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2.50KB
约5页
文档ID:46271960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_第1页
1/5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李洁玲(2009305020119)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0907 班1 1、引言、引言1.11.1 实验逻辑实验逻辑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Waugh和Norman所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理论(Dual Memory Theory)为标志,短时记忆被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记忆现象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该理论认为,信息是经由短时记忆而进入长时记忆,在这一过程中短时记忆起着缓冲器与加工器的双重作用此后Atkinson与Shiffrin又以该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记忆信息的三种加工模型,其认为短时记忆具有同样的作用在实际中,来自临床方面(如脑震荡患者常伴有遗忘症)、动物损毁实验(如摘除海马的高等动物无法形成新的记忆)以及自由回忆实验都对于短时记忆这一过程的独立存在给予了证实(王甦、汪安圣,2007)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储存即为短时记忆信息编码问题所谓编码(encoding)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code)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究竟是以何种形式的代码加以储存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极大兴趣。

上世纪60年代,Conrad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证明了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表征的,即存在听觉编码但70年代Posner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此外,仅就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本身而言,现在所确定的几种代码并非互相排斥,一个刺激项目可有不止一种代码,甚至有可能存在相互叠加的效应(王甦、汪安圣,2007)本实验是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定自变量为发音与形状是否相同得两个字母,有三个水平,通过测定89名大学生被试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情况,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机制”这一结论1.21.2 实验假设实验假设本实验有三个水平处理,依次分别是:发音和形状都相同,发音相同、形状不同,发音和形状都不同在控制额外变量不产生影响前提下,假设水平一的反应时小于水平二的,就说短时记忆存在视觉编码;相同前提下,假设水平一的反应时大于水平二的,就说短时记忆不存在视觉编码。

1.31.3 实验预期实验预期水平 A1 的反应时小于水平 A2 的反应时,能验证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2 2 方法(略)方法(略)2.12.1 被试被试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09 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共 89 人,其中女被试为 78 人,男被试 11 人2.22.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器材:GW—B 型心理实验台的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 1 个,练习卡片 3张(DD、Dd、DG) ,实验卡片 16 张注视点卡片 1 张2.32.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2.3.1 变量设定(1)自变量:写法和发音是否相同的两个字母,有三个水平,依次是:写法与发音都相同,写法不同但发音相同,写法与发音都不同2)因变量:按任务要求正确反应的反应时3)额外变量:刺激卡片呈现的顺序,用随机顺序或拉丁方顺序进行平衡 2.3.2 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内设计2.42.4 实验程序实验程序(1)接上电源,将连接线的一端接速示器的“反应时检出” ,另一端接计时计数器的“反应时输入” ,反应时手键接在计时计数器被试侧“手键”插口上;速示器电源选择“ON” ,灯亮表示接通,用明度测试卡调节 A、B 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在“工作方式选择”栏将 A 选“定时” ,B 选“背景” ,选 A-B 顺序工作方式;在“定时选择”栏,将 A定为“0500” ,表示呈现时间为 0.5 秒。

2)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电源灯亮,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显示为“0” , “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 3)每张实验卡片呈现两次,依随机原则事先排出呈现顺序4)主试将注视点卡片输入 B 视场要求被试坐在实验台桌前,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的注视点,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在手键的红、黄按钮上主试宣布指示语:“我发出预备口令后,你将一张一张地看到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两个英文字母,要求你分辨两个英文字母相同还是不相同如果你觉得两个字母的写法和发音都相同,或者写法不同但发音相同,就用左手食指按红键并报告‘同’ ;如果你觉得两个字母的写法和发音都不同,就用右手食指按黄键并报告‘不同’ ;请注意分辨正确,按键和报告要又准确又快下面练习几次 ”(5)将练习卡片逐个输入 A 视场,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发出“预备”口令 1-2 秒后主试按“触发”键,仪器启动每位被试练习 6 次,以便掌握同与不同的含义及其相应的反应6)主试宣布开始正式实验,既依事先排出呈现顺序逐张输入实验卡片至 A 视场主试每输入一张卡片,发出“预备”口令 1-2 秒后主试按“触发”键被试依步骤 4 的要求反应 (7)打印实验结果。

2.52.5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s) 3 3 结果结果3.13.1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在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形状和名称都不同三种水平刺激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0.550.60.650.70.750.8a1a2a3刺激水平反应时/s表1 三个刺激水平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条件条件反应时平均数(反应时平均数(/s))标准差标准差N形状和名称都相同0.62660.1492989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0.71390.1524589形状和名称都不同0.74370.1448389从描述统计结果来看,形状和名称都相同 (同音同形) 、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同音异形)两个不同自变量的反应时有较大的差异; 形状和名称都相同 (同音同形) 、形状和名称都不相同(异音异形)的两个不同自变量的反应时也有较大的差异;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同音异形) 、形状和名称都不相同(异音异形)的两个不同自变量的反应实的差异不是很明显3.23.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不同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三个刺激水平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见图 1 和表 2。

图1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表2 三个刺激水平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变异源变异源平方和平方和自由度自由度均方均方FSig.多重比较多重比较a.6582.32934.513.000a1

4.24.2 实验还有哪有有待提高的地方?实验还有哪有有待提高的地方?(1)被试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不高做实验操作之前保证被试进行足够多次的练习2)实验环境过于吵闹实验的空间不大,但被试过多,人们交谈的声音会影响被试的心情每组被试应该划定一个独立的空间,给予足够的空间距离3)被试要求特征被试是心理学专业的,知道实验要验证的结果,可能会有被试要求特征,导致实验结果被污染5 5 结论结论通过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进行重复测量(Repeated Measures)数据分析,本实验结果验证了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