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80187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农村建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论新农村建设论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执行的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政策,是 实现我国全面繁荣昌盛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在,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新农 村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 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 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 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

2、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 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目前,我国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 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因此,我国 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 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 要的组成部分。 2、建设社会主义新

3、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 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 点也在农村。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 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 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通过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

4、农民群众的 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四、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业必须面对来自自 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该产业的投资预期收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在 一个竞争性经济体制中,理性的投资者都不太愿意主动向该领域进行投资。与 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他行业的投资机会将会大量增加,从而 加剧了社会资本对农业的偏离,而这种偏离又会进一步影响农业本身的技术改 造和设施更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很容易地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2、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的经济结

5、构和不平衡的利益结构。1)、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投资、消费和外贸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 马车”,应该基本保持平衡用力,才能被称之为合理的经济结构,目前消费动 力不足。其主要是指广大的农村消费需求不旺,实际上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整 体落后的必然反应。因此,中国的农村消费水平过低,并不是中国经济结构不平衡的原因,恰好相反,正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发展,弱化了农 民的有效消费需求,从而造成经济增长结构不平衡的表象。2)、不平衡的利益结构。市场化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次经济和社 会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过程,而农民群体在这个利益的重分配过程中,由于所 拥有的权力最少而处于分配的最底层。现阶段,

6、我国属于比较典型的转轨型经 济模式,农民的权力是最少的,因为人代会上的极少数农民代表是不能够真正 有效地代表 9 亿农民的现实利益诉求的。由于中国的农民缺少真正的利益代言 人,所以中国的农民也就很难分享到平等的社会权力,而在现实条件下,没有 权力也就没有利益。也就是说,不平衡的权力结构,导致了不平衡的利益结构。 这种权力和利益结构的不平衡,构成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又一制 约因素。五、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五、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城乡统筹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 原则。怎样才能实现城乡统筹?最主要的途径在于两条:1、自上而下的政策保护 政府通过制定

7、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地 位提升的政策与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协助 农民,这是城乡统筹发展中自上而下的政府职能行为,属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外生因素。为什么城乡统筹必须强调政府的政策保护?一是因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与 城市工业经济展开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弱质性是先天 性的,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这一领域的市场失灵也就越明显,政府的政 策性保护也就越有必要。二是因为不平衡的经济结构必须依靠政府的推动来调 整。在统筹城乡的过程中,必须依靠政府给予农业以部门性保护政策,出台具 体的产业引导措施,这种结构性失衡才能逐步得以纠正。

8、三是为各类社会资本 参与农村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农业投资制度环境, 降低农业的投资风险预期,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对新农村建设地长期投入,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农村建设中资本引入困难的问题。2、自下而上的经济联合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由生产经营范围扩大了的若干农户,遵循平 等、自愿、互利的原则,在生产经营的一个或多个环节采取协同行动,实现风 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是城乡统筹发展中自下而上的农民自救行为,属于推进 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因素。为什么城乡统筹必须强调农民的经济联合?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所 面临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一系列刚性约束短期内无法改变,必须依靠对经

9、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农业生产力。二是因为利益结构的调 整绝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要想打破不平衡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不能仅 仅只寄希望于利益强势方主动地“放权让利”或纯粹的慈善行为,而必须通过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重农民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权力分割砝码,依 靠农民联合起来的力量去“争权夺利”。三是为各类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有效 的组织载体。“多予、少取、放活”是今后党和国家制定涉农政策的基本指导 方针,显然,除了“少取”类政策措施的落实不太需要组织载体的作用以外, “多予”和“放活”两类政策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一个有效的组织载体。自上而下的政策保护和自下而上的经济联合,实际上有如“车之双轮,鸟 之两翼”,共同构筑起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在经济结构逐步优 化、利益结构逐渐平衡的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才得以逐步解除,新 农村建设也才能够得以稳步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