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28411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第7讲近代中国精神文明(考点示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件主要使用工具为Office2003,Mathtype6.0, 几何画板4.0, Flashplayer10.0更多信息请登录: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2轮)历史历史(江苏)(2009广东高考)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 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 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 张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_(做后再看思路点拨和答案,效果更好 )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革命主张的理解,从 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民权自由实现不用通过革命实 现,革命会造成战乱,涂炭生灵,反而不能实现民权 自由。答案选B。【思路点拨】(2010

2、江苏高考)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 ,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 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_(做后再看思路点拨和答案,效果更好 )本题从顽固派的指责内容分析出,打着孔子的旗号 ,实质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的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 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答案选C。【思路点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 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 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 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3、;不善 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 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如19世纪70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 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 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 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 ,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 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

4、能生吞活剥地毫无 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 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 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 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 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 成的原因是什么?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 ,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 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 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本题从中国近代东西方文化冲突角度考查中国各

5、阶级对西方文化的态度。这需要学生对近代各阶级 学习西方的派别、主张和特点熟练掌握,并会宏观 把握。【思路点拨】(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 变;含义:对知识界解放思想,学习西方有重要意 义。(2)观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 本主义文化。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西方文 化认识肤浅;中国落后。(3)观点:批判吸收。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参考答案】(4)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主张全盘西化 ,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 【参考答案】近 代 中 国思想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中体西用 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

6、和、三民主义 激进派:民主与科学 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 洋务企业产生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政治列强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各阶级 探索与抗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84019世纪60、 70年代)。 (1)政治:西方列强掀起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一系列 主权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 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中国作为原料产 地和商品销售

7、市场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3)思想: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 习,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专题阶段特征】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政治: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后,对华侵略加 剧,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在这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 结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敌人。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 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 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经济:地主阶级为了 “自强求富”,创办军事、 民用工业,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8、【专题阶段特征】产生并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列强对华经 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3)思想:地主阶级为了自救,提出“中体西用”的 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的改良主张。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 初1919年)。 (1)政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 ,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专题阶段特征】革命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

9、主共和”和“实 业救国”两大救国思想并存。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 ,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开 始掀起“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 ,促进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和人们的思想解放。新文 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专题阶段特征】4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与国民革命运动进行(1919 1927年)。 (1)政治: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标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民党一 大召开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运动。 国民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基础,1927年南京国民 政府建立。 (2)经济: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

10、受到严重阻碍。【专题阶段特征】(3)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 领导思想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基础。5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1)政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 府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双方形成国共对 峙局面,在军事上进行围剿与反围剿斗争,中共反围 剿失利后进行长征。日本趁机加紧侵华战争,中日民 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专题阶段特征】共实现由内战到和平。 (2)经济: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官僚资本主义出现。在 中共领导的根

11、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农 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3)思想: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标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专题阶段特征】6抗日战争(19371945年)。 (1)政治: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 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最终取得抗 战的完全胜利。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壮 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2)经济:抗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大批企业内迁。国统区官僚资本膨胀。日本在沦陷 区进行经济掠夺。 (3)思想:毛泽东思想在抗战中日益成熟,中共七大【专题阶段特征】召开,确

12、立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日本对沦 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7解放战争(19451949年)。 (1)政治:抗战胜利后,中共为建立和平、民主的国 家,与国民政府进行和谈并签订协定。1946年,国民 党撕毁协定,发动内战。中共经过防御、战略反攻、 决战和渡江战役,最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经济:由于美国加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专题阶段特征】压制,民族资本主义日益凋敝,国民经济萧条。解放 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 展。 (3)思想: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 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专题阶段特征】本节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