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323561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大豆产业报告-北京中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年大豆产业报告年大豆产业报告2008 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商品自 2008 年下半年开始巨幅下挫,但是 2009 年初开始,美联储的低利率水平促使美元指数连续走低,催生国际炒家买入大宗商品来进行保值和增值,因此这一年的行情走势,许多商品都或多或少的脱离基本面的束缚,在大跌之后都进入了反弹时代,但是纵观整个商品市场,2009 年农产品期货市场触底反弹,但涨幅远远低于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在 08 年的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国家的收储政策为其提供底部支撑,连豆类的走势强于美豆。美豆虽然承受了全球丰产的压力,但是资金市也在2009 年有比较明显的体现,我们首先来根据 2009 年

2、每个阶段的特点,来回顾一下豆类市场的运行:一、主产国产量变化概况一、主产国产量变化概况(一)美国大豆单产和总产水平超预期创出历史新高虽然市场担忧美国在 10 月份出现的霜冻和雨水及 11、12 月份的大雪天气延误了收割,且尤其 11 月上旬在三角洲地带的降雨使得市场普遍预计大豆的质量得到破坏。但事实并非如此,最终的数据(12 月份的美国月度报告)显示美豆单产达到了历史新高 43.3 蒲式耳/英亩。在如此高的单产水平下,美豆总产也创出历史新高,达到了 9000 万吨以上的水平。由此看来,对于美豆收割受天气延误的炒作应该完结,市场不久将会重新回到宽松的基本面上来。美豆单产水平长期走势图(蒲式耳/英

3、亩)4 43 3. .3 32 20 0. .0 02 25 5. .0 03 30 0. .0 03 35 5. .0 04 40 0. .0 04 45 5. .0 019601962 196419661968 197019721974 197619781980 198219841986 198819901992 1994199619982000 200220042006 20082美美国国大大豆豆历历年年产产量量(千千吨吨)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100,0001964/1965 1967/1968 1

4、970/1971 1973/1974 1976/1977 1979/1980 1982/1983 1985/1986 1988/1989 1991/1992 1994/1995 1997/1998 2000/2001 2003/2004 2006/2007 2009/2010(二)南美产量仍有大幅提升空间我们对南美大豆单产水平(根据阿根廷、巴西两国大豆单产均值计算)进行了回归分析,从 2005/2006 年度开始,南美大豆的单产水平开始从较高的水平向趋势单产回归,而在 2008/2009 年度,已经回落到几乎没有引进美国的转基因技术的之前的水平,还不到 35 蒲式耳/英亩。那么我们从回归分析的

5、散点图可以看出,2009/2010 年度,南美大豆的单产水平有望向趋势单产靠拢,甚至提高。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如果南美大豆单产提高 1 蒲式耳/英亩,那么按照美国农业部报告公布的数据,2009/2010 年度南美收获面积在扩种后将高达 1 亿英亩,相应的总产水平将提高 1 亿蒲式耳,即 272 万吨。从回归分析的图形中可看出 2008/2009 年度的单产水平距离趋势单产至少有 7.2 蒲式耳/英亩的差距,而距离历史最高的单产水平差距在 9.1 蒲式耳/英亩,按此数据计算,南美扩种后,根据目前南美播种季节的土壤墒情和天气条件,南美单产水平将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未来南美大豆增产的空间仍然巨大,

6、若单产如目前预测在趋势单产附近,即增产水平在 7.2 蒲式耳*1 亿英亩=7.2 亿蒲式耳,相当于 1958.4万吨;而若逼近历史纪录产量则增产 9.1 蒲式耳* 1 亿英亩=9.1 亿蒲式耳,相当于 2475.2 万吨。我们计算得结果与美国农业部 12 月月度供需报告的预测基本相符,12 月数据显示:巴西阿根廷两国大豆的总产将较 08/09 年度增产 2700 万吨。这个数量一旦实现或是继续提高增产的幅度,将对 CBOT 大豆价格产生重创,而南美产量明晰之后,美国人也不会继续提高价格让南美人获得丰厚的收3益。庞大的供应压力和美国人的利益都将打压 CBOT 的价格,当然这可能需要价格持续的低迷

7、才有望消化掉其强大的利空压力。二、二、2009 年影响大豆市场的天气因素年影响大豆市场的天气因素(一)年初南美干旱春节之前阿根廷大豆作物逐渐进入灌浆生长期,在这段时间之前,阿根廷遭遇了百年一见的严重干旱,虽然之间也有零星降雨的到来,但并不足以解决干旱问题,由此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报告预计,该国 2008/2009 年度大豆产量为 3450 万3820 万吨,较前一年度的 4620 万吨减产 17%25%,远低于美国农业部 1 月份报告预估的 4950 万吨水平。2 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中,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显示,调低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 570 万吨至 4380 万吨,巴西大豆产量预估调低

8、 200 万吨至 5700 万吨。巴拉圭大豆产量被调降至 400 万吨,减少 160 万吨,这些南美的主要生产国都是由于炎热干燥天气造成了作物的减产。而南美产量数据在之后每个月的美国农业部报告中,也是逐渐的调低,到了 12 月份的报告显示,2008/2009 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被调降到 3200 吨,巴西的产量为 5700 万吨。同时因为干旱作物减产,阿根廷农户从 2 月 20 日开始了4为期四天的暂停谷物销售的抗议活动,给阿根廷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降低大豆等粮食品种出口关税的目的。(二)夏秋季节中国产区干旱,但最终对供应影响不大9 月中旬,我国一个大豆考察团对黑龙江产业大豆进行了收获期考察,结

9、果显示:黑龙江主产区今年播种季节低温多雨,大豆生长初期长势不好,植株矮小结荚数少,而在 9 月 17 日炒作的霜冻天气最终未能形成实质性的灾害,有部分地区遭遇了早霜的袭击,对最终产量的影响不一,对早熟品种霜袭加快了落叶并且使得收到的豆子质量较高。 而对晚熟的品种,耽误了最后期的成熟,青豆率可能会提高。 总体来说,根据考察团反映的情况,黑龙江主产区今年大豆减产比例应该在 10%左右,如果按照黑龙江实际的产量计算,那么最终减产可能在 100 万吨左右。 而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9 月 9 日发布的中国主要粮油作物产量 9 月份预估报告显示,预计,2009 年大豆的产量为 1, 450 万吨,较 2

10、008 年减少 105 万吨,减幅 6.7%,相比上月预测缩减了 50 万吨。从东北的天气来看,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预报:9 月 23-25 日,东北地区大部、华北、黄淮东部等地农区基本无雨,适宜已成熟的一季稻、玉米、大豆收获。而过了秋分,部分晚熟大豆还处在生长期,对霜冻天气比较敏感。受东移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部分地区将有有 68、局地 10的降温天气。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和北部、三江平原北部以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农区将出现霜冻,降温和霜冻对上述地区秋收作物后期灌浆不利。5虽然中国大豆减产的幅度不大,但最近一段时间最后对霜冻的炒作可能还是会对价格有轻微影响,因为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大

11、豆的供应阶段性紧张,因此这个题材会限制下方的跌幅,但从长期的供需格局看不会扭转大的趋势,那就是下跌的趋势很难逆转。(三)秋季美国雨水影响也有限图中表示的红色线以内的部分为受霜冻威胁严重的区域,我们通过其与美国大豆主要产区分布图的叠加可以看出来,占美豆总产量比重最大的伊利诺伊、印第安娜和俄亥俄州并没有出现在霜冻范围内,只有爱荷华州的部分地区受到了一些牵连。因此从霜冻范围及严重程度来看,美豆的产量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6但 10 月中下旬,中西部大豆主要种植带暴雨天气系统活跃,影响大豆收割。气象图中,爱荷华、伊利诺伊和印第安纳是受暴雨袭击严重的地区,而我们对比截至 10 月 25 日的美豆收割率报告

12、,也可以发现,这三个播种面积占全国 1/3的主产州,收割进度确实是相对于其他州更落后一些,伊利诺伊的收割屡竟然没有达到去年同期的一半。而全国的收割水平仅完成了 44%,去年同期为75%,而过去五年均值 80%,这个收割进度确实造成了当时美国现货供应的紧张,提振美豆的期现货价格。 三、国际海运费价影响三、国际海运费价影响11 月份开始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的干散货运价指数触及 2009 年新高,因船货需求持坚推动。该指数为用以衡量初级商品如铁矿石、水泥、煤炭、化肥及农产品等运价的一个主要指标。由于中国对铁矿石及煤炭的强劲需求增加、中国及澳大利亚的港口拥塞状况加剧以及船只供应紧俏,帮助推动其上涨。

13、现货及定期租船强劲继续推动市场。但全球需求需要更加强劲的增长才能维持运费涨势,而不是依靠中国进口,中国进口常常不稳定。 我们从海运费 BDI 指数和 CRB 商品指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海运费地走强也是伴随着商品的高企,这样后期我们可以参照海运费的变化,多一个角度来关注商品的需求变化和价格走势。直线拉升后,海运费高位回撤,同时我们看到商品市场也出现了回落的迹象。7即使干散货运价指数创出了年内新高,但是中国大豆进口商的采购热情依然高涨,美国也借机推升收割季节里大豆的价格,图形中可以看出来,从 11 月份开始中国成为美豆主要出口方向,中国大量的采购使得美豆出口保持在一定水平,而 12 月 3 日当周还

14、有 144.98 万吨的大豆装船运往中国,按照船期 45-50天来计算,这批大豆到港已经临近中国的春节,就此我们预计到 12 月中旬以后,中国将放缓在美国采购大豆,因为届时发往中国的到港时间已经在春节之后,此时正好处于消费淡季,而南美大豆也将集中上市,中国买家可能将逐渐把目光转向南美。美美豆豆当当周周出出口口净净销销售售总总量量与与中中国国购购买买量量对对比比(万万吨吨)-500501001502002503002009-2-192009-3-52009-3-192009-4-22009-4-162009-4-302009-5-142009-5-282009-6-112009-6-252009

15、-7-92009-7-232009-8-62009-8-202009-9-32009-9-172009-10-12009-10-152009-10-292009-11-122009-11-26中国总购买量 本周出口销售总量但是中国采购、美豆销售进度超前,暗含后期美豆出口需求低迷。美国农业部 12 月月度供需报告预测中国 2009/2010 年度大豆进口量继续较 11 月份调8增至 4448 万吨,按照 12 月 10 日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截至 12 月 3 日,本市场年度至今,中国累计购买美豆 1757.17 万吨,去年同期为 987.26 万吨;累计装船 959.17 万吨,去年同期为 60

16、4.19 万吨。如此说来,中国进口量已经完成了40%,而这还是在本市场年度刚刚开始的不到三个月,且南美的大豆还没有上市的时候。而从 11 月份开始,几乎美国装船运往中国的大豆量都在百万吨以上,这样算来,12 月份中国大豆到港量可能达到 480 万吨,也符合我国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这将创出月度进口的天量。上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中国大豆将在 12 月份大量到港,甚至 1、2 月份两个月的到港量预期也偏多,后期港口库存仍将面临增加的压力。而东北的气温在 11 月份就已经持续在零度以下,也就是说适合东北的秋粮上冻脱粒,即可以批量上市了。我国今年大豆产量小幅减少至 1450万吨,但实际上对供应的影响不大,因为去年国储收购的临时储备仍有 700 万吨左右没有销售出去,国家已经在 11 月初通过补贴油厂加工的形式释放了 195万吨,后期如果供应阶段性紧张的话,国家仍有 500 万吨的储备能力和新豆来调节市场。因此进口大豆大量集中到港、国产大豆陆续上市及国储收购的展开,都将增加市场上大豆的供应量,春节前中国大豆应该不存在供应紧缺的问题。中中国国海海关关进进口口大大豆豆月月度度统统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