。39 个区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全部建立了局域网和区县级农业信息网站。20个畜牧局(中心)信息平台初步建立。47%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4)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从 1999 年开始,市级农业部门着力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8建成了

14、机关局域网,建立了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和 GDC 数据交换平台,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市农业局、区县(市)农业(畜牧)局、直属单位近 90 个单位的联网协同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政务公开服务水平。(5)信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整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原则,初步建成了以重庆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 90 多个区县、专业、企业网为一体的重庆农业网站群,收录相关信息和文献资料17.9 万条(篇)。开发市场信息填报查询系统,初步建立起市场信息网上采集体系,实现了市内 5 个国家级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和 21 个市、县级农产品零售市场信息的每日、月度、季度和年度分析报告。开发完

15、善重庆市劳务信息平台,该平台包括重庆市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重庆农村劳动力培训系统、重庆农村劳动力输出系统三个系统。目前已收集全市农村劳动力基础资源信息量超过 6GB。加强农业专家系统开发与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已建立一批实用技术、良种资料、专利成果等网络数据库。与中科院合肥智能所联合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的项目,已开发水稻、柑桔、油菜、辣椒等专家系统,并在万州、渝北等示范基地应用。(6)业务指导和信息培训不断深入按农业部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按“四个一”标准建立了 39 个区县级农业9信息平台,按“五个一”标准帮助和指导 16 个县 400 个

16、乡镇构建起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站。市县两级通过集中授课、视频会议、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共培训信息人员 1370 余人。(7)服务方式实现创新为突破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瓶颈,寻求一种更加有效、便捷、农民能够承受的方式,将信息送到千家万户农民手中。我市农业主管部门分别与市电信、移动和联通公司合作,先后开通了“农网广播”电话语音服务热线和“移动农网”、 “农业新时空”短信及语音服务。在成功应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花大力气解决信息服务“一头热”的问题,我们将“农网广播”、 “移动农网”、 “农业新时空”三张网络整合在一个平台上,打造“巴渝新农网”。目前, “巴渝新农网”已在渝北区和永川市试点运行。(8)信息效益日益显现通过农业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和网上推介名优农产品、供求信息联播和“农网广播”、 “移动农网”、 “农业新时空”等服务新方式的应用,取得了较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上网发布供求信息已超过了 20 万条次,发布重庆各地农业市场行情信息近 6 万多条,2005 年在网上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