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教学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26780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渔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渔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渔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渔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渔父教学案例马金中学 童红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全文,以读带解,把握文章基本内涵,掌握文中重要词 语和句式。 2、能力目标:讨论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走入屈原的内心世界,正确看待 “渔父”这一形象。 3、情感目标:体会屈原的内心世界,并且运用自己的评价,自我定位。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养成对人生负责任 的态度。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课前多媒体播放一段激烈的辩论赛录像。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一段影像资料是有关于什么的?(辩论赛) 同学们喜欢看辩论赛吗?(喜欢,因为辩论赛中辨手的思维敏捷,辩论赛 的气氛激

2、烈,辩论的问题也往往是人们生活中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 。 (二)初读课文 那好,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到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去听一听发生在 那里的一场古老的辩论。 (听课文配乐朗诵) 刚才我们听的就是一场古老的辩论。我看到同学们脸上有些奇怪的表情。 当然,这一场用文言进行的辩论,又是用配乐朗诵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自 然有些不适应。 那好,下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根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并说出该词语的含义 (1)颜色:脸色 (2)形容:形体和容貌 (3)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4)凝带:拘泥 2、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游于江潭 (状语后置) (2)行泽畔(省略句) (3

3、)是以见放(被动句) (4)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 (5)自令放为(宾语前置句) (6)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 同学们在预习时还遇到了什么问题,请举手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 (读得很整齐,很有劲头。可见我们班 师个很有集体感,很有活力的班级。 ) (三)文本分析 我们知道,辩论赛上一般有两方,一方为正方,另一方为反方。 那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一场辩论,双方都只有一人。我们假设正方 是屈原,反方是渔父。那么,请问他们两者是在围绕一个什么话题在辩论呢? (假如让你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 明确浊:浊也就是指现实的黑暗和污浊。所以他们辩论

4、的话题就是怎样面对现实的黑暗和污浊。 接下来请同学们到文中去找一找双方的辨词是什么? 现在幻灯片上呈现的就是一场小型辩论赛的过程,问题是我们看到了辩论 的双方,辩论的话题,辩论的辩词,但我们还不明白辩论双方的观点。那下面 就请大家分组讨论两个问题。 正反双方各持的观点是什么? 这场辩论塑造了怎样的两个人物呢? 同学们可以前后左右自由的组合成组,讨论时有这样两点要求 要结合辨词进行分析,得出观点。 每组要选择一个组员,对大家的讨论进行总结,讨论完毕后,代表本小 组进行总结陈词。 同学们刚才讨论得很认真,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彻,也能够结合一些自己的 看法来探讨。 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正方的观点是

5、不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么文中最能代表他的 这样观点的语句是:宁赴湘流,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反方渔父的观点是:与世推移,超然物外。文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 是: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 那么这一场辩论,最后屈原和渔父谁胜谁负呢?从文中你能看出来吗?不 能。他们的这一场辩论可以说是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的 碰撞,他们两者,谁也没有把谁说服,那就让我们设想一下他们的未来:屈原 最后选择了死,渔父最后选择了活(隐) 。 (四)探究提升 一场辩论无果而终。渔父飘然而去了,带着他的微笑和洒脱,留下屈原在

6、 江边孤独的思索。最终,屈原选择了壮烈的死,渔父选择了超然的话。悠悠中 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困境 ,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屈原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 (学生发言)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都有独造的见解。我们在这里评论两者的选择 并不是要将之分出个高低的对错,而是在探讨人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 我很欣赏屈原的选择,他是在以死明志,我也很欣赏渔父的选择,他是在 以隐守志。这篇古代散文虽然很简短,但其中落后的中很深刻,同学们课后不 如何可以写一篇赏析渔父的文章。 下面是老师个人的一点感概 如果说屈是一位行到水穷处的儒生,那么渔父就是一位坐看云

7、起时的隐者, 屈原选择了壮烈的死,以死明志,渔父选择了超然的活,以隐守志。无论是那 种选择,他们都坚守了自己的理想。他们的选择也对后世产生了远大的影响。 文天祥、老舍用他们的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韩信、鲁迅用他们 的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什么叫坚韧执着,陶渊明、柳宗元用他们的诗篇向我们阐 释了什么叫潇洒豁然。屈原和渔父已随着时光的流逝飘然而去,但他们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引起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在坐的我们都很年轻,还沉静在十六七岁的花季雨季里,未来的人生路上 我们会遇到很多个十字路口,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都必须做出自 己的选择,而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

8、,都有你自己的理由,只是当你做出选择 的时候,要记得这样一段话: 让我们珍惜生命,用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气节提升我们生命的价值。在生 命的得失中,不拥有一份超然豁然,享受生命的魅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去聆听这一场别样的辩论,感受屈原和渔父博大的思 想。 (五)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五:教学反思 渔父这篇文章在苏教版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生存选择”板块, 渔父 比较短,又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学习难度不大,可以安排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课堂 稍加点拨指导。学完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选择, “深者得其深, 浅者得其浅” ,人人有话可说,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本课教学

9、采用自读 和问题探究的模式,意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所设计的问题 也都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完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教学理念。 本人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用辩论为切口的一条线,将整堂课串 联在一起,使得课堂即活泼开放又严谨有序。在设计之初,就主观的准备让自己在课堂中 能够掌握课堂收放自如。这一点,在现实操作中得到了印证,效果很好。 本堂课,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发言,成功的培养了学生 自己阅读前一文言文的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但缺点是学生对屈原有 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了学生的思考方向,不过还是有许多学生能够突破

10、固有的认识,有 新的看法,讨论很激烈。遗憾的是,时间太紧,教师点评较少。 作为文言文,在课堂中,读的时间太少。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缺憾。 听课记录 1 时间:2010 年 09 月 08 日(星期三)上午第 2 节 听课学校马金中学地点高一(五)班教室听课性质新课班级高一( 五)学科语文教师郑菊仙课 题江南的冬景过程摘要评议教学过程 (一) 读交流 1、 听读 14 段 听完师问生刚刚听到的朗诵的特点生:动感情、停顿 准确。师补充:和同学们平时比较舒缓。 2、 生体会朗诵舒缓的特点跟读第五段(还是有点抢) 3、 自由读第七段(能投入的读)师鼓励生站起来朗评:读的形式多样:听读 跟读自由读,生的朗

11、读感 觉加强了,能够走进文本 了。师的朗读指导既是方 法的概括又使得课堂结构 自如流畅。但是那段录音 听起来还是比较闷,所以读 4、 跟读第八段 交流 1、问:全文写了几幅图?5 幅:冬晨图,冬野图,冬 雪图,冬雨图,冬旱图 2、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幅画? (二)品 师指点把字化为形象 1、 冬晨图(第二段)师边读边讲没有提问,语调淡淡的, 声音不高,重点词语反复咀嚼吟咏但不过分铺张。 2、 生独自品味第三段,师指点抓住一些特殊的词儿。 生站起来讲,师补充抓住“风和日暖” 、 “青天”等 3、 冬雨图:a、生齐读,读的较有感觉。师串讲,细雨: 粉似的,沙沙 4、 小结(投影):a、情文

12、合一 悠闲洒脱之情悠闲洒脱 之文 b、文中有画有诗 (三)写 可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可以模仿作者的句子,可以写不同的 季节,师配乐,带领生入境 教师自己范读还是比较不 错的选择。 这时我发现实际上语言是 有魅力的,不同的语言要 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声音 不在高而在于合适,语言 不在美而在于准确,简练 的语言再配上合适内容的 语气语调就有感染人的力 量,值得学习优点优点这堂课周老师删繁就简,课堂结构简洁流畅、张弛有度,但同时又让生能积极 的投入。赏析品味是散文教学的重点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如何带领学生入境 是个很难的问题。这堂课我不仅有种声色俱佳的感觉,而且课堂进行过程中的 空白、停顿都让人感到一

13、种不尽的意味。 总总评评不足不足听课记录人:童红燕听课记录人:童红燕听课记录 2 2 时间:2010 年 09 月 15 日(星期三)上午第 3 节 听课学校马金中学地点高二(2)班教室听课性质新课班级高二 (2)学科语文教师程振翔课 题陈情表过程摘要评议1、导入教师用一段陈情表的影响来引入新课“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至性之言,自尔悲恸动人”2、疏通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悲伤动人之情(配乐)学生读完教师说:要读好文章就要弄懂文章的意思,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缓读文章,并落实字词,要求读出声音字词探究。 (幻灯片出示:慈父见背:

14、见字理解 此句意为慈父弃我而死去。 教师发散到孔雀东南飞中的“府吏见叮咛”以及“见谅、见笑”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除臣冼马 动词的理解 教师发散到古汉语中表示授官、贬职的词语3、品读感悟教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能打动你的句子,并与小组讨论,为什么能打动你,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来说说。 (以小组为单位发言)(1)生:第一段令我感动。这一段叙述了自己的身世与祖母的感情,显示了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为后文作者的选择埋下伏笔。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与祖母之间的深厚感情,令人感动。师:确实,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相比,作者的生活实在很艰苦,那么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应该是沉重凄苦的,而且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15、请此小组齐读此段(2)生:第一段打动我,不但写出了小时候的艰难生活得艰辛,以及祖母对自己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冷冷清清的生活中才能显出如此深厚的感情,相依为命。师:让此生范读,要求读出相依为命的感情4、朗读整合让小组中的成员各选一段朗读,读完告诉其他成员写了什么?陈情表这篇文章陈乐什么情?文章的思路是什么?是怎么写的?(老师下去交流讨论)5、总结这堂课我们通过反复的诵读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感情6、作业布置背诵全文 用心体悟身边的亲情孝情,写一篇随笔在此过程中教师到学生中间去走动,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互动充分,教师引导得当优点优点情感的引导升华,带领学生入境总总评评不足不足听课记录人:童红燕

16、听课记录人:童红燕听课记录 3 3 时间:2010 年 09 月 20 日(星期一)上午第 3 节 听课学校马金中学地点高二(3)班教室听课性质新课班级高二 (3)学科语文教师程振翔课 题项脊轩志过程摘要评议(一) 、揭题导入师:项脊轩志是一篇朴素自然的精美小品。近代著名翻译家林纾说归有光苏东坡的散文“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归有光的散文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而恒久的魅力。(二) 、分析课文师:首先从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来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有一句话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哪一句话?生:“多可喜,亦多可悲” 。师:苏东坡水调歌头里有两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就是由喜和悲构成的,我们来看看归有光在这篇散文里如何表现喜和悲,怎样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