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29020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禽病的病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 和禽病的病因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 v家禽属于鸟纲动物,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淋巴和生殖等方面有着自巳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v了解家禽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正确饲养家禽、认识家禽疾病、分析家禽致病原因,以及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家禽的血液生理特点 v家禽的血浆蛋白含量较哺乳动物的低。v家禽血浆中非蛋白含氮物在成分上与哺乳动物存 在明显的差别,家禽主要为氨基氮和尿酸氮,尿 素氮甚少,肌酸几乎没有,而哺乳动物则主要为 尿素和肌酸,氨基氮和尿酸氮含量极少。v家禽血糖与哺乳动物血糖成分虽然都是D-葡萄

2、糖 ,但家禽的血糖含量比哺乳动物高。v家禽在产蛋期间,血浆的含钙量则比哺乳动物的 血钙要高出许多。另外,家禽血浆始终保持高钾 低钠状态,这点是比较特别的。v家禽血浆中的胆碱酯酶贮量很少,因此对抗胆碱 酯酶的药物(如有机磷)非常敏感,容易中毒。v家禽的红细胞为卵圆形,有核,这点与哺乳类动 物红细胞有着显著的不同。家禽红细胞的体积也 比哺乳动物的大。家禽红细胞的数量常因家禽品 种、性别、龄期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化,但不管 如何,红细胞的数量肯定要比哺乳动物少。二、禽的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禽的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v 一般情况下家禽的心率与家禽的个体大小呈负 相关关系,即家禽个体越大,其心率就越慢

3、, 但不管如何,家禽的心率始终比哺乳动物的快 。v家禽的血脑屏障在4周龄后才得以发育健全,因 此有些病原体(如禽脑脊髓炎病毒)和某些药物 (高渗氯化钠)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从而 引起家禽发病。三、禽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v家禽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鸣管、肺和 气囊。v气囊是家禽特有的器官,在呼吸运动中主要起着空 气贮备库的作用。v家禽的呼吸频率常因家禽个体大小、品种、性别、 龄期、环境温度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v鸡在炎热的环境中发生热喘呼吸,导致CO2严重偏 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而死亡,因此夏季要做好鸡 舍的防暑降温和通风工作。四、禽的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v家禽的消化器

4、官包括啄、口腔、咽、食道、嗉 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大肠、直肠、 泄殖腔以及肝、胰等。v家禽寻食主要靠视觉和触觉。家禽没有牙齿, 食物摄入口腔后不经咀嚼而在舌的帮助下直接 咽下,唾液的消化作用不大。v食物被吞食后即进入嗉囊。嗉囊主要起贮存食 物的作用。此外,家禽嗉囊也起到湿润和软化 食物的作用。v家禽的腺胃体积小,食物在腺胃停留的时间较短,胃液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肌胃内进行。混有胃液的食物在肌胃内除了充分发挥胃液的消化作用外,肌胃坚实的肌肉及其较坚实的角质膜、肌胃内所含一定数最的砂粒及其有节律性的收缩使颗粒较大的食物得到磨碎,有助于食物消化。v家禽的肠道长度与体长比值比哺乳动物的小,食物从

5、胃进入肠后,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昼夜,食物中许多成分还未经充分消化吸收就随粪便排出体外。v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的药物也同样如此,较多的药物尚未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就被排到体外,药效维持时间短,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维持较长时间有效浓度的药效,常常需要长时 间或经常性添加药物才能达到目的。 五、禽的体温生理特点 v家禽的体温普遍要比哺乳动物的高。v家禽没有汗腺而有丰厚的羽毛,因此,家禽体温调节方式与哺乳动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禽的肺和气囊在体温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高湿会妨碍呼吸蒸发散热,因此适当的空气流通,有利于家禽耐受高温。六、家禽的泌尿生理特点 v家禽没有膀胱,尿在肾脏中生成后

6、,经输尿管 直接输送到泄殖腔,与粪便一起排出。v禽尿呈弱酸性 (如鸡尿pH为6.26.7) 。磺胺类 药物代谢的终产物乙酰化磺胺在酸性的尿液中 会出现结晶,从而导致肾的损伤,因此,在应 用磺胺类药物时,适当添加一些碳酸氢钠,以 减少乙酰化磺胺结晶对肾的损伤。v家禽尿生成的特点是: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比哺乳动物低,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尿 酸,而且90%尿酸是通过肾小管分泌作用排入小管腔。v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家禽的肾小管的分泌机 能比哺乳动物旺盛,由于尿酸盐不易溶解。 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维生素A缺乏、肾损伤 (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时,大量的尿酸盐将沉积于肾脏,甚至关节及其他内脏器官表面 ,导

7、致痛风。 v鸭、鹅和一些海鸟有特殊的鼻腺,能分泌 大量氯化钠,故又称盐腺,其作用是补充 肾脏的排盐功能,以维持体内水、盐和渗 透压的平衡。v鸡、鸽和其他一些家禽由于没有鼻腺,因 此,其氯化钠的排出全靠肾脏泌尿来完成 ,其对氯化钠较鸭、鹅和一些海鸟敏感,较易出现食盐中毒。 七、禽的淋巴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v家禽虽然也存在着淋巴管,但数量上较哺乳 动物少,除了水禽有两对淋巴结外,其他禽 类没有真正的淋巴结。v法氏囊是家禽所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主导 体液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炎主要侵害此部 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导致早期的免疫接 种失败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强。八、禽的生殖解剖生理特点 v处于性成熟的

8、雌禽,其发达的左侧卵巢产上许多卵泡 ,每成熟一个卵泡就排出一个卵子。由于卵泡能依次 成熟,所以雌禽在一个产蛋周期中,能连续产蛋。v光线刺激丘脑能影响垂体的内分泌活动,光照是影响 禽类产蛋周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养禽业中,已 成功地运用人工延长光照的办法,来提高家禽的产蛋 率。v当卵形成了硬壳蛋时进行交配或授精,受精率一般较 低;若在形成软壳蛋时交配或授精,则受精率高,因此 一般认为,鸡在下午进行交配或授精较合适,有利于 提高受精率。 v光照、环境温度、营养水平、龄期以及交配 次数对精液的形成有影响;不同颜色的光对精 液的形成也有影响,精液量依红、橙、黄、 绿、篮的次序而降低v母禽的卵子可能仅

9、局限在漏斗部受精,鸡在 交配或授精后的23天的受精率最高,在最后 一次交配或授精后的56天内仍有良好的受精 率。v当卵形成了硬壳蛋时进行交配或授精,受精 率一般较低;若在形成软壳蛋时交配或授精, 则受精率高,因此一般认为,鸡在下午进行 交配或授精较合适,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常用禽病英文缩写vVA- 病毒性关节炎 AI-禽流感vEDS- 减蛋综合症 HVT-火鸡疱疹 vFP-禽痘 IBD-传染性法氏囊 IBH-包涵体肝炎 ILT-传染性喉气管炎vLPAI-低致病禽流感 MG-败血支原体vMS-滑液囊支原体 ND-新城疫 REV-网状内皮增生症 DVE-鸭病毒性肠炎vAE-禽脑脊髓炎 AL-禽白血病

10、vCIA-传染性贫血 HPAI-高致病性禽流感 IB-传染性支气管炎 MD-马立克vIC-传染性鼻炎 LL-淋巴白血病vDVH-鸭病毒性肝炎 REO-禽呼肠孤病毒 SE-肠炎沙门氏菌第三节 禽病的病因分类 一、传染病 1、病毒病:新城疫(ND)、禽流感(AI)、传染性支气管 炎(IB)、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AL)、传染性 法氏囊炎(IBD)、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禽传染性 脑脊髓炎(AE)、减蛋综合征(EDS-76)、鸡痘(FP)、 鸭瘟(DP)、小鹅瘟(GP)、鸭病毒性肝炎(DVH)、雏鸭 细小病毒病。2、细菌病:沙门氏菌病,禽大肠杆菌,霍乱,鸭疫 巴氏杆菌病,传染性鼻炎,链球

11、菌,葡萄球菌病 ,结核杆菌病,伪结核,李氏杆菌,绿脓杆菌。3、支原体病(CRD):鸡支原体感染(MG)、 鸡传染性滑膜炎(MS)、火鸡支原体(MM) 。 4、衣原体:鹦鹉热,鸟疫:非鹦鹉禽类引起的人 类感染。 5、螺旋体病:疏螺旋体、密螺旋体。6、真菌:曲霉菌,鸭对黄曲霉特别敏感;念珠菌 病,冠癣。 传染性疾病的“博物学”群体状态下传染病的“冰山”概念二、寄生虫病1、原虫病:球虫病,鸡、火鸡、鸭、鹅、鸽;白细胞原虫病:卡氏病,沙氏;毛滴虫病:上消化道粘膜溃疡、坏死;组织滴虫:黑头病,盲肠肝炎2、蠕虫病: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 3、蜘蛛昆虫:禽羽虱、螨病、软蜱病。三、家禽肿瘤性疾病 1、马立克

12、氏病(MD):幼禽特有 2、禽白血病(ALV):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般是老年鸡。 3、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反转录病毒引起。 4、其它肿瘤性疾病:四、家禽普通病 (一) 营养疾病 1.营养及代谢障碍:饥饿、缺水。 2. 蛋白质与氨基酸缺乏。 3. 维生素缺乏。 4. 矿物质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缺乏。 5. 其它代谢疾病:痛风、脂肪肝综合症、腹水。 (二) 中毒病 1、农药:有机磷;氟中毒,砷,汞。 2、药物:磺胺、喹乙醇、痢菌净、 呋喃唑 酮、速丹(对鸭非常敏感)。 3、食盐:家禽对钠、氯比较敏感。 CO中毒 4、霉菌毒素:引起免疫抑制。肉毒梭菌毒素 中毒:软颈病。 (三)其它普通病:啄癖、肛门淋、嗉囊阻塞 、肌胃腐蚀、气肿、龙骨囊肿等。 五、遗传性疾病:基因及染色体突变引起 的疾病。 六、应激反应:冷、热、噪音、震动、运 输等。 七、外科病:创伤、挫伤、骨折、脱肛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