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31039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中考历史考点详解与精题精练(初三世界现代史)(初三世界现代史)江西省遂川江西省遂川县县教研室教研室 罗罗六生六生 【考点考点 35】 俄国 1917 年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意义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十月革命背景十月革命背景:一战给俄国带来深重灾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1917 年 3 月俄国爆发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因为是俄历二月,故称“二月革命” 。革命后出现工兵代表 的苏维埃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政 策,并力图扑灭苏维埃革命火焰。 四月提纲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经过经过:1917 年 11

2、月(俄历 10 月)6 日首都彼得格勒列宁领导的 20 万革命赤卫队占领重要据点,7 日晚涅瓦河上的“阿芙 乐尔”号巡洋舰发出攻打冬宫信号。结果结果:赤卫队占领冬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彼得 格勒武装起义成功,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全俄第二次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召开,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 ,成立了第一届苏 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主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 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诞生了。意义意义:十月革命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变为了

3、现实,具有伟 大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俄国走上现代化的独特之路。它不仅使俄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 的命运,也给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它在占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 局面。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l、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过去切革命的结果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 制度,而十月革命是从根本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 治,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

4、为落后国家发展树立榜样。2、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白色恐怖统治;布尔什维克党列宁的正确领导;工农兵的英勇奋战;下层劳动人 民的广泛支持。3、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一战后人民困苦、阶级 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发生;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起了重要作用。不同 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目的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十月革 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俄国革命俄国革命 与中国革命与中国革命:俄国革命是先在城市发动工人武装起义,再到农村,最后

5、夺取全面胜利。中国革 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俄国和中国革命的途径不同,但结果都取得 胜利,都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俄国有强大的工人队伍, 故走从城市到农村,最后夺得胜利的道路。中国则不同,走俄国的道路走不通。秋收起义等先 攻击城市以失败告终,中国是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的农业国。农村的敌人力量薄弱,易于建 立根据地,易于发动群众,易于壮大革命力量,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 走出一条与俄国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最后夺取了胜利。【典型图片典型图片】【精题精练精题精练】 11917 年,迫使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历史舞台的俄国革命是

6、( ) A十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一月革命 D三月革命 2、都是发生在 1917 年的事件是( ) 俄国的二月革命 俄国的十月革命 美国向德国宣战 奥匈帝国瓦解 A、 B、 C、 D、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材料二 看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材料一中的“十月革命”是何时取得胜利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毛泽东同志这句话说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影响? 材料二这幅漫画说明了十月革命的什么作用?【考点考点 36】 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

7、反动势力勾结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 攻。为渡难关,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政策:农民必须交纳余粮,工业企业实行国 有化,禁止自由贸易。特点特点:一切为了战胜敌人,为苏维埃政府集中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结结 果果:政策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威胁的消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 适用战后,显出许多弊端。苏俄面临最迫切的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1921 年 3 月,俄国共产党 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联需要恢复发展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的 经济政治危机,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政策政策

8、:农民以实物税的形式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税额 一般低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一半左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 在工业方面决定把中小企业退还给原来业主,允许私人经营。商业方面将国家对产品的垄断改 为自由贸易。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意意义义:新经济政策使小农占 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工 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尝试。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和意义新经济政策和意义: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工农 联盟的苏维埃政权巩固起来。事

9、实证明列宁找到了新经济政策这条适合本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道路,它是不发达的国家行之有效的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大胆的、有益的尝试。 【精题精练精题精练】 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导致下表 19211925 年苏联(苏俄)粮食 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时间(年)19211923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 2、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反对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士兵

10、的反对 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苏俄当时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 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列宁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请回答: 材料一“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来纠正错误? 材料二“苏联的模式”被称为什么? 材料一中列宁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表明了列宁的什么优秀品质?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的模式”的

11、看法。【考点考点 37】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苏联成立苏联成立: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最初加入联盟的国家 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五年五年计计划划:1925 年苏联制定了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 业。从 1928 年 1937 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新建了六千多个大型企业,形成比较 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一个传统的农业国

12、变成了强盛的工业 国,苏联的国防力量由此加强。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化:到 1937 年,农业集体化运动基本结束,消灭了农 村的剥削制度,为工业化开展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相当数量的资金积累。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 道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弊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农轻重比 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农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 下,消耗了大量资源。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936 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 家。新宪法的制定,

13、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的形成,这种体制又被为“斯大林模式” ,标志着弊端的形成。影响影响:它对苏联发展曾起过积 极作用,当时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政权,但弊端明显,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建设被忽视, 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经济上强调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严重滞后,缺乏持续发 展动力。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苏俄、苏联经济政策与我国经济政策的比较苏俄、苏联经济政策与我国经济政策的比较: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的斯大林 经济政策同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政策一样,都带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新经济政策允许 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我

14、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政策类同。2、 “三七开三七开”:这是 毛泽东对斯大林功过的评价,七分功劳三分过失。斯大林在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第 二次反法西斯战争中 作出巨大的贡献,他的缺点是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危害。3、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启示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启示:政策必须符合 国情、经济要协调发展、工农比重要适度、法制建设要健全。 【典型图片典型图片】【精题精练精题精练】 1、20 世纪 30 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写的国 名应该是( ) 、沙皇俄国 、苏维埃俄国 、俄罗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下面图 片说明的 是( ) A 苏

15、俄正在实施新经济政策 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 C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D说明了苏联是一个农业大国 3材料一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 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材料二回答: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中心是什么? 为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人民在谁的领导下进行奋斗?哪年开始其第一个五年 计划? 材料二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什么效果?【考点考点 38】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巴黎和会 背景、背景、时间时间、地点、操、地点、操纵纵国国:1919 年 1 月 18 日,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主要 讨论对德和约。27 国出席,法、英、美操纵。目的目的:是按照战后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殖民地 及势力范围,扼杀新生苏维埃。6 月协约国德国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德国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德国 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废除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必须向战胜国支付战争赔款。凡凡尔赛尔赛体系体系:协约国先后同战败的一些国家签订和约,这些和约所规定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构 成了“凡尔赛体系” 。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欧、亚、非的统 治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