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302345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社会建设n一、社会建设的定义n 社会建设是指社会主体根据社会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改善民 生和推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与过程。n 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n 社会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会 组织与民众。 n 社会建设是个新词,以前不叫社会建设 ,叫社会发展。最早把我国的建设分为政治 、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是毛泽东在1941 年撰写的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提出来的 。n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规划社会主义 建设总体布局时,还常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为架构。1982年,制定第六个 五年计划时,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从此 以后的五年

2、计划,都冠名为“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计划”。n二、社会建设的内容n 一是优化社会结构n 建立同我国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结 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政策,改变 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形成 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 业结构;通过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培育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n n n 二是完善社会服务功能n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我国正在凸显,这主要是 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缺位、错位引 起的。社会要和谐发展,需要政府职能 “归位”, 而不能“缺位”“越位”和“错位”。 n 三是促进社会组织发展n 健康的社会发展,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 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

3、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加 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 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是有效配置社会资源、加强 社会协调、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 论体系 2.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GDP翻两番目标: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比2000年 翻两番,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从8.9万多亿增长到 36万亿,按目前汇率折算,

4、将超过5万亿美元,大体相当 于目前日本的水平,这使我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越法国 、英国、德国,位列世界第三;人均GDP从800美元到超过 3000美元,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的水平、韩国1987年的 水平,这就达到中下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要实现这个目 标,意味着从现在到2020年,GDP应保持年均增长7.2%的 速度,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下,到2020年总人口控制 在15亿人以内。n 全面发展的“六个更加”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 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发展过程1.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 标之一 2.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五种执政能力 之一 3. 和谐社会建设是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四大建设之一 4. 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两个重大战略思想2010.12排序中国各省市区人均GDP排序(2009年数据)n前10名: 名次 GDP(亿元)增长(%)常驻人口(万人)人均GDP(元 ) 1 广东 39081.59 9.5% 9449 39978 2 江苏 34061 12.4% 7625 43907 3 山东 33805.3 11.9% 9367 35893 4 浙江 22832 8.9% 5060 44895 5 河南 19367.28 10.7% 9360 2107

6、3 6 河北 16188.6 10.1% 6943 24583 7 辽宁 15065 13.1% 4298 34193 8 上海 14900.93 8.2% 1858 77205 9 四川 14151.3 14.5% 8127 17289 10 湖 南 12930.69 13.6% 6355 19355 n中10名:11 湖北 12831.52 13.2% 5699 22050 12 福建 11949.53 12.0% 3581 33106 13 北京 11865.9 10.1% 1633 70234 14 安徽 10052.9 12.9% 6118 16656 15 内蒙古 9700 16.

7、9% 2405 37287 16 黑龙江 8288 11.1% 3824 21593 17 陕西 8186.65 13.6% 3748 20497 18 广西 7700.36 13.9% 4768 16576 19 江西 7589 13.1% 4368 15921 20 天津 7500.8 16.5% 1115 63395 n后11名:21 吉林 7200 13.3% 2730 25906 22 山西 7100 预计6% 3393 20779 23 重庆 6527 14.9% 2816 20219 24 云南 6168 12.1% 4514 13687 25 新疆 4270 8% 2095 1

8、9119 26 贵州 3887 11% 3975 9214 27 甘肃 3380 10% 2619 12882 28 海南 1646.6 11.7% 845 18760 29 宁夏 1334.56 11.6% 610 19642 30 青海 1081.27 10.1% 552 18346 31 西藏 437 12.4% 284 15294 中国各省市区城镇家庭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水平排序(2006年数据)n前10名:n1.上海(20668)2.北京(19978)3.浙江(18265) 4.广东(16016 ) 5.天津(14283) 6.江苏(14084) 7.福建(13753) 8.山东 (

9、12192) 9.重庆(11570) 10.湖南(10505) 10.内蒙(16032)n中10名:n11.辽宁(10370) 12.内蒙(10358)13.河北(10305) 14.云南( 10070) 15.山西(10028) 16.广西(9899) 17.河南(9810) 18.湖北(9803) 19. 吉林(9775) 20.安徽(9771)n后11名:n21.江西(9551) 22.海南(9395) 23.四川(9350) 24.陕西( 9268) 25.黑龙江(9182) 26.宁夏(9177) 27.新疆(9120) 28.贵州(9117) 29.青海(9000)30.甘肃(89

10、21)24.西藏(8943 )中国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指数排序(2005年数据)前10名:1)北京 、2)上海、 3)天津、 4)广东、 5)浙江、6)辽宁、 7)吉林、 8)江苏、9)湖北、 10)黑龙江中间10名: 11)山东、12)重庆、13)陕西、14)河北、 15)福建 、 16)江西、17)海南、18)湖南、19)内蒙古、20)四川后11名:21)山西、22)广西、23)贵州、24)河南、 25)宁夏 、26)青海、27)安徽、28)云南、29)新疆、 30)甘肃 、31)西藏四、当前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机遇1.两个转变同步,社会结构转型反推经济体制变革 2.三个阶

11、段并存,造成社会问题时空压缩。工业化初 期的资本积累阶段、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升级阶段和 工业化后期的结构转型阶段并存 3.两个焦点问题变化: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 从商品短缺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4.三种机制逐步形成:民主政治(政府干预)、市场 配置(市场经济)、社会协调(公民社会)19782007 年GDP增长周期生活改善、社会稳定2007年1-9月:城镇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为10346元,扣除 物价同比增长长13.2,同比上年同期快3.2 个百分点;农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物价同 比增长长14.8,同比快3.4个百分点,预计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

12、进展1.扩大就业。2007年1-9月城镇镇新增就业业920万人。2.完善低保。2007年9月末全国城镇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人数2238万人,农村低保2781万人。3.推进新农合。截至2007年6月末,新农合覆盖农村县 市区84.9,覆盖农业人口82.8。4.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劳动集体争议事件下降。5.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下降。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机遇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机遇期期五、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1.收入差距扩大背景下的贫富关系2.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干群关系 3.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劳资关系1.收入差距扩大背景下的贫富关系(基尼系数不断上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

13、GDP贫困和三农问题: 农村、农业、农民在经济活动人口中的社会阶层分布国家和社会管理者 经理 私营业 主 专业 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 个体户 商业服务业 人员 产业 工人 农业劳动 者 失业无业半失业者N=1504622社会阶层的城乡分布国家和社会管理者 经理 私营业 主 专业 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 个体户 商业服务业 人员 产业 工人 农业劳动 者 失业无业半失业者农村 N=848610城镇 N=656005垄断行业与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差异如何看待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城乡差距(农业比较收益持续降低,可解释近40) 2.人力资本差异(教育收益率提高,可解释约20)其他因素: 3.劳动力的无限

14、供给 4.财富的积累速度大大加快. 5.信息化造成社会中间层新分化 6.腐败和地下经济问题:收入差距与市场化的关系?不同省份人群对全国收入分配的主观判断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干群关系国家干部演艺人员私营业主国有、集体企 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工人农民工 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 民将国家干部列为10 年来获得利益最多的群 体。这和2002年以来 的多次同类调查结果相 同。 这一方面与市场竞争的 加剧和干部待遇保障的 稳定有关,另一方面也 与一些腐败现象的蔓延 对干部形象的影响有关 。比较而言,您认为下列哪类人在近10年来获得的 利益最多? 图16 城乡居民对近十年来获益最多群体的综合排序 %穷人

15、与富人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城里人与乡下人之间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雇主与雇员之间群体之间差异最大群体之间最容发生冲突图17 城乡居民对群体差别和群体冲突的判断 %干群关系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普遍认为干群差别是较为显著的社会差别, 而干群冲突是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冲突。近2/3的人认为我国社会比较公平, 但对7个领域有较强不公平感 图14 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平感 %总体的社会公平状况义务教育高考制度政治权利享有个人发展机会财政和税收政策司法与执法公共医疗工作与就业机会财富和收入分配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干部提拔地区与行业间的待遇城乡之间的待遇

16、3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劳资关系1.近年来企业工会快速发展。2006年全国基层工会132.4万个,比 上年增加15.0万个,增长12.7%。其中企业工会88.4万个,占 67.0%,比上年增加11.1万个。 2.工会组织数量国退民进趋势明显。企业工会中,国有企业工会 占10.6%,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国有独资公司工会占0.3% ,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工会占8.2%,比上年下 降1.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工会占52.7%,比上年增长1.6个百 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会占3.1%,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 点;外商投资企业工会占3.9%,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已成为数量主体。在2006年企业工会中,公 有制企业工会16.9万个,占19.1%;非公有制企业工会71.5万 个,占80.9%。表1 19942005年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