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17942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0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刘正荣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 全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班级秩序的维护一直困扰许多新班主任。 请问下哪一作法最为适当? (A)设计许多活动,降低学生违规机会(B)制定严谨的班规,并确保执行 (C)发展学生生的班级自治能力 (D)使用奖惩手段案例1老师转身写黑板,蔡就开始和同学聊 天。此时,见老师转过身来,老师一边抄 黑板,一边说着:“蔡,赶紧抄,要再 聊天 !”请问该老师所展现的班级管理技 巧如何? (A)引导想象(B)后果分析(C)公平公正(D)全面掌控案例2张老师在下课时无意间发现小明很喜欢在黑 板上涂鸦。下何者是教适

2、当的处理方式? (A)劈头便骂,要小明要在黑板上面乱画 (B)以为意,因为那只是小明的个别喜好而 已 (C)解涂鸦的內容,将他的兴趣与学习內容 結合 (D)走到黑板前看清楚,只要沒有写骂人的语 句就可以 案例3下表是王老师在上午09:00-09:35上课时学生行为表现的记录。请问哪一位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最差? 姓 名时间时间9:00 9:05 9:10 9:15 9:20 9:25 9:30 9:35 大名AABAAADA 大年BCCBBCBC 大功OOPPEOOE 大昌CEBPAAPP备注:A:上课;B:与教师进行活动;C:上课说话;P:游戏;O:离开座 位;D:离开教室;E:心不在焉案例4

3、案例5一位班主任这样评价一位学生“谁要是整天跟 着某某转,那他这一辈子算是毁了。” 这位老师是依据什么标准来预测学生的未来的? 是经过系统、科学论证的结果吗? 有的老师为什么习惯于以疏远和贬低学生?贬低 学生,是出于教师自身的需要,还是自身学生成 长的需要? 老师的这种贬低,对学生自我认同的发展会起到 什么作用?评价一定要贬低学生吗?孩子上了初二就像变了个人,学习成绩滑 坡,其实他也很用功的这些学生的学 习基础本来很好,学习习惯也不错;问题 出在哪儿呢?案例6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此时的学生 最难管,学习分化也很厉害,被称之为“初二现象”。进 入高中后,不少原本成绩不错的学生成绩

4、大幅下滑。“踩 高跷效应”:有的孩子的学习好,并不见得就是他智商高 或学习能力强,不是他真实智力水平的反映。因为,一个 人的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 心急火燎的帮助孩子拔高学习的成绩,如陪伴、监督与辅 导,一段时期内是可以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孩子比较 容易获得好的成绩。但这是一种“伪智力”,是父母的智慧被叠加的结果。到 了高年级的时候父母辅导不了功课了,不能在学习上提供 直接的帮助,这时孩子真实的智力水平便暴露出来,可能 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但这时无论父母还是孩子自身,都会 难以接受学习成绩的落差。 落差引起当事人最大的变化在心理:我不行了(自我 评价、自我认同出了问题

5、)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教育者为学生做了什么,付出了 多少,而在于教育者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保护了多少、 激发了多少。案例6一个9岁的女孩,在父母又生了第二个 孩子后,开始吃手指,咬得很厉害。父母 百般制止也不管用。家长找到老师,请老师帮忙教育。老 师心疼的说:你傻吗,把手咬成这样,你 自己不心疼老师可心疼!班主任对孩子吃手行为的指导有效吗?第一:“吃手”表达了当事人回到幼年的潜 意识愿望,因为那样父母全部的爱就又回到身边 ,表达了她需要父母爱(认同)的迫切之情。第二:“吃手”带来了伤痛,也带来父母的 关注,父母的爱“失而复得”,当事人会“继发 获益”,问题行为得到强化。第三:关键:在问题行为出来

6、之前,就给予 及时有效的关注;同时,淡化对问题行为的关注 。 看到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改变他 的行为,把它看做教育的“资源”而不是“问题 ”。“观察问题的角度决定观察的结果”案例7某初一学生家长为儿子不会写作文非常 着急:他们也打了,也骂了,也请家教辅 导了,也请老师费心了。反正能想到的办 法都想了,儿子就是写不好作文。班主任说:你们这个儿子不聪明,别 的学生不这个样,你们这个儿眼看把我愁 杀了听了班主任的话,家长对自己的儿子更加 恼怒!第一、难道孩子过去不会写作文,是因为家长缺少打骂吗?家长的“打、骂、家教、找老师”对孩子学会写作文起到了什么 作用?家长为什么要那样做?(自恋失败后的

7、恼怒)第二、作文难的关键是“学生的作文缺少读者”;此外,很多学 生的作文就是“流水账”,他们可能不知道作文是啥意思。第三、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得到激发和鼓励,如何让他们积累 写作最重要的是体验呢?第四、帮助的办法:鼓励他的体验,记下自己的体验,给他的作 文找“观众”。这对于相当做的家长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学生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注,内容不见得 是最重要的,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学生的年龄越小,父母及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无条件 关注”。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当事人做了什么,而是要分析 当事人从中“感觉或正在感觉到了什么”,他是如何表现 这种感觉的。案例8某高一男生因失眠,没法

8、坚持上学。 爸爸带着他转了很多医院,就是查不出病 来。自诉“我失眠,已经好几个月睡不着 ”。 班主任天天给家长打电话:“赶快到 大医院检查,别耽误学习”。您怎样评价班主任的责任心?第一:非言语行为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 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声音、服饰、发式和交际 距离等形式传递信息;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 提供的信息,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 可以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教育成功。“不要只相信耳朵,更要相信眼睛”第二、有的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主要凭个人的 主观经验,属于经验性而非专业性实践,而当事 人对此缺乏必要的自我觉察。第三、学生的茁壮成长需要教师实现相应的 专业成长,实现从经验性向专业性的转

9、变。案例913岁的小强,每天早上的起床,都 是他与妈妈之间的一场战争。妈妈:老师,您说,孩子起床, 我是喊他好呢,还是不喊好呢?班主任就如何让孩子按时起床, 与家长进行了一番讨论。第一:有的老师给家长“支招”,让他们学 会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很 正确,但却可能把家长放在更大的危机中。如果 家长按照这样的建议,竭尽努力而一事无成,他 们会被深深地挫败,并失去对孩子的幻想。第二:学生的问题根子往往在家庭,在于父 母的养育方式;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每一个 家庭的成员,这样有利于父母的自我反思,从而 为学生、也为家长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第三、班主任着眼于如何提高孩子的自理能 力,

10、潜意识里已经认为问题都在学生身上,忽视 了孩子问题的家庭提供根源。这种思维非常不专 业。案例10 家长:老师,我的孩子老是“简单题 ”也不得分,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你的孩子学习很浮躁,深不下 去,听课也不太专心,不会的问题平 时不好主动来问对此,您的看法?第一、难题有两种:绝对的难与相对的难。前者要基 础和能力;后者看态度。让人不得分的题还简单吗?不得 分的题对当事人来讲就是难题。第二、深入分析:基础的东西成为当事人的难题,是否说明他的态 度存在问题;是什么原因影响、干扰了当事人的学习态度,这 是否也反映着当事人的一种情绪?当事人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第三、许多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内容最多的

11、是学习问 题,而不是个性与成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功能,造 成家庭教育的错位、缺位和越位。不少老师也在有意无意的鼓励家庭教育 的“错位”。案例11 有的老师写论文,题目是:有的老师写论文,题目是:“ “如何克服学生如何克服学生 的逆反心理的逆反心理” ”。 您认为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克服吗您认为学生的逆反心理需要克服吗 ?在初一到高三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愤怒、攻击、抑郁、茫然指数,初一 时就开始全面上升,初三时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到高二降 到最低;高三又开始上升,并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值。第一、逆反对每个青少年来说,这个行为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要通过 “逆反”确立一个边界,以寻求独立

12、,满足强烈的、想要成为成年人的欲望 ,为今后积攒足够的进取能量与情绪经验,形成人格雏形、人生目标、审美 与价值系统。这种叛逆是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是必须的。第二、心理断乳是一个青少年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然 的、自然的、正常的过程。有的老师和家长读不懂孩子成长的需要,非要“ 克服”它,就因为“爱和责任”而把一个“正常的过程”变为一个“病态的 过程”。第三、一提到“心理断乳”,人们只会想到孩子应该摆脱对父母的心理 依赖,走向独立。其实,父母同样也需要摆脱对孩子的心理依赖,走向精神 独立。人们对此往往是忽略的。许多恶化的师生(亲子)关系案例,大多是孩子想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控制 ,而老师

13、和父母死不放手。人们往往对青少年的“逆反”感到忧心忡忡,而 看不到不少老师、家长没有克服对于孩子的“分离焦虑”,也是恶化师生( 亲子)关系的心理原因。相当一部分成年人自己并没有解决好精神独立问题,他们就把内心的依 赖心理投向孩子。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强化孩子的弱者意识。他们经常说 :“你笨,你不行!”,“你离开我怎么活啊”,“社会这么复杂,你太弱 小了。”甚至剥夺孩子独立实践的机会。把孩子制造成生活上的弱者,孩子 就不能离开自己了。一些父母感觉升迁无望,就把全部希望转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还有 不少父母用道德谴责来控制孩子。比如“我把你养大不容易”、“我这么做 都是为了你”实际上,这都是通过给

14、孩子施加压力,让他们保持内疚感 的手段。如何面对逆反的孩子第一:改变他的行为看到孩子逆反、和师长对着干,大人首先要认 为,这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开始长大了。 第二:掌握恰当的方法技术一:要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技术二:欣赏孩子,对孩子的爱好保持兴趣 技术三:学会对孩子示弱 技术四: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 求,不要马上驳斥他案例12 一个女生谈恋爱,老师与家长软硬兼施,就是没办法制止 。班主任对她说:我看你这个小姑娘还很能啊!你自己不 想学也就罢了,为啥还得糊弄那么多同学不学习?是不是 不把这个班弄乱套,你就不死心呀?!对此,您的看法是 A 班主任关心教育学生,令人敬佩 B 班主任语重心

15、长,责任心很强 C 班主任善于抓学生教育的时机 D 班主任可能没有考虑这样能不能教育好学生一项关于青春期恋爱的调查分析问题1: “我就觉得他(她)好” 的比例“我最近总是 希望看到她, 我知道这是恋 爱,不对,但 我控制不了自 己!”41.8%把异性吸引等 同于爱情。随 异性交往圈子 的扩大,对异 性的神秘感消 失了,“爱情” 即宣告结束问题2: “他(她)特别理解我 ,与他(她)在一起特开心”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选择比例 占到 的学生 占37.5%男孩子需要 有女孩儿理解 、安慰自己, 女孩儿则希望 有一个男孩儿 来保护、帮助

16、自己寻求安全 需要从别 的途径得 到满足, 这段“爱 情”就会 终结2因学习上的失 败,或感受到 生活的压力, 心理上产生焦 虑,沉浸于卿 卿我我之中, 压力得以缓解问题3:“逃避现实中的心理压力 ”1选择比例 占16%3一旦外界的压 力消失,“爱 情”的原动力 不存在了,“ 爱情”即随之 结束问题4:恋爱是“为了表明自己长大了 ,可以摆脱大人控制”者,占11%。A A青春期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喜欢 独立的处理一些问题,以获得更多 的独立和自由。B B有的学生受到父母过多的管制,总想 做点父母反对的事,来表现自己的独 立,争得父母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C C父母反对恋爱,我偏这么做,看到父母生气 的样子,心里就有一种出口气的快乐感。当 复仇使命完成后,这段恋情就宣告结束。恋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 吸引力或自信”者,占7%“你看某某多漂亮,可被我追上了!” 言外之意,我的朋友漂亮,说明 我比别人厉害。“人家都谈恋爱,不谈显得自己太没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