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27961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期末复习提纲(3、4单元全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八上第三单元提纲八上第三单元提纲第一课第一课 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西方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历史 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一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古希腊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上诸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二 古希腊历史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爱琴文明(公元前 2000 年) 这一时期文明的中心:先在克里特岛,后在迈锡尼,爱琴文明历时约 800 年, 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 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代 时间范围: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5 世纪 最著名的两个城邦国家:雅典、斯巴达 3 斯巴达和雅典的政治特色 斯巴达的特色:尚武,整个国家就像一座大兵营

2、 雅典政治特色:实行民主制度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制达到极盛。 ) 主要政权机构为: 公民大会 (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 五百人议事会 (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 、 陪审法庭 (最高司法机构) 陶片放逐法:为了防止某些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 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制使公民积极参政议政,但是,这种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 奴隶、妇女和外国人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因此,雅典民主制并不像伯利克里所标榜的那 样美好,他的话仅说对了一部分。 4 衰落:雅典和斯巴达都想压倒对方,彼此争战,消耗很大。公元前 5 世纪晚期以后, 希腊逐渐衰落下去。古罗

3、马历史 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一 古罗马的地理位置 古罗马兴起于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后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二 古罗马发展的时间线索: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公元前 8 世纪前 509 年,罗马“王政时代” ;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执政官、法西斯)2公元前 2 世纪,罗马取得了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自称“元首” ,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 2 世纪,罗马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 (原因:军事征服) 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

4、为日耳曼人所灭。 三 古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尚武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1、哲学:源于古希腊语,原意“热爱智慧”。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自然科学:西方近代科学的源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 发现浮力定律、杠杆定律。 3、戏剧: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4、史学: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杰出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历史 ,是欧洲第一部重要历史 著作。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历史学之父” 。 5、法学:公元前 5 世纪中叶,罗马就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表法,它 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 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6、建筑:罗马建筑

5、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 古希腊的代表:帕特农神庙 古罗马的代表:古罗马竞技场、凯旋门第二课第二课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欧洲中世纪历史指的是 476 年16 世纪这近一千年的欧洲历史。这一时期是欧洲的封建 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济衰退、文化受摧残,思想上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一 欧洲中世纪的王国与帝国 1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建立者: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 2 法兰克王国发展为查理曼帝国(800 年) 标志:罗马教皇为查理加冕 3 西欧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凡尔登条约 843 年 查理曼帝国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个国家 英吉利王国形成 (9 世纪) 4 西欧

6、封建制度的形成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一:封建农奴制 原因:战争破产、依附 两个对立的阶级:封建主农奴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二:封建等级制度 封君与封臣(附庸)通过臣服礼,确立主从关系,互有义务和权利(核心是土地) 西欧中世纪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在西欧的 封建等级制度中,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 没有臣属关系。这一现象的影响:这种复杂的关系造成了西欧封建主之间不断的争夺和混3战。 二 基督教的兴起与盛行 1 基督教概况 诞生时间:1 世纪 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耶稣 经典:圣经 基本教义:忍受苦

7、难,死后升入“天堂”,博爱 2 基督教势力的发展 原因: 富人加入教会并掌权 得到了世俗王权的支持 表现: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统治垄断欧洲的思想和文化教育 影响:基督教成为中世纪欧洲的统治思想三 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 中世纪乡村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封建庄园制度 中世纪庄园的特点: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领主和农奴的关系:农奴缺乏人身自由,与庄园主有依附关系;农奴地位低下,生活贫 困。 2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城市兴起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经济恢复 时间:11 世纪起 城市发展的表现P60 自我测评第 2 题答案: 中世纪城市市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

8、十分开放。 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组织单位是自给自足封闭的封建庄园,农奴缺乏人身自由;P60 自我测评第 3 题答案: 你认为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在思想上占据统治地位第三课第三课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一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气候炎热、干旱。 当地生活的阿拉伯人过着游牧生活。4二 伊斯兰教的创立 1 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6 世纪末,半岛各部落矛盾重重,战争频繁,人们渴望统一 2 伊斯兰教概况 创始人:穆罕默德 时间:610 年 创立地点:

9、阿拉伯半岛(麦加) 教义: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经典:古兰经 节日:开斋节和宰牲节 3 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上的两件大事: (1)610 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宗教,开始传教 (2)622 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迎来伊斯兰教发展的转折,这一年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三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 伊斯兰教的传播推动了社会发展: 伊斯兰教关于一神的宣传,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民族界限,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 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政权(7 世纪) 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四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穆罕默德后,继任者发动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占领中亚、北非的许多国家,8 世纪中

10、 叶, 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一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点: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 影响:阿拉伯人一向重视教育和知识,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 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 阿拉伯文化的具体成就 1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将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全世界 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 收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再传播到世界各地 2 建筑代表 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 特点:圆顶寺庙为主体,带拱门的回廊 3 文学成就:天方夜谭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千零一夜 著名故

11、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 阿拉丁神灯三大宗教的比较:创立时间创始人宗教经典原创地分布区域5佛教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古代印度亚洲地区基督教1 世纪耶稣圣经巴勒斯坦地区欧洲北美伊斯兰教7 世纪穆罕默德古兰经阿拉伯半岛亚非地区八上第四单元提纲八上第四单元提纲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第一节 礼乐文明的确立(西周) 一 西周的建立 武王伐纣灭商 牧野大战 西周建立 时间:公元前 1046 年 人物:周武王 定都:镐(陕西西安)二 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 分封制的内容 周天子将王都周围以外的土地、人口封赐给亲属、功臣等,建立诸侯国

12、。诸侯必须服从国 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 分封制的作用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这反映了当时西周的什么社会状况?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下,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 归周天子管辖。2 宗法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的概念 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和实质 核心: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宗法制的实质就是等级制 影响 分封与宗法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联系。周朝迅 速发展为幅员广阔、对周围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3 礼乐制度

13、 礼乐制度是宗法等级制的具体表现 礼乐制度的概念 礼乐制度是规范贵族身份地位的制度 主要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 别。6 礼乐制度的作用 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第二节 变革与争霸(春秋、战国) 一 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1 公元前 771 年,西周灭亡 2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东周开始的时间:公元前 770 年 标志: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前 770 年前 476 年) 战国(前 475 年前 221 年) 二 春秋时期的

14、变革与争霸 1 生产力发展进步 标志: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 作用:促进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2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 春秋五霸 一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 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为什么能得以称霸? 自然条件优越:背山面海,鱼盐资源丰富 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提出“尊王攘(rng)夷”的主张,团结了各诸侯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5 春秋争霸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战争带给广大人民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加速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的步伐 一 战国七雄的产生 齐:山东 楚:长江流域 秦

15、:关中(陕西) 燕:华北、东北(北京) 赵:河北 魏:河南 韩:河南、山西 二 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1 战国七雄雄心统一天下,这时期战争更为残酷 2 各国争相变法 代表:李悝魏国变法 吴起楚国变法 商鞅秦国变法(影响最大) 3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背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出现,他们为确立统治、富国强兵而掀起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 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7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全面、彻底,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

16、家,为后来秦灭 六国奠定了基础。 启示: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国家的发展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固步自封只能落后于人 第三节 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 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文士阶层形成 2 社会动荡和变革带来人们思想的解放 3 士人们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四处游说,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二 各派学说的主要思想 1 儒家学派 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1)孔子的主要思想 核心是“仁”,两层含义:一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二“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孔子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