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辛亥一百年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30022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给辛亥一百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写给辛亥一百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写给辛亥一百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写给辛亥一百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给辛亥一百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写给辛亥一百年写给辛亥一百年公元二一一年,当时间的指针又一次如约指向十月十日这一天的时候,历史将注定要被重重地书写。一百年前的今天,一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顶天立地奇男子” ,由于不满“万象阴霾扫不开”的现实, “要把乾坤扭转来” ,辛亥革命由此爆发。一百年后的今天,那刀光剑影血染沙场的一幕早已融入历史,但出自革命先驱之手的铮铮诗词,却与他们的赫赫功绩一样光照寰宇与日同辉。对于今人而言,一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可能太过遥远,但是,历史绝不能因其遥远而变得陌生。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作为历史的继承者,我们有必要拨开时光的浩浩烟尘,重新去审视那个“万象阴霾”的社会,重新去探寻那群“奇男子

2、”们目光中流露出来的神圣。“万象阴霾扫不开万象阴霾扫不开”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辛亥革命的爆发缘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并非是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所产生的社会骚动,或是少数人“极端情感”或“革命狂热”情绪的普遍性蔓延。回顾历史,十九世纪中叶,当整个世界都在随着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大潮流浩浩汤汤前进时,已是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却还在坚守着“闭关锁国”的国策,满足地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然而,在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中,大清帝国彻底败下阵来。于是,以向西方学习器物为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在这个“虚胖”的帝国内开始蔓延,并在几个地方督抚的奔走呼号中逐渐变成现实。此时的帝国满以为凭

3、借着新式的枪炮和舰船便可“保我大清于万世” ,殊不知, “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就在此时,历史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甚至成了整个帝国的“滑铁卢” 。甲午一役,一个老牌的封建帝国尽败于“蕞尔小国”的日本,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大清帝国为“存万世”而做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它失去的不仅仅是水师和面子,更严重的是它从此成了西方列强的“提线木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危机。正如孙中山于 1895 年在香港兴中会章程中指出,中国的外部环境是“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 , “强邻环列,虎视鹰瞵” , “瓜分豆剖” ,

4、 “蚕食鲸吞“;国内状况则是”政治不修,纲维败坏“, “鬻爵卖2官,公行贿赂” , “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泱泱我中华,竟遭如此境遇时隔未几,时局的恶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扶大厦之将倾” ,资产阶级变法图存的“百日维新”和农民阶级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瞬间灰飞烟灭。一切的失败、屈辱、贫穷和落后,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张温床的滋养下,正逐渐演变成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挽救国家的危亡、寻求民

5、族振兴的出路,只有通过武力彻底摧毁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封建主义的桎梏。毛泽东同志对此做过很精辟的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 ,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一场举世皆惊的革命正在酝酿,一扇走向共和的大门即将打开。“要把乾坤扭转来要把乾坤扭转来”一场革命,在蕴集了数百年之后的某一天冲破天际。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甚至认为辛亥革命为“一场世界级的革命” ,其原因在于“不仅整个过程都有着海外支持者参与其中,辛亥革命本身也是中国对世界全球化的一次自觉、理性的回应” 。100 年前,是中国的辛亥年。旧历八月十八,一个脾气

6、暴躁的士兵在武昌扣动了汉阳造的扳机。这声枪响引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灰飞烟灭。这是历史性巨变。一个朝廷,一个政府,当它的对立面上站着如此众多的反对者的时候,可见它与民众离心离德已经达到何种惊人的地步了。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这场革命的评价,历史教科书上说, “由于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窃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依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依旧,人民大众悲惨的境遇依旧说真的,这不该是辛亥革命的最终归宿。然而,抛却更深层次的各种原因,但就这场革命本身而言,

7、旧的政权瓦解,新的政权建立,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是一种胜利。“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3孙中山早在兴中会成立时就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口号响彻天际,振聋发聩。这个口号,自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是一面在华夏大地上高扬的旗帜,它让中华文明开始汇入世界潮流,让“振兴中华”的征程不断开拓。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长达两千多年以来的首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新文明即将到来的曙光。当 1919 年 5 月 4 日,一群年轻的面孔高呼着救国救民的口号从天安门前经过的时候,它与七年前武昌城头竖起的第一面十八星军旗遥相呼应。历史在时隔七年零七个月

8、后又一次走到峰顶。这一次,中国人不但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次,中国人又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的高潮。两年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支最能唤起农工、最具文明先进性、最能为民族大众解放吃苦耐劳、冲锋陷阵的优秀力量,再后来的岁月里,始终是中国革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的航标。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旦来到中国,便迅速地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共产党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在随后的岁月里,马克思主义又和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在经历了无数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苦难之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将中华民族领上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经坎坷,艰苦多难。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发展辛亥革命未尽的事业的道路上,始终高扬着“振兴中华”的大旗,走在时代和民族的最前列。社会发展无止境,民族进步永向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可想而知。只要我们紧随着辛亥革命先驱的步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不再是遥远的未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历史已成过往,未来更待开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