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2919 上传时间:2017-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常需要的一些基本理论1、什么是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教育活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质、作用及其构建。(1)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必须予以保证。 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课后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选择和支配的时间,以供自主活动。(2)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和满足重视学生主体需要的培养使教育价值客体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质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顺

2、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与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教师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言语沟通与信息交流,而且要注意课下的相互作用,善于与学生交往。 (4)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5)端正领导方式提倡民主的领导方式(6)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教师的主导作用:指教师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对培养人的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先天素质、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等特点,在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方向性、领导性作用。主导不在于改造受教育者,而是引发其主观能动性。主导作用的落实:教师对学生的

3、教育,要符合人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教师要能有效地影响和协调其他与人的发展有关的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精心设计组织各种活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及应对环境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4、正确的学生观的主要内涵。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学生的未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5、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应尊重和关

4、怀每个儿童并承认每个儿童的潜能,尊重儿童的价值和尊严。合理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6、教学的本质、当代“教学”新观念及教学的任务:教学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当代“教学”新观念: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教学的任务:传授与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积极的心理品质。生成性教学的内涵、意

5、义及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的态度“教依据学”的内涵:首先表现在,教学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以,教必须以学为依据,遵循学的特点和规律;其次,教只有在引起学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没有学也就没有教;再次,如何教受到如何学的制约,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结构制约着教。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条件: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关注全人发展;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呼唤效益意识;需要反思与创新。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的条件: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研究并理解学生,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过程。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教学是一个认

6、知过程,主要表现在:(1)教学过程受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发展准备、认知风格等;(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感觉、记忆、判断、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想象、概念化和使用语言等。教学也是一个情感过程,主要表现在:(1)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师生共同体验着成功、满足、欢乐、自尊、兴奋及其他种种积极情感或愤怒、厌恶、自卑、绝望等消极情感,情感活动始终与认知活动相伴进行;(3)教学过程产生各种情感结果,如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自信自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等积极情感结果,当然也可能是厌恶学习、厌恶生活、自暴

7、自弃、自我中心、疏离或仇视社会等消极情感结果。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情感因素、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等。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人格优秀的老师对学生具有一种无形的感召力;热情和善解人意的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若教师信任与关怀学生。对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并严格要求学生,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充满激情地教学,自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7、新课程的“新” ,特别是新的三维目标、新的课程结构观、

8、评价观、新的学习方式要注意。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的课程结构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这里你应对隐性课程、校本课程等要了解。 )新的课程评价观: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

9、是当前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8、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1)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2)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3)注重过程评价。(4)关注个体差异。 (5)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9、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观念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教学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评价上过于强调成绩及其选拔、甄别功能;课程管理过于统一,不能适应需求的多样性。10、课堂管理:课堂管理不仅仅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励,创设良好的

10、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管理要实现对控制的超越,走向全面的课堂领导。【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 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二)功能: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指挥棒作用) ;发展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教学评价的主要问题1、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2、评价标准上过分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3、评价方法上以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评价。质性量性相结合; 4、评价主体单一 自评他评相结合;5、评价重心上过分关注结果。终结评价

11、与形成评价相结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1)改革课程功能。 (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3)改革课程内容。 (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励)6

12、)改革课程管理。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问:、该教师采用的是何种教学方式,该方式主要包含哪几个阶段? 、该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何积极意义?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有关知识:(新的教学方式强调: 1)探究性学习概念: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过程;2)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使教学策略发生转变。使得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13、促成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旧是班级授课制,但是由于信息媒体的介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赋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再次,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教学内容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促成了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提供者、灌输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和被填灌对象,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认知主体。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素养:1)林崇德教授把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文

14、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 ;三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2)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信息能力。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 (指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新的能力,将广泛应用于课程整合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教学能力。驾驭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这是教师职业能力一个重要的方面。 (还有肢体语言,音像讯息等)组织能力。 (组织和

15、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能力,许多案例都会涉及这方面内容)教育科研能力。 (同时也包含一种扩展的专业知识能力) (此外,还有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与原有的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相比,现代教师将更富有创造性,不仅会教书而且会编书,现代教育给教师提供了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1)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 (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

16、第三,重视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 (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建是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 ,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 “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 (异质分组的形式)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小五年级的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由要充分,启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从学着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