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药-海金沙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50KB
约2页
文档ID:46221365
中药-海金沙_第1页
1/2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名称名称】植物又名:左转藤、海金砂药材名:海金沙植物特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 回羽状复叶,纸质;能育叶片卵状三角形;不育叶片尖三角形、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成穗状排列,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成熟的孢子囊散发出暗褐色的孢子,如细沙粒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生长环境与产地分布】常野生于海拔 350~1500m 的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不耐强光直射,也不能忍耐寒冷和干旱,生长适温为白天 21-26℃,夜间 10-15℃,冬季温度不低于 10℃,空气湿度不低于 60%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土壤适宜生长主产于丰都、万州、涪陵、酉阳、忠县、云阳、奉节三峡地区其它各区县均有分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海金沙为民间常用药材,野生资源丰富,基本市场销售品皆为野生,但近几年野生资源量不断下降,现今海金沙主产地年收购量万州约 3 吨,丰都约 0.3吨,涪陵约 1.1 吨须重视海金沙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可考虑适当栽种。

海金沙以干燥成熟的孢子或全草入药,为民间常用药材海金沙孢子:一般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未落时采收,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采割藤叶,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于避风处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全草:一般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以“海金沙”药材名称收载, 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等症民间也用于其它疾病的治疗,例如治疗烫火伤,以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 30 克,水煎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 30 克,大青叶 15 克,水煎服;治疗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 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现已有海金沙的相关中成药,如海金沙丸、海金沙花粉胶囊等现代研究发现海金沙中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苯丙素类、三萜类、甾类和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利胆、降血糖、防治尿结石、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和抗雄性激素等药理作用,可考虑深入开发相关的新药、保健品、口服液等产品目前在饮料行业应用也较多,如已上市的消暑排石饮料、王老吉等市场认可度较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