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9027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与风险管理121-14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乏火灾安全管理教育,行为就不一定符合规范,甚至盲目从事,不合乎客观要求, 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要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 取相应的对策,消除消极因素,发挥积极因素,以便做好火灾安全管理工作。 (二)火灾风险的成因与物质因素 许多物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能够然烧。因此,火灾风险的成因与 物质所具有的燃烧特性是分不开的。燃烧现象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具备 这些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一切物质燃烧都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先是氧和 可燃物的分子相接触而开始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温度不断升高,达到自燃, 然后便进入连续的燃烧阶段。 物质的燃烧性表明,各种物质

2、都是处在不安全的状态。火灾安全管理研究 物质燃烧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不同物质的燃烧特性,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和 方法,将不安全状态的物质转变为安全状态,或改变物质燃烧条件来控制燃烧, 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三)火灾风险的成因与技术因素 火灾风险安全管理技术直接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相联系。它的根本职能在 于对火灾因素的控制。在火灾安全管理工作中,技术能够控制火灾发生,但是 出现技术缺陷,也会发生火灾事故。 1.设计上的缺陷 包括设计对象的使用性质与设计要求不符合;选用材料与使用要求不符合; 安全技术设备不符合客观实际要求;强度计算上的错误;结构不合理;没有配 套设计消防安全技术设施或不能满足消防安全

3、要求等方面。 2.施工、制造上的缺陷 施工、制造上的缺陷和不足包括施工、制造不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方法不 合理,工艺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等方面。 3.维修、保养上的缺陷 由于各种设备、设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续而磨损、耗伤、老化、腐蚀、失 灵等,缺乏维修、保养致使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4.操作使用技术上的缺陷 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或者缺乏安全作业的技巧等原因,增加了事故的可能 性。事实告诉我们,火灾风险的成因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水平高,火 灾事故就会减少;技术水平低,或出现技术缺陷,就会造成火灾事故。因此, 要广泛采取技术手段,针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的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采取相应的技术

4、措施,有效地预防、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二、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各种工业企业的火灾危险性通常是根据其生产、使用的物质(包括原料、 半成品等)的物理、化学性能,生产加工,使用条件和工艺流程等来确定的。 中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见表 2-2-3)表 2-2-3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类别火 灾 危 险 性 特 征甲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 闪点28的易燃液体; 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 常温下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 烧可爆炸的物质; 遇酸、受热

5、、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黄等易燃的无机物, 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 质; 在压力容器内物质本身温度超过自燃的生产。乙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 闪点28至 60的易燃、可燃液体; 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 助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生产中排出浮游状态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者。丙类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 闪点60的可燃液体; 可燃固体;丁类具有下列情况的产生: 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辐射热、 火花、或火焰的产生;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

6、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 用的各种生产; 常温下利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二)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中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 戊五类(见表 2-2-4) 。表 2-2-4 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贮存物品类别火 灾 危 险 性 特 征甲类1.常温下自行分解或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 质; 2.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 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3.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的物质; 4闪点28的易燃液体5.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以及受到水

7、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 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固体物质; 6.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黄等易燃的无机 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乙类1.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2.闪点2860的易燃、可燃液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助燃气体; 5.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 6.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危险物 品。丙类1.闪点60的可燃液体; 2.可燃固体。 丁类难燃烧物品 戊类非燃烧物品三、城市火灾风险的对策 根据历年火灾统计,重大、特大火灾多发生在城市。由于城市建筑物密集, 人,财,物集中,造成的火灾损失也是巨大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

8、的发展以 及人们社会活动方式的改变,火险隐患及火灾都在增大。因此,搞好城市消防 工作,必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靠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扭转 城市火灾不断增多的趋势,以减少火灾危害。 (一)中国城市消防工作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的城市基本上建立了公安消防管理机构和公安消防队,遍布城 区的公安派出所都负有消防监督的任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城市消防工 作实施监督管理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也普遍建立有自己的消防管理机构或专 职干部、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或其他消防组织,建立了逐级防火责任制和 岗位防火责任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由纵到横的消防管理网络。国家制定颁布 了一系列的城市消防管理法律、

9、法规,为城市消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防火、灭火、社会救援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级公安消防管理机关 通过广泛、持久、深入的消防宣传,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自防自救的 能力,对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城市发展迅猛。建筑高层化、地下工 程化、经营多样化交易日益繁忙,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机勃勃。但是, 由于多方面原因,火灾隐患也随着赠多,而相应的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却不能同 步发展,存在着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1.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欠缺 中国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相应的发展,警力严重不足,抗灾能力较 低

10、。突出表现在新建城市中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没有同 步建设、原缺未补、新增未建、积累的消防问题日趋严重。一旦发生火灾,就 会因为消防供水不足、消防通道不畅,影响火灾的扑救,使小火酿成重灾。 2.企业消防工作的欠缺 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制度和改制后,一些内部的保卫机构被撤销或合并, 人员精简,生产安全被忽视。突出表现在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制度和改制后,大多只有产值利税的责任目标,而缺乏消防安全责任目标。有的单位把消防安 全纳入承包责任制,但没能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拼设备、拼消耗、搞短期行 为,而不愿在整改火险隐患和增添消防器材上投资。另外,企业事业单位中消 防管理干部和保卫干部待遇普

11、遍偏低,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相当一部 分人员思想不稳定,要求改行做其他工作。致使一些火灾隐患久拖不决,火灾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3.危险物品管理欠缺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缺乏严格管理,仓储混乱。突出表现在易燃易爆化 学危险物品生产、使用行业日趋增多,对其所将要长生的隐患重视不够,防范 措施不力,一些危险物品仓库与居民生活区相距很近,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安全。另外,商业流通的加快,仓储能力低下,违章储存、超存现象比较普通, 马路仓库、露天堆垛、简易库棚屡禁未止,特别是新出现的商店中的前店后厂、 前店后库,管理十分混乱,潜伏着很大的火灾隐患。 4.居民住宅中不安全因素增多 城市居民用户中,

12、家用电器、液化燃气等广泛使用。而居民的消防意识差, 消防知识欠缺,家庭火险因素增多,加之居民家庭装修热势头不减,违章现象 十分严重,都增加了城市中的火灾危险。 (二)城市火灾风险的对策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安全、稳定、有序等条件,由于城市居民、 人口、财物高度集中,发生火灾后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等影响社会安定。 因此,城市要全面加强消防工作。具体对策如下。 (1)要适应社会需要、完善消防法规。法律和法规是从事消防工作的准则, 只有充实完善消防法规、提高法制威慑力,才能依法治火、令行禁止,减少火 灾的危害。 (2)要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城市防火抗灾救援的能力。公安消防管理 机关要充分运

13、用现代化的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消防法规及防火、灭火、救援、 逃生等避难常识和消防工作的社会意义,争取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消 除人们对防火的片面的认识,逐步增强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消防意识,提高城市 防火抗灾和救援能力。 (3)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进消防工作的社会化进程。要发动 与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多层次的群众性消防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自 防自救和互救能力。一要运用宣传教育工具,长期的进行消防宣传工作,培养 和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二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举行消防知识讲座、 开展咨询服务、提高防火和灭火的技能。三要落实各级防火责任制,奖惩严明, 防止流于形式。 (4)公安消防

14、管理部门要发挥管理监督检查的作用。一要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掌握社会组织和公民的消防安全信息,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社会治安、防火 工作的形势,提出各种防火防灾的对策和措施。二要加强监督和检查,把专门 工作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推动防火工作,同 时,依靠广大群众自查自纠,堵塞各方面存在的漏洞,清除火险隐患,落实防 范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发生。三要做好充分的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灾就 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此外为了增强防火灭火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火险隐患,必须发展消防科技、 促进消防装备的现代化。只有不断地加强研究火灾机理,掌握火灾发生、发展规

15、律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开发研制消防新技术,就能扭转城市火灾不断增多的 趋势,以减少火灾危害。 (三)加强城市消防工作的要求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必须将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设 在城市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区,并与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防火安全距离。对 于不合理的旧城区、严重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工厂、仓库,有计划地采取限期 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选 择液化气供应站、加油站等单位的设置布局,使之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并采取 有效的措施。特别要加强输油、输气管线的安全管理和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和 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装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车站、码头必

16、须布置在城市或港区的独立 安全地段,在运送、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要严格遵守许可证制度,防止 发生灾害事故。 城市内的新建小区卫星城,要建造高标准级的耐火建筑,全面提高新建筑 的耐火等级,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 城市中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或危旧房屋区,要采取相应的消防防范 措施,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逐步消除路障、围栏、逐步改善消防安全 条件。 地下交通道、地下商业区、地下停车场等要合理设置防火分隔、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和报警、灭火、排烟等设施。 城市中的集贸市场或营业摊点、要加强治安、消防、交通管理,确保安全、 畅通,不得妨碍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和交通管理。 四.农村火灾风险的对策 农村是指由农民聚居地一个个自然村落组成的广大地区。中国有 10 多亿人 口,约有 80%的人口居住在广大农村。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存 在比较大的差别,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人口分布、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