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300393 上传时间:2018-06-2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4.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 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 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案例导入:文档:刘海洋伤熊事件的启示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第五章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五章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

2、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一、法律的词源 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三、法律的历史发展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在古汉语中,“法”的古体为“灋”。东汉许慎著说 文解字:“法”古体为“灋” (读“廌”zhi的音) ,并解释为: “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是一种神兽,它“性知有 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这说明: 在中国古代,法与刑是通用的 法从古代起就有公平的象征意义 古代法具

3、有神明裁判的特点灋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一、法律的词源一、法律的词源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 所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 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 遵守的规范。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 而归于一”。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用法: 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自治

4、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制定的法律。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二、法律的一般含义法的产生和国家的产生一样,都与阶 级社会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 上不存在无国家的法,也不存在无法的国 家。(一)法的产生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二)法律的一般含义与特征1.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创制性) 两种方式和途径:制定、认可 国家强制(强制性) 2.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 3.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4.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5、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 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 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 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 规范体系。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三、法律的历史发展u 奴隶制法律u 封建制法律u 资本主义法律u 社会主义法律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一)奴隶制法律的主要特征 1、具有明显的原始习惯残余痕迹 2、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 3、刑罚方式极其残酷 4、确认自由民之间的等级划分 (二)

6、封建制法律的基本特征 1、肯定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封建制的等级制度 3、维护专制王权,皇帝(君主)享有最高的立法 、行政、司法、军事等大权,贵族、地主分别享 有国建管理社会生活方面的特权 4、刑罚酷烈,罪名繁多,滥施肉刑,广为株连, 野蛮擅断 (三)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自由 原则 3、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原则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四)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 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历史使命的 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

7、过程有两个重要特点: 1、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创立的。 2、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产生的 。1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法律所体现的意志: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实质内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 性。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一)法律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1、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3、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4、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8、 弘扬法治精神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四个环节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一)法律制定立法1.定义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 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 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2.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2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3.立法程序提出 审议 表决 公布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课堂讨论:是否可以将“守法”仅 理解为依法履行义务?22思想道德修养

9、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二)法律执行执法广义: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 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 律的活动。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简称行政执法。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 的关键工商部门对人满为患 的所谓“电脑屋”进行检 查这是温州海关的关员们正把 一批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的货物开 盒拆解。 2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三)法律适用司法1.司法的主体: 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2.司法公正的意义: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

10、的最后一道防线 司法公正是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的保障法律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 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2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四)法律遵守守法1.守法的含义: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 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2.守法的两个方面: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3.守法的主体: 一切组织和个人。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 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2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创新团队第三节 我国宪

11、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关于我国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宪法是把事实上已达到已争取得的成功登记起来,用立法手续予以固定。”宪法是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由此,我国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 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的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基础。第一部: 1954年宪法19541954年宪法文本年宪法文本它总结了我国长期革 命斗争的经验,特别 是我国建国五年来的 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

12、 ,把人民民主和社会 主义的原则,用宪法 的形式给予肯定。四部宪法四部宪法毛主席在起草宪法草案它体现了“文化大革命”中很多错误的观 点,是一部很不完善的宪法。第二部:1975年宪法第三部:1978年宪法该部宪法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制定的,它纠正了1975年宪法的许多错误。第四部: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文本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 第一个: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两条:允许私 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第二个: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九条:突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 第三个: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

13、会议。共六条:确认邓 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作 用等. 第四个: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进宪法;私人财产保护加强等.下一节宪法四个修正案宪法四个修正案公民 基本权利和 义务国家机构 组织原则和 职责国家 根本制度 根本任务内容上 (一)宪法的特征(一)宪法的特征一、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原则1.国家生活中最根本 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其他法律法规不能与之相抵触,否则无效。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

14、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 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 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只要过半数即可。人权保障原则法治原则 民主 集中制原则 人民 主权原则 党的领导 原则宪法的基本 原则(二)宪法的基本原则视频播放二、宪法规定的国家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

15、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 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各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政权 之间的关系的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 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 我国民族问

16、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 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 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 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五)基层群众自 治制度 农村村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六)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2.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制 与集体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决 定着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