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24582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抗规实施与理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设计说明应修改的主要内容一、设计说明应修改的主要内容1、3.9.2 条对钢材的一些性能要求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楼梯梯段) 。按照此规定,过去梯段采用 CRB550 级钢筋的,现在不能用了。2、3.9.3 条优先采用 HRB400 级热轧钢筋,圆钢选用 HPB300 级热轧钢筋。除一般楼板可选用 CRB550 级钢筋外,一般情况下纵筋均选用HRB400 级热轧钢筋,箍筋可选用 HRB400 级、HRB335 级或HPB300 级热轧钢筋(现阶段也可采用 HPB235 级) 。HPB300 级热轧钢筋的设计强度为 270N/mm23、4.3.7 条第一款中对桩端伸入碎石土、砾

2、、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的最小长度由 0.5m 提高到 0.8m,应注意在桩基要求中修改说明。4、4.3.7 条第五款是新增加的,要在类似地基处理的说明中明确此要求。5、7.3.2 条第 2、3、4 款均应写在砌体结构的说明中。其中,第 2 款墙体构造钢筋增加较多。6、7.3.7 条应写在砌体结构的说明中。这条主要对 6、7 度长度大于7.2 米的大房间和 8、9 度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采用通长拉接筋或通长拉接钢筋网片进行加强作了具体规定。7、7.3.8 条第 1、4 款应写在砌体结构的说明中。这条是对砌体结构生命通道的加强,是强条,必须严格执行。8、7.3.10 条应写在砌体结构的

3、说明中。请注意:不但取消了砖过梁,而且也不允许采用钢筋砖过梁。9、7.3.14 第 7 款,横墙较少且总高度或层数接近或达到限值的砌体结构应将此款写进说明中;注意:这款将 36 改为 210 了。10、13.3.4 条 的第 25 款应写进说明中2 2 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实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3 3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500mm600mm 设 2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 度时应全长贯通。4 4 墙长大于 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 8m 或

4、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 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5 5 楼梯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二、设计和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二、设计和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4.16 条场地类别划分变化,注意根据地勘报告调整场地类别和特征周期。2、4.2.1 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粘土层的框架和框架抗震墙房屋验算地基抗震承载能力的高度限制由 25m 降为 24m。3、5.1.2 第三款对时程分析的要求变化较大,具体工程应注意。4、5.1.4 条中“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 0.05s,原为8、9 度才加,现所有的抗震建筑

5、均要加。5、5.1.6 条把结构的抗震验算改为“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 ,是因为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和构件并不存在最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信度问题,只有弹塑性变形能力的极限状态。本条第 2 款要求“6 度时不规则建筑”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这个改变对 6 度设防的多层建筑有一定影响,因为往往设防烈度低的项目,其规则性都较差,所以也可以理解为 6度设防的各种建筑一般均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6、5.2.2 条第二款 地震作用效应计算的平方和开方法(SRSS)增加了限制条件:“相邻振型周期比小于 0.85” ,即:相邻振型周期比大于 0.85 时必须采用 CQC 法。7、5.2.3 条 对

6、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其边榀框架、周边构件和角部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系数作了更明确的规定。而这些规定在软件中实现难度较大(由于悬挑、凹槽等原因,构件是否为边榀的位置判定较困难) ,因此:即便是规则结构,也宜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本条 CQC 法耦联系数公式改变,但这个公式印错了。8、5.2.4 条本次修订对突出层面的屋顶间作了定量规定,一般按重力荷载小于标准层 1/3 来控制。顺便说一句,过去有人将屋顶间(同一结构单元有多个小屋顶间)定义为多塔计算,是错误的,也十分可笑。9、5.2.5 条配合 5.1.6 条增加了 6 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限值) 注意:Veki 改为 VEKi10、

7、5.4.1 条更正了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11、5.5.1 条 放宽了多、高层钢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原为1/300,现改为 1/250)12、6.1.1 和 6.1.2 都有一些变化,这是每个项目都需查的表,多看看就熟悉了,最主要的变化有两点,一是板柱抗震墙结构的最大高度放宽较多,二是各种结构划为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从 30m,降低为24m,这对高度为 2430m 的建筑有较大的影响!另外,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列出了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注意:7 度时高度大于 80m 提高为一级。还对大跨度框架给出了定义。13、6.1.3 条,这一条改变较大,一是对对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

8、架明确了抗震等级的规定,取消了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提高的规定;二是对裙房“相关范围”不低于主楼抗震等级的这个“相关范围”给出了定义(主楼周边外延三跨且不小于 20m) 。14、6.1.4 条防震缝的最小宽度提高到 100mm。关于防撞墙的长度从一个柱距改为不大于 1/2 层高,以减少扭转影响。15、6.1.5 条对单跨框架的要求更严,两层以上的建筑不允许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请注意:连廊不多余两层高时可以采用单跨框架结构,但应加强;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可以采用单跨。16、6.1.8 和 6.1.9 是不同结构类型中抗震墙的布置原则,结构布置时应当注意遵守。17、6.1.10 条中底部加强部

9、位的高度从 1/8 减为 1/10,略有减少。18、6.1.14 条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要求主要明确了地下室侧向刚度计算的范围(相关范围:3 跨,20m) 。另外,对地下室顶板梁的配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筋不小于 1.1 倍地上一层柱对应侧纵筋;(2)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按实配钢筋计算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按实配钢筋计算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 1.3 倍;(3)地下一层梁(顶板)的顶面和底面纵筋均应比计算增大 10%以上。这一条变化较大,而且目前程序不能自动完成,应进行手算补充且应在施工图配筋过程中落实。19、6.2 节中的计算系数大部分

10、提高了(个别降低) ,大家应认真看一下,但这些能在软件中自动进行。注意一下 3 级以上框架要进行节点核心区抗震验算。20、6.3.3 条,这一条把梁端负筋不应大于 2.5%的强条改到了 6.3.4 条变为非强条,且将不应改为了不宜,其他没变化,但这条强条 是经常容易犯的,特别是梁端纵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 2%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 的规定容易忽略。21、6.3.4 条 本条第二款增加了三级框架梁钢筋直径大小的限制,且把原来的不宜改为了不应。22、6.3.5 条 本条对柱截面尺寸的修改较大,一、二、三级框架超过两层时最小断面尺寸不小于 400400,圆柱不小于 450。23、6.3.6 条

11、 是对柱轴压比的限制,要求提高了,这条有很多附注,要仔细理解。 24、6.3.7 条这条表述上有变化,实质上变化很小,大家仔细读。25、6.3.9 条是柱箍筋配置的要求,其最大的变化是计算体积配箍率时“箍筋重叠部分”不扣除了!这对一些大柱,箍筋用量会减少。26、6.4.1 条关于抗震墙的厚度,把原来的“应”改为了“宜” 。27、6.4.2 条对三级抗震墙的轴压比进行了限制,和二级一样均为0.6。28、6.4.3 条中对 24m 以下剪压比很小的四级抗震墙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降低到了 0.15%。29、6.4.4 条对剪力墙的最小钢筋直径进行了限制,水平筋不小于8mm,竖向筋不小于 10mm,

12、这条要注意!30、6.4.5 条 这条有较大变化,一是对一、二、三级抗震墙都要设约束边缘构件,只不过对一些剪力墙很多的建筑(刚度需要) ,底层墙肢轴压比很低的一、二、三级抗震墙结构可只设构造边缘构件;二是构造边缘构件纵筋改为双控。注意:这条要结合条文说明全面理解,本条第 2 款明确规定了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范围,千万别只看第 1 款!31、6.4.6 条明确了按柱设计的剪力墙是指“矩形截面墙肢” ,对这类墙全高加密箍筋的要求放宽了。32、6.4.7 条是对高连梁的构造要求,设计中尽量不用斜撑的加强措施。33、6.5 节 本节表述上变化较大,但没有多少实质变化,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对墙厚与层高之比

13、的要求由“应”改为“宜” ;对于有端柱的情况,不要求一定设置边框梁。设计中注意一下。34、6.6 节 这类结构本身用的不多,主要原因是过去对高度的限制很严,今后可能会多一些,请大家看一看。35、6.7 节 关于筒体结构的设计要求比过去更明确了。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要求“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 15%,因此,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框架柱从底到顶(局部屋顶除外)的数量和截面不宜减少和减小。36、7.1.2 条这条两个变化 一是 6 度取消了 8 层 24m,二是多孔砖分成了 240 墙和 190 墙,7 度以上墙厚 190 时降低 3 米减少一层。 这条第二款对“横墙较少

14、”和“横墙很少”进行了量化。这条规范对砌体结构和底框结构起着控制作用,大家要认真深入理解!37、7.1.5 条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要求提高了,但这条一般能满足。38、7.1.6 条房屋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一贯是个难以满足的问题,注意本条注中的规定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要特别重视。39、7.1.7 这条规范变化较大,主要有下列变化:(1) 规定多层砌体的纵、横向墙体数量不宜相差过大,应有内纵墙、且其开洞水平投影面积不宜大于 40%;(2)不应采用混凝土墙和砌体墙混合承重,防止不同材料墙体在地震作用下被各个击破;(3)不设转角窗;(4)外纵墙开洞率不宜大于 55%;(5)明确了砌体结构不规则的划分。总

15、的讲比混凝土结构要严。40、7.1.8 条 本条对底框上部砌体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要求更高了,原来是“对齐或基本对齐” ,现在是“除楼梯间附近的个别墙段外均应对齐” 。单是这一规定就会减少很多底框结构,因为,要实现这一条要么上部住宅房间很规则,要么底框柱子很多很密。所以,今后底框设计要慎重,其他还有一些具体的变化。41、7.1.9 底部框架抗震墙中的抗震墙等级有变化,6 度区由四级抗震墙提高为三级。42、7.2.3 条 本条增加了一些注解,使得截面计算时操作容易一些。这条规范对砌体结构抗震验算是很重要的,但很少有设计人员认真对待,只要有要求手算复核,必然是手忙脚乱!43、7.2.4 条 本条内容没变,文字表述上的变化是为了不引起设计人员误解。44、7.2.5 条 本条增加了第三款,抗震墙之间距离较大时,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不可忽略。45、7.2.6 条 本条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降低了,主要是因为砌体规范中砌体的抗剪强度降低了导致的。46、7.2.7 这条增加了同时考虑水平钢筋和中部构造柱对墙体受剪承载力贡献的计算方法,即 7.2.73 式。47、7.3 节 本节是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内容较多,有的内容要写在砌体结构的总说明中,每个设计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和理解。48、7.5 节 本节是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的规定,内容较多,要认真阅读和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