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89443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技巧——训练加方法指导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小说阅读的技巧 小说的特点 一、故事情节完整 二、人物个性鲜明 三、环境描写逼真 四、主题思想深刻 五、构思角度精巧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 手,捕捉答题技巧。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 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 加以概括;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 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指 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 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 者自身对人物的

2、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 评价)。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 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 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 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 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 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 价。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常见的题型有三种:在文中 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 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 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 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 思考

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 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常见的题型是:找出体现小说主题 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 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 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 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 ,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 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 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 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 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 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

4、的精巧构 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文中 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 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 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 的;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 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 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修辞),给读 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 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 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

5、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 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 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 。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 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 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 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 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 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 ,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 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 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 在身后

6、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 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 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 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 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 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 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 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 :“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

7、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 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 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 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 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 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 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 。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 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 光,像曙色萌

8、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 的无声晕染。 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 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 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 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 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 。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 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 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 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 ,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 ,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 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 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

9、。坠落的雪片纷纷 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 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 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 ,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 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 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 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 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 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 ,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 中,握着木笛。 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 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2、阅读全文,结合

10、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 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 字) 请求更换曲目 伫立纪念碑前 终被乐团录取 3、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 简要概括。 5、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到 什么启发? 6、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 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7、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 ”的用意是什么? 8、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9、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细 节描写说明了什么? 10、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的2点特 色。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

11、语句概括故事情 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 加以概括;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 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第一题 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 目的要求;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 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 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题“被拒离开考场”和“吹奏悼念亡魂”。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指 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 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 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 评价)。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 人物的身份、地

12、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 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 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 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 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 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 价。 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 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第六题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 境:常见的题型有三种:在文中 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 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依 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 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

13、思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 征。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明确了解题的思路,我们就可以联系 上下文来分析文章对“雪”的描写所 起的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 节气,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烘 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 美好心灵,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 白无暇。 四、作品主题的挖掘。 常见的题型是:找出体现小说主题 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 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 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 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 ,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 的理解或看法。

14、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 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 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 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 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 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第八题画线的句子既是朱丹被录取的根本 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 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该句在文中的 作用就自然得出: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 章主题。第五题是直接要求归纳主题,其 解题方法除了从文中找出点题句外,还可 以从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上开窍:才华 横溢固然重要,但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更 值得敬佩。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不忘民族 的耻辱,努力学

15、习,使自己成为知识丰富 、能力突出的有用之才,成为时时维护国 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卫士。 五、精妙技巧的捕捉 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文中 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 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 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 的;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 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 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修辞),给读 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第九题 第九题在表面上是要说出细节描写在 文中的用意,其实质却是分析小说巧 妙的 构思在文中的作用:“孩子方 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 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 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父辈们的教育,这样就使朱丹的举动 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 题的作用。 第十题是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在艺术构 思上的特点 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细节描写生动细致 。场面描写庄严凝重,真切感人。 对比手法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