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15747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北地区方言与地理讲解--天津话(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北地区地理与方言讲解天津篇天津概述天津,简称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北 部。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天津环球金融中 心津塔 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经历600多年,特 别是近代,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 貌。“近代中国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 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 基地。由天津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 话、邮政、采矿、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均开中国 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2、和北方最大 的金融商贸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天津逐 渐背上了过去的包袱,没有及时实现发展转型。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天津完整定位为“环渤 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并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十一五规划和国家 战略 ,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1月10日 ,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经济进入 高速发展时代,增速连续多年位于全国领先位置,天津已经 形成了“双城双港”的城市形态。 2012中国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发布 天津居第六2 次于北上广深和香港,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

3、1-2012) 中天津城市竞争力0.364分,次于沪京深穗,居全国第五, 全球157。天津地理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位 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 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 和畿辅门户”之称。北起蓟县黄崖关,南至滨海新区翟 庄子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滨海新区洒金坨以 东陡河西干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王进庄以西滩德干渠 ,东西宽117公里。天津市疆域周长约1290.8公里,海 岸线长153公里,陆界长1137.48公里。东、西、南分 别与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沧州地区接壤。对内 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

4、市自治区,对 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市辖18个区、县,市辖区15个:市区有和平区、河东 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包括塘 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 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环城区 有西青区、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 市辖县3个:静海县、宁河县、蓟县 天津人口2012年天津常住人口总量达到1413.15万,城镇化率 达81.55%,高级城市型社会趋向成熟,但户籍人口 老龄化趋势明显。在常住人口中,外来常住人口总量 达到了392.79万,较上年增加了47.95万,增幅为 13.91%,占全市

5、常住人口年增量的比重达到了 81.87%,较上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继续成为拉 动全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因。本市城镇化水平达到 81.55%,较上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 天津市共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33.14 万人。语言概述天津话是中国北方方言中的一种,流行于天津及其 周边地区。天津地区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各处天 津话仍有些许区别。一般认为,天津话以南开区的 语音最为纯正,南开区相当于旧城里地区(也就是天 津仅有的四条正南正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 马路和北马路所围起来的地区)以及附近的南市地区 和娘娘宫附近地区。 天津话片,以旧城区为中心,包括南开、河北、河 东、河西、

6、和平5个区,红桥区的大部分地区,一旦过 了红桥区的旱桥,就成了北郊话。 天津市北部地区是蓟宝宁话片。(蓟县、宝坻、宁河 ),与唐山话接近。 天津市南部地区津南、大港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河北沧 州话片。 天津市区西北部的武清和北辰,以及东部塘沽部分地 区的方言与北京话接近。 市区的西南部地区基本属于静海方言区。譬如西青区 杨柳青镇、津南区咸水沽镇,说静海话。天津话的起源天津话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其中最为可信的是:“燕王 扫北”即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前被封为燕王,被朱元璋派 往北京、天津一带戍边。同时他也带去了不少家乡及附近 的人,包括大量安徽人和苏北人等戍边屯垦。后来朱棣夺 取帝位,亲赐天津这个地名,

7、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 至此,天津成为真正的城市,并且从安徽及苏北来的军人 是最大的群体。他们的家眷、亲属等也随他们迁入天津。 这样,他们占据了当地的上层地位,其使用的江淮方言也 成为强势语言。天津方言岛 中国人类学家李世瑜,在比较了天津话与周边方言的特 点后,认为天津话是一个孤立的方言岛,提出了“天津方 言岛”学说。即天津话不是由周边的方言演变而成,而是 被周边相似方言包围的,像一个孤岛一样的独立的方言 区。 李世瑜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天津话来源于南方安徽宿州市 固镇。以固镇为中心的皖北地区方言是天津话的来源 。 语言的特点:语言的特点: (1)、普通话zh、ch、sh这些卷舌声母的字,在天津

8、 话里有一部分被读成平舌声母的z、c、s,例如“展览” 的“展”(zhn),天津话却读为(zn) ;“招考”的 “招”(zho),天津话却读为(zo);“生产”( shngchn),天津话却读为sngcn;“上车”( shngch),天津话却读为sngc;“山脉”的“山 ”(shn),天津话却读为sn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 说的天津话“齿音字”多。 (2)、普通话带有r声母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 声母,把辅音r换成了元音,例如“人”(rn)、“热 ”(r)、“肉”(ru)、“润”(rn)等字,天津 话却分别读成n、i、yu、yn等。再如“用、泳、勇 ”等字,普通话读为yng,而天津话却读为r

9、ng;“ 让、嚷、壤、”等字,普通话读为rng,而天津话却读 为yng。 (3)、另外,天津话习惯于在a o e开口呼音节前加声母 n。例如把“安全”的“安”读成nn ,把“超额”的“额 ”读成n ,把“熬鱼”的“熬”读成no,把“可爱”的 “爱”读成ni,还有“欧洲”“海鸥”等等。 (4)、吃字现象(老人和中年人中常见):天津话里面 经常会在三个字的词语里面会将前两个字连读,造成吃字现 象,例如:“派出所”为“派所”,“劝业场”为“劝场” ,“防寒服”为“防服”。学说天津话学说天津话 嘛( m ):疑问代词“嘛”是流行于京津一带 的方言词,意思是“什么”。北京读成m;如广 告词“吃嘛嘛香”;

10、天津话却读成m,如歇后语 “半夜下馆儿有嘛是嘛”。 倍儿:特别,十分。例如:倍儿漂亮。 哏(gn)儿:形容事或人有意思、风趣 幽默 。常和倍儿连用“倍儿哏儿”顺(shn):天津人把面貌丑陋或衣着奇特的 人,称为“shn”。这个“shn”,是天津话独有的 形容词,它有音无字,选不出适当的字来书写,所 以只用于口语。 “shn”的引申词义,就是难看、 羞愧的意思。例如:“瞧他那shn样、 shn德性 !”“穿这么暴露的衣服来上班,你不嫌shn啊! ”“你考试三门不及格,我都嫌shn !”嚼情: 天津话“嚼情”有两种含义,皆为贬义 一是无理狡辩。天津人把无理搅三分的行为 叫“嚼情”。例如:“明明就是

11、你错啦!还嚼 情嘛呢?”“有理说理,别嚼情”。 二是指口角、争吵。例如:“刚才还是好好 的,怎么两个人嚼情起来啦?”“咱今儿个当 着大伙把事儿说清楚了,省得以后犯嚼情。” 天津方言的“嚼”,也可表示“说话”的意 思。但这个“嚼”,不指一般的正常的说话, 而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意思,多用于贬义 ,例如:“两人到了一块儿,就嚼起来没完” ;“吃饱了没事,穷嚼臭叨瞎白话”。 崴泥: 天津人遇到麻烦事,或工作棘手,或事情难办,或 谈判陷于僵局,程度严重的,就说“崴泥了!” “崴”是动词,扭伤的意思。 “泥”是名词,烂泥 的意思。“崴泥”指陷在烂泥里,比喻陷入困境,事 情难于处理。 天津人说“崴泥”,

12、还有与之相近的另几种说法: 如“崴稀泥” 、“崴了” 刘文亨相声中说:“这回我崴了,他们人多,一帮 一伙的”马三立相声解释马路上各种专业车辆喇 叭鸣声,救护车的鸣叫是“崴了,崴了,崴了” 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搭咯(gen): “搭咯”是天津话常用的词儿,也是个多义词。其本义就 是联系、接触的意思。例如小伙子托付车间的老大姐给自己 介绍对象,就说:“张大姐,您了多费心,有合适的您给我 搭搁着。”这里的“搭咯”是“联系”“介绍”的意思。又 如“小王是个自来熟,爱说话,很快就和管理员搭咯上了。 ”这里的“搭咯”是“陌生人通过语言进行接触”的意思。 再如“晨练时几个老太太凑到一起闲搭咯。”这里的“搭咯

13、 ”就是“聊天儿”的意思。以上三种用法虽小有区别,但在 意义上互有联系。 熬(no)鳔:比喻人长时间持续于某一固定目标的状态 ,一是没完没了,欲罢不能;二是执着一念,心无旁骛。 “熬膘”可用于人,如:“这孩子一会儿也离不开妈,整 天跟妈妈熬鳔。”也可用于物,如:“到了公休日,他纹 丝不动,整天跟电脑熬鳔。” “熬鳔”这个词儿很幽默,感情色彩可褒可贬,很随意。 贫气(qi):就是贫、贫嘴滑舌。如:别在这瞎贫气。 拔创:替别人打抱不平 ,替人出头。 霸呲(ci):乱踩踏,乱走。如:下雨了,别上外面霸呲。 踅(s)摸:四处乱看。如:进里面,别到处瞎踅摸。 打镲(ch):最常用的是开玩笑。如:别拿我打

14、镲啊!也有在别人说这件事的时候突然讲起不相关的事情的意思。 奋秋(qiu):一般指手脚乱动。如:坐稳了!别在这儿跟我奋秋。 黑晌(sh)儿 :晚上。 如:昨天黑晌儿,我去 老坦(tn)儿:土老帽,乡巴佬。 离鸡:奇怪,邪门,精神恍惚,心不在焉的样子,也有神神道 道的意思。 棱(lng)子:指混横不讲理的人,或者指讲话不圆滑 。 没治了:太好了,没法再好了。 腻歪(wai):做动词时是讨厌的意思,做形容词时是无 聊、无所事事的意思,也有讨厌的意思 。如:他真腻歪 人。 摺咧(zh lie):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意思。如:你别 和我摺咧! 折饼儿: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把对(di):双方的拖欠互相

15、抵偿。 拢子:梳子 垮(ku):特指颜色对比过于鲜明或颜色太艳。例:你这身 衣裳太垮了。 顶戗(qing)”,就是顶用,有能力担负工作,可以独当 一面的意思。 归齐:副词,到底、最后、结果的意思。如:归齐我一打 听,明儿还一拨儿。 打一晃:短暂地露一面。“别管多忙,你也得来打一晃。“ 瓷实:形容人或物结实、牢固。 刺儿:动词,爱挑剔,也用刺儿头形容爱挑剔的人。 出溜(liu):向下滑。(形容人的动作或抽象事物)如:“这学期他的成绩可往下出溜了。“古城古风,津门津声。幽默俏皮 的天津方言一直活跃在舞台、荧 屏和市民生活中,生命力很旺 盛。以“画”说“话”,通过图 解天津俚语阐释天津的民俗文化 ,看着每幅图都会引起一些愉快 的联想。祝大家学习进步祝大家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