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34878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韬君-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思考周口市八一路第二小学 曲韬君现象陈述: 1)拿来主义。即不是先解读文本,而是先 阅读教参和教案。 (2)有人无己。备课时只顾阅读教学相关资 料,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没有自己 的认识和见解。 3)重心失当。热衷于寻找所谓新的教学方 法,而花在解读文本上的时间少。这样的 备课,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很难有效处理 和指导。专家声音: 现在有的老师匆匆看一遍课文,马上 埋头写教案,马上忙着做课件,这样 的课十有八九会出有毛病,有的“毛病” 还不轻!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具的教 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 确深入的文本解读。 (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 不易谓之“庸”。“易”是

2、变,“不易” 就是不变。难道天下还有不变的东西?我 想了想,这恐怕就是指日常的一些东西, 比如,天天都要吃饭,要喝水,要睡觉, 这是不会改变的,这就叫做“庸”。语文 教育中有没有不会改变的东西?我想还是 有的,比如,要上好课就得吃透教材,吃 透学生,这到什么时候都是这样。(张庆先 生) 语文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 材就是没法。 于永正老师 备课要备到字都站起来和你对话了 ,你方能左右逢源,要言不烦。 于漪老师 课前,老师得和文本“对话”,即钻研什 么诀窍,就是那么翻天地覆地诵读、 默想,当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 读出了文章的妙处,读出了自己的惊 喜,我便走进了课堂。 于永正老师 不论拿到

3、哪篇文章,我都要反反复复地阅 读,直到自己对文章有了感觉以后,才决 定怎样去教。 我们要努力在每一篇课文中找出合适的一 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是 一个词来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 动全篇。 钱梦龙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 实施建议部分的修改: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 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第一部分:概念界定 什么是文本? 西方的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本意是波动、联结、交织、编织,并因此衍生了构建、构成、建造或制造等意义。文本定义颇多,可归纳为,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等被

4、用话语记录下来,都可被视为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广义上则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所有口头的或书面的言语材料,狭义上是指一篇篇的课文。 什么是解读? 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均没有收这一 条目。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该条 ,称:“通过分析来理解。” 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 想象力披文入情,动情关照的独特的精神活动。 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即通过自己的实际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 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文本的解读旨在:“从阅读教学出发, 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而行”。 教学文本解读的特征:为了学生,直 指语言,教师在场(解读先行,有效指

5、 导) “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 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 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 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 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 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 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 课上成真正的语课。” 郑桂华老师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 计第二部分:怎样进行文本解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一篇文章,“第 一步还在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 定含糊,没有一点误会,这一步做到 了,然后再进一步,体会作者意念发 展的途径及其辛

6、苦经营的功力。” (写什么?怎样写?) 分析小珊迪的构成要素。 一、课文写了什么? (1)故事情节 (2)思想内容 二、课文是怎样写的?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一)明确教学载体,定位文本功能 “真实文本”与 “教学文本”的区别: 创作目的不同:作者编者 阅读对象不同:模糊具体 文本形式不同: 单篇或多篇文章 包含导读、练习系统等的系统 解读目标不同: 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为本 以言语能力培养为目标(二)走进教学文本,细解其间奥妙 1.把握主题内容 2.体会表达特色1.把握主题内容 整体了解:读出主题与重点;读出文脉与 结构 ;读出情感基调。 细节把握:生字词语的认读、理解、书

7、写 整体了解:读出主题与重点(具体、准确) 关注文章的题目,关注文章的表 达侧重点,关注课后练习的要求 例1:飞夺泸定桥抓住“飞和夺”两个字,从“ 飞和夺”两方面来理解红军的英勇无畏。手捧空 花盆的孩子抓住“空”字来理解孩子的“实”。军 神军神一文,一定要扣住一个“军”字,一 个“神”字。首先刘伯承是一个军人,那么“神”是什 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神”,通过文题的教学讲 解文本:文中一处体现了“军”,三处体现了“神”。 例2:日月潭的传说从课文题目、文章中 对人物描写的简略和平面化以及到课后习 题的设置,都能看出本课的主旨在于有山 川之美所生发的传说之美,而传说之美又 提升了山川之美,因此教学

8、重心是传说故 事的动人而非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所以, 如果将主旨放在求证大尖哥和水社姐是不 是个英雄上 。 例3:水乡歌 题目: 水乡 描写重点: 水多而清澈,船多而轻盈,歌 多而欢快 练习设计: 读读,抄抄,再听写水 乡 处处 荡清波 白帆 片片 飘满河。 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 (暗示教学重点诗意最浓处)整体了解:读出文脉与框架(篇章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过程的基 本操作是对外部事物的类型化和概括化。 人类正是由于具有归类能力,才不至于在 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手足无措。 作者思有路,遵路始斯真 关注文章的框架 青海高原一株柳:眼中之柳,心中之 柳 水乡歌:三节诗,三个画面水(

9、自然)、船(物)、歌(人) 关注语境的转换与思路发展脉络 如:荷花:我看荷花,我是荷花。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引敌 上山引上绝路痛击敌寇跳下 悬崖。 关注各段各层的中心词句。 如庐山的云雾一课,抓住“千姿百态”“瞬 息万变”“流连忘返”等词语,整篇课文的结构 框架一览无余。 最佳路径: “微不足道、大伤脑筋、无人 看管、任其选择、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可以 将课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 水乡歌:“水乡”“处处”“荡清波”“白 帆”“片片”“飘满河”“唱咱新生活” 狼牙山五壮士第2自然段: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 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 利用险要的地

10、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u)一 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 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ng)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q)岖(q)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 的尸(sh)体。 (语言、动作、神态)读出重点段落中的逻辑层次。 第4自然段: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 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 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

11、高临下, 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 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 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 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 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 ,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 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重点是第三层)整体了解:读出情感基调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思考:老翁为什么“独钓寒江雪”?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 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

12、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 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 ,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 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 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 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 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老舍猫(2)细节把握 细节决定精彩。细节往往是课文隐含语文 价值的 “富矿”,常常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记 忆。 其重点在于对课文遣词造句的理解与品味 ,尤其是对重要词句的品味:要明确其语 境的意思,辨别感情色彩,推想内涵,体 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夕阳真美 傍晚,爷爷和奶

13、奶带着我去看日落。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 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 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太阳慢慢地往上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 ,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 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 !”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 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 不是普通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 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 句。 一夜的工作2.体会表达特色(重温)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一篇文章,“第 一步还在透彻了解整篇文章,没有一定含糊,没有 一点误会,这一步做到了,然后再

14、进一步,体会作 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 方智范教授:“我们带领学生阅读一篇篇范文, 重点不在关注这些文章写了什么,而是要学习作者 是怎样写的,作者是怎样为那个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寻找最合适的表达形式的;或者说,即使要了解文 章写什么,在语文课上也主要通过“怎样写”来了解 。(1)把握文体特点(2)品味表达方法(1)把握文体特点 “阅读与写作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文体思维 。阅读离开了文体,必定是不得要领的。” 文体包括三个层面: 体裁(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 ) 语体(语体一般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 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事务语 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四类) 风格(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在思想 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 根据选文的文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 类是文学阅读,一类是实用文阅读。“文学 阅读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阅读是鉴赏, 重点放在言语的品味和感悟,包括诗歌、 散文、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神话等 。实用文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意思,阅 读是理解,就像我们读报纸、读信、读百 科知识、读学术著作那样。” 课程标准对课文的分类:叙事性作品 、说明性文章、诗歌。叙事性作品 课程标准: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