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624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一改革史——改革比较(图表形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梭伦改革(海洋商业文明)商鞅变法(大陆农耕文明)(1)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需要(1)内忧:平民、工商业奴隶 主与贵族矛盾尖锐(2)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 权的需要必要性(2)外患:外邦占领萨拉米斯 岛,民族矛盾加剧必 要 性(3)秦国的相对落后(1)经济基础:工商业发展(1)经济条件:铁器、牛耕的推广, 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阶级基础:工商业奴隶主 阶层的崛起(2)思想基础: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成为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3)历史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 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背景可能性(3)政治基础:梭伦当选首席 执

2、政官可 能 性(4)秦的有利条件,如国君支持等直接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目的根本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 治根本目 的实行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 占据主动(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 务奴隶制度经济方 面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经济方面(2)解决土地问题和鼓励发展 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军事方 面奖励耕战(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政治方 面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户 籍制度和连坐法;推行县制内容政治方面(2)改革国家权力机构(公民 大会、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思想文 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结 果梭伦被迫出走,但改革成果并未废除, 改革成功“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3、改革成功(1)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 基础(最主要)进 步 性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对秦朝以至中国历 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2)加强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进步 性(4)为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 基础(3)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 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消极影响影响局(1)贵族与平民矛盾没有得到根局 限(4)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2本解决,氏族制度的残余得以存续限 性(2)下层公民未享有充分民主权性发展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进行的改 革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

4、化改革特 点“中庸”(“折中”的色彩)“节制” “公平”“平等”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核心是“重农” 和“法治”)、时间最长久、影响最深远2 2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 商鞅变法梭伦改革时代背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 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 其改革加强了奴隶主贵 族的统治性质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 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 社会矛盾的变革特点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革较为彻 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变 革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 益,有着调和、折中的 特点不 同 之 处结果与影响商鞅

5、变法成功了,确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 制制度,为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 奠定了基础不但没有缓和社会矛盾, 反而激起了旧贵族的强 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 上民主政治道路奠定了 基础相同之处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 特权。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梭伦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代背景时代背景雅典奴隶制时代中国处于向封建社会转化时代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上的共性上的共性1.二者都处于社会变动之中;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矛盾3国家国家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多中

6、心的城邦格局, 各邦的竞争与征战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 征战比梭伦时代更尖锐生存环境生存环境都面临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征战.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最大不同最大不同一个是城邦国之间 奠定雅典的城邦民主一个是诸侯国之间为秦开帝业,建 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目的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挽救贵族 统治的严重危机。顺应社会大变革形势,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内容1.解负令,废除债务,废除六一汉制度 ;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并把它变成法律 ; 3.建立“四百人会议” ,恢复公民会议 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 4.根据国情和地缘条件,奖励发展农工 商业1.奖励军功,削弱“世卿世禄” 2.“选贤任能” 3.以农求富的

7、经济改革(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4.特点特点折中(中庸) 、公平、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崇尚中庸(调和) ,手段温和讲求诚信,取信于民,令政必行, 雷厉风行。 不畏权贵,严刑峻法影响影响 1.政治体制政治体制2.经济政策经济政策1.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2.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了工商业的发 展,奴隶制经济繁荣发展。1.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 2.重农抑商,打击了奴隶制经济, 促进了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奴隶主贵对奴隶主贵 族态度族态度限制奴隶主贵族特权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严厉打击奴 隶主贵族成因成因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梭伦代表奴隶主 阶级利益; 所处时代不同:梭伦处于雅典奴隶

8、制国 家形成时期;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商鞅处于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转变时期。4对土地问题对土地问题 的处理的处理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 意兼并土地。“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 许土地买卖。土地作为改土地作为改 革重点的原革重点的原 因因无论是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都 离不开土地制度的调整与变革。3 3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 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 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中下

9、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 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依 靠没有实权皇帝,不敢发动 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明治政府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改革措施并大 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各地阳奉阴违国际环境19 世纪中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 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较为 有利的国际环境19 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 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帝 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 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 环境对中国不利结果的原 因分析而日本从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全 方位进行“西化”中国局限于引进西方技术,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4.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10、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内容:内容:相同点相同点: :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触动了 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不同点: : 背景不同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 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5根本目的不同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 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 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 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不同结果不同

11、: :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认识认识: : 改革: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 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 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 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 (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 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变 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

12、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 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4 分)。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 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4 分) 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 局部调整的改革。 不同点: 1.商鞅变法是奴隶制演变为封建制度一种改革,而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制度内部改革的一种 改革.本质不同. 2.商鞅变法是为了防外乱,王安石变法是为了防内乱.出发点不同. 3.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结果不同. 4.商鞅变法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王安石变法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5.商鞅变法

13、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合法性,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巩固封建制度. (这是根本)分析对比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分析对比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背景、目的不同。背景、目的不同。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势力不断增长商鞅变法就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要求废 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则是,北 宋中期,由于不断扩充军队, 增设官吏,每年还送给辽和西夏“岁币“, 造成财政十分困 难;增加赋税,土地集中使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王安石变法的 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 缓和阶级矛盾, 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内容不同。内容不同。 商鞅变法主要是

14、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如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6卖,奖励耕战, 建立县制;王安石变法主要是限制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限制他们的特权, 如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结果不同。结果不同。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封建制度确立起来,秦国成为 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便新法触动了 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为宰相,把新法废除 了。 基本性质和某些内容方面相同。基本性质和某些内容方面相同。 都是地主阶级的变法;都有发展农业生产的内容,如: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战,王安石 变法中的

15、农田水利法;都有加强对人民统治的内容,如:商鞅变法中的建立县制,王安 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庆历新政庆历新政 VSVS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背景都在北宋中期,面临严重社会危机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特点都得到皇帝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封建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同结果都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都失败了范仲淹范仲淹 王安石王安石内容局部全面中心整顿吏治理财具体措施政治措施理财、军事、教育措施异成效仅一年时间,成效不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商鞅变法商鞅变法 VSVS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直接目的富国强兵特点都得到皇帝支持,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维护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的

16、改革同结果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都失败了商鞅商鞅 王安石王安石背景封建社会形成(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 期封建社会中期(北宋中期)性质封建化的改革封建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根本目 的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结果成功失败异成效比较彻底,改变社会性质,是转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启示:启示:改革成功与否是看其积极成果是否保留,而不是看个人利益得失好坏;7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改革要善于用人。戊 戌 变 法 与 明 治 维 新戊戊 戌戌 变变 法法明明 治治 维维 新新背背 景景社会基础:社会基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 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