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3002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现状比较材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生再生资资源回收行源回收行业发业发展展现现状比状比较较材料材料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 号)精神,按照国家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发展,北京、天津、上海、湖南、重庆、四川等地于 2006 年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多年来,在商务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切合当地实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路子,以“提高资源利用

2、率,实现节能减排”为目标,加快回收网络建设,健全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截止目前,我国首批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均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值得我们参考学习。一、北京再生一、北京再生资资源回收体系建源回收体系建设设情况情况2006 年 8 月,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由原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政管委等 11 个部门制定了推进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发展试点方案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站点、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工作思路,正式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建设;2009年 4 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将再生资源回收明确为从源头上实现垃

3、圾减量的主要措施。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北京市初步形成了回收、配送、专业分拣、加工利用的完整产业体系。一是初步形成了覆盖 16 个区县,由 21 家主体回收企业、15 个专业分拣中心、近 4000 个社区回收站点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据统计,全市 16 个区、县有 400 多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参与 2011 年“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商场超市,动员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资源回收,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推动“绿色北京”建设。二是再生资源回收品种基本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包括废纸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等。三是再生资源回收量稳步

4、增长,2011 年达到499 万吨,同比增长 6.9%,为从源头上促进垃圾减量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回收主体企业主渠道作用得到发挥。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区回收主体企业通过各种形式的服务方便市民交售废品,海淀、朝阳、石景山等区的回收主体企业还参与了奥运场馆的废品回收。奥运会结束后,各区县回收主体企业在巩固回收站点建设成果基础上,积极增设站点,收编社会回收人员,进一步方便居民交售废品,为维护首都城市正常运转和方便市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天津再生二、天津再生资资源回收体系建源回收体系建设设情况情况天津市是国家商务部确定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26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在商务部、财政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

5、设支持政策的促进下,天津市以规划为先导,狠抓重点项目,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初步建成了“以社区回收网络为基础,以初级分拣中心为枢纽,以专业集散交易为平台,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以骨干支柱企业为支撑,以培育品牌为依托”的再生资源产业体系框架。截至 2011 年底,天津市再生资源试点企业 35 家,经营单位 2000 余家,回收站店5100 多个,从业人员 8 万余人;已建成初级分拣中心 9 个,专业集散加工中心 12 个,产业园区 1 个,信息中心 1 个。据统计,2011 年回收总量达 650 万吨,销售额 200 亿元。 从总体看,市场主体不断扩大,网络布局不断扩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载

6、体功能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明显增强,对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注重再生资源回收处理集约化、规模化。打造再生资源深加工处理产业基地静海子牙环保产业园,通过配套建设物流、信息、技术、环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企业集群式发展,集聚涉及废电子电器、废机电产品、废机动车、废塑料等各类企业 140 余家,年拆解加工铜、铝、铁、橡胶、塑料等废物资达 100 万吨。园区现已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国家级废旧电子回收拆解处理示范基地。 二是注重发挥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政府引导发挥大型企业对市场资源的整合作用,打造再生资源产业

7、链。将全市 7 个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整合为唯一一家“市国联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中心”,年拆解能力达 5 万辆;TCL 奥博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中心年处理废旧家电、电脑等固体废弃物10 万吨;滨海英驰集团年不锈钢加工、交易量突破 8 万吨,废钢炉料 12 万吨,营销额突破 30 亿元,成为“太钢”和“天钢”的重要原料供应商;天津海泰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基地,年回收利用 10 万吨废旧轮胎,销售额达 4.57 亿元,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利用废旧轮胎研制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基地。三是注重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在市中心以外的各区县重点扶持了一批综合及专业分拣加工中心,连续两年把国家支持资金的重点放在分拣中心设施的提

8、升改造上,调动了企业积极性,使全市分拣中心在规范化建设、载体功能和经营规模等方面得到普遍提升。针对日益增加的农村居民再生资源回收服务需求,重点扶持涉农区县回收网络建设,普遍建起标准化社区回收亭。构建再生资源网络信息中心,建成市、区(县)、企业三级信息网络系统,连接产废收废利废三大环节;建立行业信息数据库,实现网上统计、监测及备案等工作;在线提供市场信息和业务咨询,实现跨行业、跨地区交流,促进再生资源流通。四注重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在摸清底数、掌握现状和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建设规划,明确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向规模化、连锁化

9、、产业化和资源化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社区覆盖面、集中分拣比重、规范管理方面的总体目标,确定了重点建设任务,制定了资源再利用布局标准。三、上海再生三、上海再生资资源回收体系建源回收体系建设设情况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上海平均每年回收各类废旧物资600 万吨左右,2011 年全年回收量达到 734 万吨,其中废旧金属 548 万吨,废纸 95 万吨,废橡塑 15 万吨,废玻璃 58 万吨,报废车辆 4.9 万吨,电子废弃物 12 万吨,为加快建设绿色回收服务体系,上海在网络布局,项目推进、主体培育及规范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建立多元回收渠道,完善回收网络布局。自开展试点以来,上海按

10、照“便于交投”的原则积极推进“点、站、场”三级回收网络建设,在全市 210 个街道(乡、镇)设立了 3453 个回收网点,配置了 311 个交投站;在全市规划建设 7 个分拣加工中心、9 个拆解中心及 2 个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并规划设置了 900 多家生产性废旧金属收购点。依托新锦华“在线收废”开通上海 962300 回收热线,在全市 18 个区县建立了分中心,实现了收废方式从街头摇铃到鼠标点击、电话连线的转变。二是加快先进技术应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十一五”期间,商务部和上海市专项资金累计安排近亿元资金对 12 个技术改造项目予以支持。如新金桥再生资源回收服务平台项目运用互联网技术,推

11、出“阿拉环保卡”,并在全市设立了近700 个自助回收箱,以积分奖励改变传统付费交售模式,提高了低价值可回收资源的回收率;尝试应用红外满箱报警技术,设立智能回收箱,实现了回收过程透明化、指挥调度智能化、居民交投便捷化、回收管理现代化。三是注重龙头企业培育,促进回收产业化发展。结合商务部推进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建设,抓住上海产业转型契机,政府积极支持燕龙基公司投资 8300 多万元改扩建废玻璃分拣加工中心基地,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上游与城市垃圾减量对接,是上海废玻璃回收规模翻番,下游与各种玻璃制造项目对接,加快构建玻璃循环产业链。支持鑫广公司规划建设分拣加工区、仓储配送区、商品交易区、配套

12、服务区、产品展示区,以及信息中心和研发中心等“五区两中心”,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形成塑料、纸张、木材、金属、电子废弃物等涵盖废旧资源回收、无害化处置和再生利用各环节的六条产业链,建设成上海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四、湖南汨四、湖南汨罗罗市再生市再生资资源回收体系建源回收体系建设设情况情况2006 年 4 月,汨罗被商务部批准列入全国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09 年 9 月,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组织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验收,并授权使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标志。2010 年 8 月,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首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

13、基地。六年来,在商务部和各级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汨罗市抢抓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不断健全回收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资源聚散不断增强。汨罗市重点加强再生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吸引各地经销户入市经营,特别是加快再生资源市场二期建设,一个集废品回收、综合利用、再生原料批发、电子商务、科研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市场已初具雏形。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回收公司,形成以专业公司带动个体经营的回收格局。目前,已发展回收公司 206 家,经营户 4000余户,收购网点 5000 多个,形成覆盖全国 30 多个省市的回收网络;全市再生

14、资源加工企业发展到 135 家,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交易量达 125 万吨,交易额 118 亿元;再生资源总加工量 62.5 万吨,加工产值 82.7 亿元。建设中南再生资源网,及时发布市场供水、价格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以信息技术提升交易效率;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现代物流助推回收网络壮大,促进回收升级。2、规模效应不断凸现。紧紧抓住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引进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龙头项目,纵向协调、横向互补的产业体系加速升级,资源综合利用初步实现集群化,中联铝业、华天铝塑、振升铝材等新引进项目继开工建设。废铜、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

15、,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目前,园区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发展到 130 多家,其中规模企业 70 多家,80%以上的企业均已开工生产。仅再生铜行业,规模加工企业就达 26 家,年产能 20 万吨以上,年产值过 100 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铜材加工基地。2011 年,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量达 137 万吨,实现交易额 125 亿元。3、综合效益持续增长。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行业实现税收 6.7 亿元,占地方税收 70%,成为汨罗的支柱产业。2012年 13 月份,再生资源行业就实现税收 1.2 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 36.6 %,比上年同期增长 0.78%,产业就业空间逐步扩大,再生资源行业新增城镇

16、就业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带动了物流、包装、建筑、信息、餐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坚持环保先行、狠抓环保准入、清洁生产、环保执法,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三废”排放量实现了达标排放或“零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园区逐步成为投资洼地、生财宝地和就业福地。五、重五、重庆庆再生再生资资源回收体系建源回收体系建设设情况情况重庆作为全国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五个重庆”建设目标,按照商务部的要求,充分考虑特殊市情,以回收网点为基础,以分拣中心为纽带,以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及基地为中心,积极探索切合重庆实际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新路子,全面提升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投入资金约 5.5 亿元,建成“七统一、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5240 个、分拣中心 47 个、交易市场 6 个、区域性基地 3 个,回收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再生资源年回收总量达 450 万吨。六年来,重庆市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建设、规范管理、经营模式创新、人员培训、行业监管、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