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45799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大连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章可循近几年来,大连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共八道问题可概括为六种题型,整体感知、行文思路、重点词语、比较句子、探究类题、读写结合,完全遵循课标的要求设计。在此情况下我们从以下方面对现代文阅读进行复习。 1、分项训练、分项训练 从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来看,会了的东西(不熟练)还不能成为能力,只有熟练了的东西,即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运用自如。因此,复习阶段的强化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中考阅读题型都已确定,所以针对这六种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那么就一定能达到掌握、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不仅速度快,而且记得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

2、的效果。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文章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 概括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的方法归纳:(1)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也要注意。(2)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3)恰当利用段中的提示性语言标志,如“总之”、“

3、因此”、“其实”、“这就是说”等等,其后所跟句子大多跟段意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概括中,有一些有特点的地方需要我们在答题时点出,如,引用诗句或者故事,句子或段落的结构特点,揭示的情感与主题等。 (二)理解句子深层含义 谈谈你的理解或看法类也是每年中考必考题,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方法:(1)分清含义的类别,是弦外之音还是言简意丰,是寄深于浅还是托物寓情。依此类别展开联想,找出实际义。(2)分析句子构成深刻含义的原因,是语言的凝练还是采用了象征、对比、比喻、双关等写作手法。(3)抓住关键词语,如强有力的动词,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及一些特殊的虚词,去理解句子的含义。(4)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意。包

4、括分析文章背景、体裁、作者的写作意图。生活经历以及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5)从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去理解句意等。 (三)重点词语赏析方法 “重点词语”是指对文本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近几年中考的考查题型有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语的妙处;去掉加点的词语是否合适;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认识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加点词互换可不可以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包括词典义和语境意。分析时有的要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有的需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孔乙己中“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

5、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的含义,如“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地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设计啊! ”做此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 (四)删改题型 据中考模拟卷看,现代文阅读 23 题为删改题,涉及题型和知识面广,归纳总结答题方法:1 先表明观点。开放性试题答删与否均可,关键在理由的阐述。2 理由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言之有理):结构结构完整性、照应、伏笔、铺垫。内容、主旨是否影响内容完整,是否

6、与中心有关,是否突出中心。写作手法运用何手法,达到何效果,对中心有何帮助。风格是否体现作者文风(更高要求)。3 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分析(言之有据)。 (五)表达上的特点 一般要了解什么是表达方式,包括狭义与广义,狭义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答这道题时可先考虑狭义表达方式,然后找是否有修辞手法,如有一定要具体说出,如比喻要说出“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如有写作手法、人称、感官、长短句等也要指出。 (六)感想感悟题 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品味。运用精练准确、形象生动、个性化、精辟含蓄、朴实清新自然的

7、语言等,谈谈自己的理解或看法。 2、文体复习、文体复习 记叙文的阅读可以先找出此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写作特点。议论文的阅读可以抓中心论点,找出论据(如果有分论点,那么分论点同时是中心论点的论据)理清论证的结构,分析论证的方法。说明文的阅读可以抓住特征,理清顺序与层次,抓住并理解关键词语等。散文阅读要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理好“形”与“神”的结合点,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3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一、了解大意,辨明文体一、了解大意,辨明文体考试时拿到文章以后,首先应快速的把文章读一遍,目的除了了解文章的大意,使自 己对文章

8、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文章大致写什么,要表达什么主题,语言表达有何特点外。 我觉得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辨明文章的题材。现在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部分, 主要是三种文体,一是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传记、一般记叙文等) ,二是说明文,三 是议论文。后二种文体的特征都非常明显,容易判断,第一种文体如果仔细辨别,也不能 看出是那种形式。我们应当认真的回忆过去学过的一些文体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辨明 文体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在具体答题时,用来表达的语言和运用的一些文体知识要符合这 篇文章的题材,这样我们的答案才准确。当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又辨明了文章的体裁后, 就为我们下一步答题奠定了基础,使答题更有

9、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二、再读文本,联系课内二、再读文本,联系课内经过第一步了解大意辨明文体以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细看一遍,进 入文章的内部,对文章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这时要回想过去学过的课文,看眼前的文章 和哪一篇相近。我们发现虽然考的是课外文章,但是这些文章或多或少都和我们过去曾经 学过的课文似曾相识。如果能找到和这篇文章对应的课文,无形中就会觉得眼前的这篇文 章的难度会下降很多。也促进我们更加准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布局,语言 表达。 三、三读题目,勾连课文三、三读题目,勾连课文这一步主要是阅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弄清楚各个题目的题意,针对题目的要求(这二 点非常重

10、要,此处不多说) ,再回过去阅读文章的相应部分。有的题目直接指明要阅读哪些 部分,然后作答,那么我们就把它要求读的部分,进行仔细精确的阅读。有的虽然没有指 明,但我们还是应该认真的把文章读一遍,找到与题目的相关内容,仔细阅读。 四、构思答案,动笔写出四、构思答案,动笔写出通过以上阅读,我们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在大脑中构思出初步答案,加以反复斟酌,组 织好所要表达的语言,动笔写出来。如果时间比较宽裕,我们可以先写在草稿纸上,加以 修改完善后再誊抄到试卷上,如果时间有点紧,则直接写在答卷上。 五、回读检查,完善答案五、回读检查,完善答案当我们把试卷上所有的题目都答完后,发现时间还有很多。此时千万不要急

11、着交卷, 应该进入细致地检查阶段。对于阅读题来说,我们应该载把文章、题目和答案再读一遍, 如果发现有的题目的答案不是很准确,或语言表述上有问题,应该马上予以修改完善。 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河北省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说 明文属必考内容。文章选自课外,分值在 10 分左右。邢老师就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分别进行总结、归纳,原来同学们感觉困难的说明文阅读,也没有什 么神秘的。 4说明文答题技巧说明文答题技巧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12、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 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 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 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类型 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 心句)。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 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考点之三: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

13、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 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 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 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 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 “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 表述。)

14、考点之四:说明方法考点之四:说明方法类型 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对策:了解常见的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 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

15、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 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 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

16、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 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考点之五:说明语言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 (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 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 “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