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18779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及检测(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五版)主编 廖念钊中国计量出版社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主要内容:n有关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术语及定义;n国标规定的形位公差项目及其标注;n公差原则;n形位误差的检测。 要求:n在工程图上正确地标注形位公差,并在理解公差 原则的基础上来协调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 粗糙度间的关系。第3.1节 概 述为什么要控制零件的形位误差? p保证装配互换; p保证使用性能.40H650m660轴套0.0020.006 BB实际内孔表面理想轴第3.1节 概 述分类类项项 目符 号形状 公 差直 线线 度平 面 度圆圆 度圆圆 柱 度线轮线轮 廓度面轮轮廓度分类类项项目符号位置 公 差定向

2、平行度垂直度 倾倾斜度定位同轴轴度对对称度位置度跳 动动圆圆跳动动 全跳动动共 14 项一、国标规定的形位公差项目及其符号第3.1节 概 述二、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p几何要素组成零件的点、线、面。p几何要素的分类u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u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u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u中心要素和轮廓要素曲轴 注:同一个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名称。u形位公差带的特征 公差带的大小 公差带的形状 公差带的方向 公差带的位置 第3.1节 概 述三、形位公差带的概念 p形位公差带的概念限制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变动的区域. p形位公差带与尺寸公差带的区别u尺寸公差带的特征公差带的大小标准公差公差带的位

3、置基本偏差按“最小原则”确 定的最小包容区 域的宽度或直径 。形状公差带:符合“最小条件”; 位置公差带:由基准要素确定。t第3.1节 概 述四、形位公差的标注 p形状公差的公差框格形状公差符号公差带的形状或加 注尺寸范围其它符号形状公差值公差原则符号 其 它只许误差从右到左减小( )只许误差从左到右减小( )只许中间向材料内凹()只许中间向材料外凸(+)限 制 误 差 分 布 状 况 符 号意 义其它 符号MLR被测要素在任意100100范 围必须位于公差值为t的某一 理想形状所限定的区域内。被测要素在任意100长度内 必须位于公差值为t的某一理 想形状所限定的区域内。加注 尺寸 范围“S”

4、球 形“”圆形或圆柱形公差 带形 状100:t100:t第3.1节 概 述四、形位公差的标注 p位置公差的公差框格基准符号(也可加公差原则符号)t A B C第3.1节 概 述四、形位公差的标注 p指引线的画法 u箭头为细实线,标注时箭头指向被测要素;u被测要素或基准要素 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线应与尺寸线的延长 线重合。第3.2节 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一、直线度 p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p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要求u一个方向u两个垂直方向u任意方向用来控制圆柱 (圆锥)表面的 素线或狭长平 面内任意直线 的形状精度。用来控制两平面 的交线或轴线的 形状精度。单列滚子轴承滚子轴承内环- 0.10

5、.1滚子- 0.1刀口尺被测实际要素给定一个方向被测实际要素角形平尺给定两个方向0.02圆柱销给 定 任 意 方 向20js720js7第3.2节 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二、平面度平板0.1第3.2节 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三、圆度0.010.01进气阀t用于有严格的配合精 度、运动精度、密封 要求的圆柱、圆锥、 球形表面。0.01第3.2节 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四、圆柱度0.01被测实际要素0.005活塞销配 气 机 构自 动 车 床 上 的 走 刀 装 置分 度 转 位 机 构第3.2节 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五、线轮廓度配 气 凸 轮理论正确尺寸用来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和

6、位置的尺寸。标注:12R450.050.05第3.2节 各项形状公差及其公差带六、面轮廓度0.01凸轮本节小结n六项形状公差项目n直线度、圆度和线轮廓度分别 对直线、圆形线和任意曲线进 行形状误差的控制;n平面度、圆柱度和面轮廓度分 别对平面、圆柱面和任意曲面 进行形状误差的控制。n形状公差的标注及其公 差值的协调n注意在圆锥表面上圆度公差的 标注;n若同一被测要素同时规定线的 形状公差和由该线形成的面的 公差时,线的形状公差应小于 面的公差(如图)。面轮廓度线轮廓度圆 柱 度圆 度平 面 度直 线 度形状 公 差符 号项 目分类在圆锥表面上标注圆度公差0.010.01 平面t2t1t2t1t

7、2t1t3t2t1t3t2t3t1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一、定向公差 p平行度u面对基准平面u线对基准平面u面对基准直线u线对基准直线 给定一个方向 给定两个方向 给定任意方向冲模模板轴承支架油泵体连杆连杆 连杆40H7 0.02 B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一、定向公差 p垂直度u面对基准平面u面对基准直线u线对基准直线u线对基准平面 给定一个方向 给定两个方向 给定任意方向方铁连杆滚子体支撑座定位销孔0.02 D0.05 D菱形销座孔工作台5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一、定向公差 p倾斜度u面对基准平面u面对基准直线u线对基准平面u线对基准直线斜铁目镜套筒 柴油

8、机涡流燃烧室孔板公差带基准平面C300.1 C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二、定位公差 p同轴度公差带基准轴线夹具定位销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二、定位公差 p对称度u中心面对基准中心面u中心面对基准轴线u轴线对基准中心面u轴线对基准轴线V形块轴上键槽公差带40k7B基准中心面导向滑块15H7FF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二、定位公差 p位置度u点的位置度u线的位置度 给定两个方向 给定任意方向u面的位置度基准轴线螺栓连接孔螺钉连接孔500.5均布与倾斜度有 什么区别?目镜套筒40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三、跳动公差 p圆跳动u径向圆跳动u端面圆跳动u斜向圆跳

9、动阶梯轴0.05基准轴线30m8与圆度有 什么区别 ?特点: 1、检测简单、方便;2、综合控制: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公差带气门挺柱测量圆柱面9030气 门测量圆锥面A铣床主轴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三、跳动公差 p全跳动u径向全跳动u端面全跳动带柄铣刀140.12第3.3节 各项位置公差及其公差带区别: 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端面圆跳动、端面全跳动端面全跳动可完全代替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的要 求.fAfA垂直度本节小结n定向公差倾斜度:被测要素的理想方向由与基准形成的理论正确角度确定;n定位公差对称度:其公差带是相对于基准中心要素对称分布的 两个平行平面。位置度:在图样上标注时,首先应由

10、基准和理论正确 尺寸将被测要素的理想位置标注出来。n跳动公差由特定的检测方式规定的位置公差项目,可综合地控制被测回转表面的轮廓要素的形位误差及其轴线的同轴度误差。本节小结n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其公 差值的协调n同一要素的形状公差值 应小于其定向、定位公 差值。n对同一基准,同一要素 的定向公差值应小于其 定位公差值。t1 t2AAAt2At1At2At1t1t位置 t形状 Ra p t定位 t定向(同一被测要素对同一基准) p t全跳动 t圆跳动(同一被测要素对同一基准) p t综合 t单项u t圆柱度 t圆度 ; t圆柱度 t直线度u t径向圆跳动 t同轴度 ; t径向圆跳动 t圆度u t径向全

11、跳动 t同轴度 ; t径向全跳动 t圆柱度t径向全跳动 t素线直线度 五、形位公差标注举例例:在不改变形位公差项目和被测要素的前提下,对下图的标注进行改错。0.02 B0.05 0.030.020.05 BAB0.005 BAB0.030.05A第3.6节 形状误差的检测一、形状误差评定的准则 p形状误差是指被测要素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动量。 p形状误差评定的准则最小条件 最小条件是指使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h1h2h1 h3 h2h3第3.6节 形状误差的检测p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误差的评定u测量方法u评定方法及其判别方 法 最小区域法 两端点连线法u数据处理方法

12、p平面度误差的评定u测量方法u评定方法及其判别方 法 最小区域法 对角线法u数据处理方法举例说明二、形状误差的评定例题1:用水平仪采用节距法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依次测得各点读数见表,试用最小包容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其直线度误差值。测测量点012345读读 数00+2+ 1+2-2解:作图最小包容区域法0 1 2 3 4 55 4 3 2 1f直 线 度 误 差 曲 线例题1:用水平仪采用节距法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依次测得各点读数见表,试用最小包容区域法和两端点连线法评定其直线度误差值。测测量点012345读读 数00+2+ 1+2-2解:作图两端点连线法0 1 2 3 4 55 4

13、 3 2 1f1最大负偏差f2最 大 正 偏 差例题2: 设用千分表以精密平板为基准,测得某小平板上 九点读数(单位:微米),试分别按最小包容区域法和对角线法评定平面度误差。+15 +10.5 +20+9 -16.5 +2+10 +21.5 +9解:按基面转换原理旋转基面最小包容区域法判别方法: 三高一低的三角形准则。+15 +8 +15+9 -19 -3+10 +19 +4+15 +10.5 +20+9 -16.5 +2+10 +21.5 +9-5-2.5-4-2+15 +8 +15+7 -21 -5+6 +15 0解:按基面转换原理旋转基面对角线法+12 +9 +20+7.5 -16.5 +3.5+10 +23 +12+15 +10.5 +20+9 -16.5 +2+10 +21.5 +9+3+1.5-3-1.5+5-5+2.5-2.5+12 +6.5 +15+10 -16.5 +1+15 +25.5 +12作 业: P233235:5、6、10轴类零件形位公差的设计轴类零件形位公差的设计平行度公差带浮动公差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