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6315606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讲稿(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回弹检关于回弹检 测测 的技的技 术术 5.0 与回弹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相关的几本标准钻芯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标准(CECS03:88)混凝土芯样检测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抽样方案和修正方法 砼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检测依据5.1 检测原因5.1.1 缺少试块,或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 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5.1.2 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抽查中监督检测;5.1.3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中实施的平行检验;5.1.4 房屋改造中对混凝土质量的了解。5 .1.5 商品房质量投诉中对混凝土强度的

2、检测。5.2 检测前的准备5.2.1 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 (或监督)单位名称;5.2.2 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 混凝土强度等级;5.2.3 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安定性、厂名 ;砂、石种类、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品种、掺 量;混凝土配合比等;5.2.4 混凝土生产与输送方式,模板、浇筑 、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5.2.5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5.2.6 检测原因。湿度干燥、潮湿模板木模、钢模、胶后板、其它类模 板 混凝土配比骨料粒径、是否有引气型外加剂成型工艺混凝土涵管、电线杆采用离心法 生产了(不适用) 砼生产方式现场拌制还是预拌砼设计图纸只要了解被测结构构件的重

3、要性5.3 抽样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 式,其适用范围及结构或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5.3.1 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5.3.2 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 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 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 或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 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检测类别抽样主体 监督检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5.3.3 关于抽样主体结构实体检测监理、建设、施工、检测单 位共同 选定 平行检验监理单位 安全鉴定检测单 位 作

4、为质量事故处理依据设计单 位会同检测单 位5.3.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2004)第3.3.13条建筑结构检测中,检测批的最小样本容量不 宜小于表3.3.13的限定值。表3.3.13 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 检测 批的容量 检测类别 和样本最小容量 ABC 28223 915235162535826505813 5190513209115082032 151280133250 281500205080 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 ; 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测 ; C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严格检测 或复检。 5.3.5现行行标规定: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 ,

5、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 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可以 作为一个批量进行检测。因此对于一般工程,同一 层柱可作为一个批量进行检测;同一层梁、板作为 另一个批量进行检测;抽样的原则应根据检测目的 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常规质量监督和验收,应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作为安全鉴定,以主要承重受 力构件为主,如主梁、大跨度板、悬挑构件等;作 为质量事故处理依据,应有设计等单位提出,另外 ,作为批量推定,当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时,应 扩大抽样数量,使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构件选定后,测区的布置应均匀分布在构件 的长度方向上,往往构件混凝土强度沿长度和高 度方向因施工工艺等原因

6、存在一定波动和离散性,因 此均匀布置测区使结果代表性强。另外,测区宜 布置在混凝土受压或受剪等受力部位。5.4 4个概念5.4.1 测区: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 时的一个检测单元。5.4.2 测点:在测区内进行的一个检测点。5.4.3 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由测区的平均 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通过测强曲线计算得到的该检 测单元的现龄期混凝土抗压强度值。5.4.4 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强度换 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中 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5.5 每一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 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 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

7、方向尺寸小于0.3m的 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5.5.2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 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 不宜小于0.2m;5.5.3 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 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 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 面;5.5.4 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 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 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 件 。 5.5.5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5.5.6 检测面应为混凝土表面,并应清洁、平整 ,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

8、涂层以及蜂窝、麻 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 残留的粉未或碎屑;5.5.7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 行固定。5.6 不同类型构件的测区布置 a、带悬臂的梁(挑梁根部应有测区)b、异型柱c、牛腿柱 d、剪力墙或混凝土墙板 e、杯形基础 f、筒体(电梯井,简体结构,混凝土筒仓) g、大截面柱(边长大于800)、壁式框架、框支 柱、转换梁等,测区的面积建议不受0.04控制。 5.7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 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5.8 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 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 行修正,

9、试件或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钻取 芯样时每个部位应钻取一个芯样,计算时,测区混 凝土强度换算值应乘以修正系数。修正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或式中 修正系数,精确到0.01; 第i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边长为150)的抗压 强度值,精确到0.1MPa; 第i个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抗压强度值,精确 到0.1MPa; 对应于第i个试件或芯样部位回弹值和碳化 深度值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本规程附录A采用; 试件数。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第4.3.3条:采用钻芯修正法时,宜选用总体修正量 的方法。总体修正量方法中的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 度样本的均值 ,应按本标准第3.3.

10、19条的规定 确定推定区间,推定区间应满足本标准第3.3.15条 和第3.3.16条的要求;总体修正量 和相应的修正 可按式(4.3.3)计算: 式中 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被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 修正后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 修正前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 第4.3.4条当钻芯修正法不能满足第4.3.3条的要 求时,可采用对应样本修正量、对应样本修正系数 或一一对应修正系数的修正方法;此时直径100 混凝土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现场钻取直 径100的混凝土芯样确有困难时,也可采用直径不小于70的混凝土芯样,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 少于9个。一一对应的修正

11、系数,可按相关技术规 程的规定计算。对应样本的修正量 和修正系 数 ,可按式 计算:式中 芯样试件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被修正方法检测得到的与芯样试件对应测区 的换算抗压强度样本的均值。 相应的修正可按式计算: 式中 修正后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修正前测区混凝土换算抗压强度。 5.9 回弹值测量5.9.1 检测时,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 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 速复位。5.9.2 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 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测点距外露钢筋、预 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 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测区应记取16 个回弹值,每

12、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计至1。 测区强度换算值修正方法比较 回弹规程(JGJ/T23- 2001)建筑结构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方 法一一对应系数 修正法样本修正系数样本修正值公 式5.10 碳化深度值测量5.10.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 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表不应少于构件测区 数的30%,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 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时,应在每一测 区测量碳化深度值。5.10.2 碳化深度值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 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 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应除净, 并不得用水擦洗。同时,应采用浓

13、度为1%的酚酞酒 精溶液滴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 化界线清楚时,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 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碳化分界线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 读数精确至0.5。 6 6 回弹值计算回弹值计算 6.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 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的10个 回弹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6.2 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 下式修正:式中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 弹值,精确至0.1;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 值,可按本规程附录C采用。 6.3 水平

14、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顶面或底面时, 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 、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 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 值的修正值,见表15-12。 表15-12 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修正值 或 表面修正值 底面修正值 或表面修正值底面修正值202.53.0360.91.4212.42.9370.81.3222.32.8380.71.2232.22.7390.61.1242.12.6400.51.0252.02.5410.40.9261.92.4420.30.8271.82.3430.20.7281.72.244.10.6291.62.14500.5

15、301.54600.4311.44700.3321.34800.2331.24900.1 341.15000351.06.4 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 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本规程附录C对回 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按本规程附录D对修正后的 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7 7 混凝土强度的计算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7.1 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可按本规程第5章所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m)及按本 规程第4.3.2条所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本规 程附录A查表得出,泵送混凝土还应按本规程第 4.1.6条计算。当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曲线时 ,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测强曲线或专用测强 曲线换算得出。7.2 结构或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可根 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 准差(MPa),精确至0.01MPa。 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 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 式中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 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