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8998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册教案(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1 页 共 77 页第一课 三百六十行(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文化和社会不同分工的机会,让学生们对三百六十行的历史和发展有所认识和了解,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本课学习的着眼点在于对各种职业特点的理解与把握上,旨在通过欣赏有关图片、录像等资料,让学生用绘画或各种材料来表现各种职业,由此感受三百六十行的快乐与艰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2)操作目标:用绘画手段表现不同的职业特征和面貌。(3)情感目标:回忆自己周边人的职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不同分

2、工。教学重点:了解不同职业,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这一职业的特点。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如造型、动态、场景等,对画面布局的安排,如何突出本职业的特点。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各种职业的道具、职业歌曲、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凡高的“邮差鲁兰像”等作品。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2 页 共 77 页学生:彩色水笔。教学过程:一感知与体验: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上各个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面貌和特征。2教师出示安全帽、听筒、图纸、电吹风、铁勺等物品,学生指认这些物品并思考它们的用途,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人经常使用它们,它们的主人是谁,这

3、些人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3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亲戚都是从事什么职业的?4同座位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话题可围绕:你还知道哪些职业?职业的外在特点是什么?哪些职业需要特别的装扮?如医生、护士、工人、军人、纺织女工、科研人员、皮匠、舞蹈演员还知道哪些专门的职业性的节日?如:护士节、教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你长大后想从事哪个职业?5请同学互相帮助,用带来的物品进行装扮,将同学装扮成某一职业的人,并尝试模仿这一职业的动作造型,请全班同学猜测所装扮的职业名称,并注意观察不同职业的人的外形特点。6教师总结,板书:外形特点(服饰、工具)。7翻看教材上的图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作品表现不同职业的

4、人的?如建筑工人、教师、工程师、电脑专家等,建筑工人在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3 页 共 77 页建筑工地上干活,教师在教室里上课,工程师在设计图纸,电脑专家在编程8教师总结,板书:动态特点。9除了外形和动态,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10教师总结,板书:劳动背景。11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做简单的演示,出示范画。t二创作与表现: 1选择一个外型特点明显、。易于表现的职业进行绘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通过职业特定的服饰、工具和劳动背景来突出行业的情形特点和面貌特征。2学生按以下步骤作业:构图:在画面中确定主要内容的位置。勾画:勾画出构思好的内容。添加:在画中添加上有助于表现职业特点的物品。上色:用自

5、己喜欢的笔加上合适的色彩。三评价与反思:1同学互相展示自己的画作,相互欣赏并根据画面内容猜测同学画的是什么职业的人。2老师和同学倾听歌曲 我是一个粉刷匠、光辉的职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表现各行各业人物的歌曲,一边做简单的动作一边说说歌曲中对职业特征的表现方法。3讲一讲三百六十行的人们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感人故事。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4 页 共 77 页第二课 三百六十行( 二)教材分析:“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苦,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各自的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本课是前一课用绘画方式表现各行各业人物的延续,通过捏制形态各异的泥人,让学生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

6、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本课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感受集体活动的陕乐。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并熟悉

7、泥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及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2)操作目标:通过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泥塑的表现方法并塑造有趣的动态人物造型。(3)情感目标:了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引发对祖国优秀文化传承问题的思索。教学重点:掌握泥人的塑造方法并表现它的动态。教学难点:依据一定的情景,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泥人,掌握塑造人物细节的技法( 如五官、服饰、手的表现方法)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地区泥塑人物的图片,泥土及泥塑工具,盒子。学生准备:泥土及泥塑工具。一欣赏激趣。1教师准备一个盒子,在里面放上一块泥团,请同学猜猜盒子里放了什么? 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让学生直

8、观感受泥块。2教师讲解泥塑小知识。泥塑是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以人物、动物为主。泥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从古到今我们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一直将泥塑艺术流传下来,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都是我国很有名的泥塑品牌。泥塑从色彩上分,分为本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5 页 共 77 页色泥塑(黄土、红土、黑土),还有一种是上色彩的,就叫彩塑。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泥塑人像。3教师出示各地区泥塑人物的代表作品无锡的惠山泥人、天津的泥人张、陕西的凤翔泥塑,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型、色彩特点。二游戏学习。1感受泥性。学生依据自己的喜

9、爱,用泥来捏制各种东西,感受泥的特性。“你用泥捏了些什么? 你是怎么捏的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常用的技法:搓、团、拍、压等。2试捏外形。教师讲解泥塑人物的轮廓制作方法,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些。为了使人物形象塑造更生动,学生可以模仿自己喜欢行业的人物形象和动作。并依据自己最喜爱的某个行业人物的外形特点、动作姿势,尝试随意捏制一个泥人的外形。3加固动态。“那怎样才能制作一个立体的泥塑人像?”教师讲解用于固定的木桩“骨架”的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看法。教师讲解示范制作头和脖子初形的方法:“泥土是生的,在手上反复地搓揉拍打以后,和匀水分,等很黏了,熟了以后再粘压到“骨架”上去,小心钉

10、子扎手,注意人像颈部要粗壮一些,不要头重脚轻。”提示:如果做的泥人不够生动,只要将头和身体的姿势朝不同方向转一下,把四肢稍作调整就可以了。人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整体捏塑,也可以视神情体态分别捏塑,再粘接到躯干上。4美化泥人。教师强调为了使作品更生动,还可以尝试制作出他们的工作环境,工作时所需的道具。使用其他辅助材料:弹簧,可以做成人物的帽翅,增添动感及趣味性。小绢花,可插在人物的头部,增强作品的立体感。火柴棒,可作成纸制的兵器及装饰。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泥人作品。三激励评价。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趣或喜爱的泥人形象。2学生可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组合,组成有趣的泥塑“人间百态”。

11、四课后延伸。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民间彩塑艺术,如战国军事家孙膑为研究战术最初摆的泥人阵、隋唐的陶俑、无锡惠山泥人与“手捏戏文”、天津的 “泥人张”、陕西“凤翔泥偶”等,并引导学生从表现的内容及造型、色彩上进行赏析,感受其质朴的艺术风格。欣赏的同时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这些民间艺术品在古代有什么用途 ?现在又有什么作用 ?有些民间艺术已失传或将要失传,是否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6 页 共 77 页这些艺术品已没有人喜爱,已没有艺术价值呢?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它? 第三课 纸柱造型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课。纸柱造型是一次立体造型的练习,比较抽象,需要六年级的学生,在已掌握的操作

12、技能上进行进一步的空间想像。因此本课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佳作的欣赏,形成对“立柱”正确的空间理解,并初步感知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选择一个基本柱形,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纸柱造型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另外,这一课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建筑物、生活用品等,学以致用,引起学生的共鸣,让美术和生活联系更紧密。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纸的立柱造型。(2)操作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3)情感目标:开拓学生

13、的空间思维,培养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基本制作方法。教学难点:能更巧妙、有创意地制作出精致美观、有新意的作品。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7 页 共 77 页课 时:1 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纸制建筑模型、范作及演示所需的半成品、双面胶、剪刀、直尺。学生准备:美工纸、剪刀、直尺、铅笔、双面胶。教学思路:1游戏激趣。(1)抢答:教师让学生抢答,我国的四大发明是哪些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折一折,揉一揉纸,感受纸性。(2)让“纸”立起来:教师让学生上台尝试纸的可塑性,谁能让纸站立起来?2欣赏导人。(1)教师简单介绍纸雕艺术。纸雕是一种运用卷曲、立面、立折、立柱、

14、立体等方式,将平面纸张立体化的技法。纸雕的起源应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 16 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18 世纪中叶,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开启了纸雕艺术的大门,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及不同的纸张,创作出许多主题式的纸雕作品。(2)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初步感受纸的立体形态。(3)通过大量的佳作欣赏,让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导人课题。3探究学习。(1)探究立柱的样式,造型方法。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8 页 共 77 页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思考:你能想到哪些柱子的样式? 你用什么方法做出了纸柱?讲授并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a概括立柱的两大形式:圆柱

15、和棱柱。让学生欣赏两种柱式的造型。b演示 “卷、折”两大基本方法。演示一张平面的纸通过卷压、粘贴变成圆柱体。演示将圆柱体折叠两次变成四方柱体。(2)探究用怎样的纸雕方法美化纸柱造型。让学生探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纸柱的表面更具有“凸凹”的美感。讲授、演示“裁、切、折”的方法。演示裁切的方法:将一个制作好的纸柱造型,采用裁、切、折方法使外形产生新的变化。裁切的步骤:a把纸柱压平;b 按设计的位置、长度和角度剪开;c正反折;d整理成形。将准备好的另外个半成品,让学生上台尝试用“裁、切、折”的方法使其外形产生变化。启发创造思维。再次欣赏图片,让学生分析它们采用的方法。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向学生提

16、出制作要求:运用裁切、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使一张纸由平面变成纸柱造型,设计制作 12 件精致、美观的成品。4激励评价。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9 页 共 77 页(1)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觉得有新意的纸柱造型。(2)学生可依据自己表现的内容自由联想,与生活中的用品、建筑等联系,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制作意图。5课后延伸。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建筑和物品都用到了立柱造型的艺术元素,比如: ,建筑中的古罗马竞技场、帕特农神庙的立柱、钟楼、现代的大厦等,生活用品中的笔筒、台灯的灯架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用立柱造型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做一做模型。苏教版第十二册美术教案第 10 页 共 77 页第四课 现代建筑教材分析本教材用造型别致的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为例,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