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3692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通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古代汉语通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古代汉语通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古代汉语通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古代汉语通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通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通论(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通論論(十十一一)詞詞類類的的活活用用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條件下臨時改變了詞性,承擔了其他詞類的功能。(詞在句中臨時了承擔了某種職務。) 最常見的詞類活用是 (一)名詞用作動詞, (二)動詞、形容詞和名詞的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 名詞的意動用法等。 (一)名詞用如一般動詞 名詞用如動詞在古代文獻語言中相當普遍,且具有一定的條件。名詞在以下七種語言環境中用如動詞。 1.副詞後面的名詞用如動詞 這是因為副詞一般是放在動詞前面作狀語,如果副詞放在名詞的前面,那麼,這個名詞就具有動詞的性質了 .1)今京不度,非制也。(左傳隱公元年)(2)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左傳宣

2、公二年)(3) 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4)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同上)注注意意 :否定副詞“非”後的名詞不用如動詞,例(1)的非制也中的制就仍然是名詞。再如:此非吾君也。(孟子盡心上)因為“非”可以否定名詞謂語。詩經中的“非”作“匪”,亦是直接否定名詞謂語的,例如: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邶風柏舟)石、席不用如動詞。2.代詞前面的名詞用如動詞 因為代詞一般不受名詞修飾,代詞常常跟在動詞後面作賓語,代詞跟在名詞後面,這個名詞就用如動詞。 (5) 從左右,皆肘之。(左成二)(6) 公子怒,欲鞭之。(左僖二十三)(7)父曰:“履我!”(史

3、記留侯世家)這類名詞用如動詞,翻譯時一般可將活用為動詞的名詞譯為一個狀中結構,“肘之”用胳膊肘碰他。“鞭之”用鞭子打他。“履我”-替我穿上鞋子。3.當名詞不是作句中的主語和賓語時,它的前面和後面帶上介詞結構,這個名詞用如動詞。 1 因為介詞結構是作動詞謂語的狀語和補語的,名詞的前面和後面帶上了介詞結構,就具有動詞的詞性。例如:(5) 後妃率九嬪蠶于郊,桑于公田。(呂氏春秋上農)(6) 魏地方不至千里南與楚境,西與韓境。(戰國策魏策)(7) 請句踐女女于王。(國語越語)但但是是,名名詞詞如如果果充充當當了了句句中中的的主主語語或或動動詞詞的的賓賓語語,儘儘管管它它帶帶上上了了介介詞詞結結構構,也

4、也不不用用如如動動詞詞。 例如:(5) 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論語子路)(6) 遂置姜氏於城潁。(左傳隱西元年)4.連用的兩個名詞,其中一個有可能用如動詞。 說有可能,就是說不是全都是名詞活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有時是聯合關係,有時是定中關係,有時是同位關係,要排除這三種情況。只有可以分析成動賓關係和主謂關係的連用的兩個名詞才有可能是活用。(5)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禮記大學)(可分析為動賓)(6) 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漢書賈誼傳)(可分析為主謂關係)(7) 大楚興,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可分析為主謂關係)5.能願動詞後的名詞用如動詞 能願動詞是要帶動詞性詞

5、語作賓語的,和一般的動詞不一樣。能願動詞帶上名詞,那麼,這個名詞就具有動詞性。 (18)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19)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論語公冶長)(20)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記甘茂列傳) 6.連詞“而”前後的名詞在一定條件下活用為動詞。所謂一定條件就是指這個名詞不是句中主語和動詞賓語。 (21)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22)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商君書更法)(23)不耕而食,不蠶而衣。(鹽鐵論相刺)當“而”連結的兩項中,如果名詞作了句中主語和動詞賓語的,這個名詞不用如動詞,例如:(24)鬼侯有子而好。(戰國策趙策)(25)人而無

6、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7.特指代詞“者”前,“所”後的名詞用如動詞 特指代詞“者”、“所”都要與動詞性詞語結合構成一個名詞性的“者”(所)字結構,當這兩個詞帶上了名詞,這個名詞就用如動詞。(26) 文王之囿方七十裏,蒭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孟子梁惠王上)(27)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28)趙王之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戰國策趙策)(二)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古今漢語都存在的一種語言現象,只不過現代漢語的使動只存在於一些形容詞兼屬動詞的情況。如“端正黨風”,“純潔組織”、“豐富生活”等即是。古代漢語的使動更為普遍。動詞、形容詞、名詞都可用如使動。所

7、謂使動,就是主語使賓語而動,而不是主語本身發出謂語所表示的動作與行為。(頁 344345) 1 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用如使動一般只限於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後面帶上了名詞(或代詞,有時代詞可省),這個動詞就用如使動。例如:(29)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語季氏)(30)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31)莊公寤生,驚姜氏。(左傳隱西元年)用如使動的不及物動詞後的賓語是第三人稱代詞的,可以省略,例(29)(30)即為此例。及物動詞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也可用作使動,例如:(32)問其病,不食三日矣,食之。(左傳宣公二年)(33)晉侯飲趙盾酒。(同上)(34)天漢四年春正月

8、,朝諸侯王與甘泉宮。(漢書武帝紀)及物動詞用如使動,往往要改變其讀音,例如,食、飲等要讀成去聲,但不是所有的用如使動的及物動詞都要改變其讀音,區分是一般用法還是使動用法,主要是看其語言環境。即教材講的要依靠上下文(見頁 346)。使動用法在語法上的一個特點:它是以動賓的形式表達了兼語式的內容。這樣,句子看上去就很簡練。(詳見頁 346 第三段)此外,使動用法還造成一些特殊的現象,即詞義相對(反)的動詞,有時表意是一致的。教材舉到“勝之”與“敗之”的表意是一樣的,原因是“勝之”是一般的用法,而“敗之”是用如使動。但這類例子畢竟是不多的,不可類推。比如生與死就不能這樣推。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

9、詞用如使動是主語使賓語具備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例如:(35)彊本而節用,而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論) (36)諸侯恐懼,會盟而弱秦。(賈誼過秦論)(37)刻削之道,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木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韓非子說林下)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用如使動是主語使賓語表示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例如:(38)公若曰:爾欲吳王我乎?(左傳定公十年)(39)吾(薳子)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注:“謂已死復生,白骨更肉。”(40)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史記晉世家) (三)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所謂意動用法就是主語在主觀上認

10、為賓語怎麼樣。它和使動用法是有明顯的不同的。最常見的是形容詞用如意動,例如:(4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42)然則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莊子秋水)(4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第 77 章)名詞也有意動的用法,即主語在主觀意念上認為賓語是這個名詞表示的人和物。例如:(4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左傳襄公三十年)(4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糓梁僖八) (4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盡心下)(47)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柳宗元封建論)形容詞用如使動與意動的語境條件 (和名詞用如動詞大致相當 )1.形容詞放在

11、所字後面,活用為動詞。(48)世之所高,莫若黃帝(莊子盜跖)(49)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戰國策秦策)2. 形容詞放在“能、可、足、欲”等能願動詞後面,活用為動詞(50)問其深,則好游者不能窮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51)厭其源,塞其瀆,江河可竭。(荀子修身)(52)自上觀之,至於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莊子盜跖)3 形容詞放在“之、我”等代詞前,活用為動詞(53)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戰國策齊策)(54)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史記管晏列傳)4 形容詞和名詞連接,並不修飾名詞,則該形容詞多活用為動詞。例:(5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賈誼過秦論)(56)

12、石聞堅在壽陽,甚懼,欲不戰而老秦師。(資治通鑒肥水之戰)(57)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4 宾语前面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58)君子正其衣冠。(論語堯曰)(59)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韓非子說難)(6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第八十章)判定使動和意動一定要根據這個詞在句中所處的語境。(四)名詞用作狀語 普通名词做状语,指普通名詞出現在狀語的位置上,根據所表示的意義可分爲四種情況:1、表示比喻 (61)射之,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6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63)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64)有狼當道,

13、人立而啼。(馬中錫中山狼傳)(65)子產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史記循吏列傳) 2、表示動作行爲的處所 (66)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山海經北山經)(67)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國語越語)(68)范雎至秦,秦王庭迎。(戰國策秦策)(69)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70)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漢書高帝紀)3、表示工具或依據 (72)有好事者船載以入。柳宗元黔之驢)(73)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戰國策秦策)(74)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列子湯問)(75)失期,法皆斬。史記陳涉世家(76)吾義固不殺人

14、。墨子公輸(77)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4、表示對人的態度 (78)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79)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80)彼秦者,棄禮儀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戰國策趙策(81)東向坐,西向對,師事之。史記淮陰後列傳(82)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孟子萬章)值得注意的是:時間名詞時、日、月、歲作狀語有特殊的含義,日作狀語當“往日”、“每日(月、年)”、“一天天地”講。“日”當往日講的例子見頁 352,補充幾個當“每天”、“一天天地”講的例子:(83)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84)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15、)“月”和“歲”作狀語,也有“每月”、“每年”的意思,例如:(85)良庖歲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時”也可用作狀語,是“按時”的意思,我們學過的“學而時習之”,就是其例。作业一、指出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現象,並說明其活用的類型以及條件。禮畢而歸之。1.驢不勝怒,蹄之。2.一人飛陞,仙及雞犬。3.左右欲刃相如。4.乃丹書帛曰:“陳勝王。”5.天下縞素,今日是也。6.此非明主之所臣也。7.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二、舉例說明使動與意動有何不同?三、點翻譯下面一段文字,並用下劃線標識出其中動詞、形容詞用如使動的句子。民不失務(務,所從事的工作)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薄賦斂則予之儉宮室台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為宮室台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諸身賦斂如取於己此愛民之道也。通通論論(十十二二) 人稱代詞,指示代詞,者字,所字 第一人稱代詞 吾、我、予、餘、朕、卬音昂、台音怡 卬、台這兩個第一人稱代詞在詩經和尚書中出現。例如:(1)台恐德弗類。(尚書說命)(2)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邶風匏有苦葉)。吾,可作主語,也可作定語,(见书 P354)但不作賓語但吾可作前置賓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