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2820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指标调整原因分析来源: | 作者:赵云素 | 本文已影响 919 人 -内容摘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资料较多,但是财务数据的披露是最重要的信息 披露,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被看作是重中之重的 财务指标,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其特定的目的,对他们都有可能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本文 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对三个重要财务指标进行的调整。关键词:上市公司 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很多,投资人要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现 状和未来,没有其他任何工具

2、可以比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更重要。有人认为我国股市仍属于 “政策市” ,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仍是捕捉消息,尤其是政策面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排斥技 术分析和财务分析,甚至声称根本不看财务报表。毫无疑问,把握好一个股市的大势至关 重要,在目前中国股市行政特征浓厚的情况下,消息的重要性短期内无以替代。但无论如 何,上市公司的质量差别很大,一个投资者如果致力于中长线投资,学会正确使用财务比 率则十分重要。因为从长远来看,投资者的长期收益,无论来源于价差,还是股利分红, 最终仍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业绩上扬。所以,通过财务指标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仍很 重要。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

3、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 三个指标用于判断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证券信 息机构定期公布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排序的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见其重要性。但笔者建议 在使用这三个指标时要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在选择投资目标,以期寻找一个有真正投资 价值的上市公司时。以下就为什么要调整及如何调整逐一论述。 三个重要的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含义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若存在不可转换优先股,则每股收益=(净利润 -优先股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 ,若年度中普通股增减,则平均发行在外的 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每股收益反

4、映普通股的获利水 平,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每股 收益多,不一定意味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每股收益的延伸分析可以分析以 下几个指标:市盈率、每股股利、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和、留存盈利 比率。 (二)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年度末普通股数,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 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在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 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利

5、润/净资产,净资产,其中净利润=利润-优先股股利,净资产=资产-负债=所 有者权益。 对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调整分析 (一)每股收益调整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 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会 计环境和经济环境,以论证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是否具有利益驱动。 1.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利润操纵。新股发行额度都是“稀 缺资源” ,上市公司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只有尽量提高发行价格。新股发 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控制在 20 倍左右。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发行市盈

6、率 若高于 15 倍一般很难获得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发行市盈率为常量的情况下,要提 高每股发行价格唯有在每股收益这个变量上做文章。1996 年以前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是: “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年度预测的每股收益” ,于是 1996 年以前发行新股 的不少公司将盈利预测高估,其中少数公司盈利预测数远高于实际完成数。针对上述情况, 证券监管部门对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为:“发行市盈率=每股发 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 。于是此后发行新股的公司多在历史数据上做文章。 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产生盈利的资产尽量剥离,以较低的费用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而使利

7、润增加。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受发行新股额度的限制,只能从原有总资产中剥离出 一部分资产折股作为发起人股,对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模 拟计算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但却是制定发行价格的依据,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2.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利润操纵。大多数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地向社 会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在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数万家,但其中只有数百家上 市公司能够以向老股东配售新股的方式筹集资本。因此许多人认为,如果失去了配股资格 也就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义。 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有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 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 1

8、0%以上,三年中不得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记录。而且净资产收益率在 10%以上,投资者往往认为该上市公司具有发展潜力。于是在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 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压力。 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净资产收益率 10%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首要目标。 于是净资产收益率位于 10%-11%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 9%-10%区 间的几乎没有(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只要三年保持 9%以上即可 获准配股,因而属例外) 。 3.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 条例的规定,上

9、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 司取得发行额度且争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后又被摘牌,对股东而言是莫大的损失, 公司丧失上市资格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的浪费。上市公司往往认为股票被摘牌是对 公司的最严厉的处罚,所以宁愿帐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 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判处“死刑” 。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 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程度更恶劣的如“琼民源” “红光实业”事件, 这些都证明了对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的调整更为必要。 (二)净资产 对净资产

10、进行调整,应予调整的项目其实就是上市公司易通过其进行利润操纵之处。调整后的净资产能使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大大增强。 如何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呢?参考 1997 年 12 月 17 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 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可对净资产进行以 下四个项目的调整。即: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 个项目。下面对每一项目进行逐一分析,揭示其可被利用来进行利润操纵之处。 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 款四个项目,但应收票据一般为短期信用票据,其呈兑期

11、一般在一年以内,因而“三年以 上的应收款项”一般只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项目。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某一公司而言,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 现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 100%地计提“坏帐准备” ,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全部进入当 期损益,因而对账面股东权益不存在负面影响。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三角债” ,以 及人为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应收账款”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而“应收账款”在 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业甚至大量存在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再 者,由于我国过去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坏帐的计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广泛 存

12、在资产不实, “潜亏挂帐”现象突出。而资产的本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也就是说,资产能单独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产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 金净流入做出贡献。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作出 贡献。列作资产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误解。 预付货款与应收账款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商家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一旦接受预付款方 经营状况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经营,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要遥遥无期。有时,预 付货款也是关联方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把预付货款作为调整净资产的一 个项目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其他应收款项目原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

13、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 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上述两项费用如在本期确认,将会 使税前利润因此减少。其他应收款起到了推迟确认费用的作用,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 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盈和毁损。这些财产损失除少量可由过失人负责赔偿,或由保险 公司赔偿外,其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便为“待处理财产净损失” ,其一般处理为:通过 “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项目进入损益表,减少当期税前利润。所以, “待处理财产 净损失”的经济实质是本应进入损益表冲减利润的损失或费用项目,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 未来的经济利益

14、。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帐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 失” ,有的甚至挂帐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 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均为本期公司已 经支出,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益费用确定的“配比原则”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 负担的各项费用,简言之均为“等待摊销的费用” ,只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 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因此可将之称为“长期待摊费用” 。严格意义上讲,待 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对于它们很难估计其是否有预期的未来收益 或服

15、务潜力,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 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因此,成本就是资产的观点,加之收益确定时“配比原则” 的需要,使得这些递延项目也能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 总之,递延项目既包括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包括很难确定其含有未来经济利 益的支出或损失,但却以尚未耗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面貌出现,且金额一般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则在其受益期内摊销。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用和递延资 产的摊销很不规范,为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费用提供了便利。 (三)净收益 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况下,对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

16、股净收 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刚才介绍的几个科目多被用来推迟确认 费用,下面则从收入方面对净收益进行调整。 首先,应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来重新计算,作为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参 考项目。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有时,如果营业 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量较大,且为经常性发生的收入,也可归为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一个业绩斐然或者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往往是因为在其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成 功所致。一个企业或许可以将多余资金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开展多角经营。但最好也要 围绕其主业经营,即发展一些与主业相近或相似的行业,即这些行业在技术要求、工序要 求、人员要求方面与主业近似。或者,新发展的业务是为了支持主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 在解读一个财务报表时,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不少一部分来自于非营业利润,如:出租房 屋出租土地等其他业务收入,或来自于资本市场上的炒作等。这些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 十分明显的相关性,很难由这样的利润认定其有长远的投资价值。 至于企业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计算的“投资收益” ,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处理。若这部分 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