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781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三问民营书店生存危机2012 年,春节刚过,微博上一个名为“鼓浪屿花季旅馆”的网友发布了一条关于厦门晓风书店因无力负担日益剧增的房租而可能无奈退市的微博,一句“十年浇灌,临别依依”,让无数作家、读者、出版人、看热闹打酱油的网友们黯然神伤,该微博瞬间被转发 13746 条,虽然尔后由鼓浪屿管委会和厦门市文化局的介入,让小店得以保留,大家略存安慰。然而十年间,一个又一个独立书店在市场大潮中轰然倒下,已是不争事实,包括席殊书屋、北京的国林风书店、第三极书店、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广州的三联书店等。即便在经营的,也是举步维艰,上海的季风书园相继关闭了四家分店、南京的先锋书店只保留总

2、店一家,是实体书店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已经不被需要?实体店的退市是否意味着纸质出版物的寒冬真的已经来临?究竟是什么让民营书店如此举步维艰?未来还可能迎来民营书店的新生么?纵观近十年退市的稍具影响力的民营书店,基本上都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城市,文化看似灿烂繁荣的一二线城市。退市原因无非也是老生常谈的物价飞涨;人力、房租成本负担不起;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网络书店价格战的无情打击等等。除了这些被说烂了的理由,笔者今天想把老醋装装新瓶,跟大家探讨一下民营书店退市的根本原因及解决之道。人力、房租是在飞涨,可地段你真的选对了吗?中国经济这些年高速飞涨,每年 GDP 超 8 的增速,老百姓享受到了由此带来的高

3、品质、便捷的生活,但物价、房租、生活压力也是切肤体会。除了原材料的飞涨,人的问题更突出。不仅仅是人工涨价的问题,而是根本招不到人。以前千儿八百可以随便从内陆一些乡镇招工,现在农村闲散的劳动力,在家门口打份工也能赚到差不多的钱,还省去了逢年过节长途跋涉,租房子,亲人难相见的苦。所以人力、房租这些问题并不是出版行业所单一面临的考验。书店经营之难,其实难在书价并没有跟上物价的飞涨脚步,先不跟港台及海外的图书定价比,反观书价这十年间涨幅是非常有限的,即便如此,还时不时会被老百姓指责书价贵,出版商无良。目前,成人类图书的平均定价在 28 元上下,开本多用 16 开,一平方米的展台最多只能展示不过 24

4、个品种。试想同样地段同样平方米卖什么不比卖书的品效高,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越来越觉得书店不务正业,不是卖咖啡,就是卖电子产品了。但,书店真的有必要开在寸土寸金的地方么?真的有必要大而全?书店,不同于购物广场,也不同于超级市场,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类似一群人的精神爱好。作为民营独立书店,势必不可能像网络书店和新华书店那样做到大而全的超级卖场,你更不需要像世界名牌那样非在黄金地段招人、显眼。事实上,爱书店的人绝大部分是喜静不喜闹的,有个僻静的角落,浅浅的音乐,随心挑选着自己心仪之书,就已是难得的片刻休闲。再拿目前经营状况还算不错的民营书店举例,绝大部分虽然也选择了商圈、学校附近的黄金地段,但早已摒弃临

5、街、中心门面,在一些略显僻静的位置依然绽放,例如:南京先锋书店总店就一直位于五台山体育场的地下一层,上海季风书店一定是在各地铁站、商场的顶层开辟战场,宁波左岸书店更是隐藏在各大商圈或者大型超市一个并不起眼的拐角。最成功的当属杭州晓风书店。当一个书店不仅是书店,而作为城市文化地标而存在时,自然拿来谈判的筹码就不一样。学校、房地产商,甚至政府都是可以寻求合作的对象,各种可以想到的例如免租、低租等优惠条件自然就更容易得到。退市之根本在于网络书店、国有新华书店的冲击,还是为自己的故步自封找借口?这些年一旦有独立书店退市或者经营不善,就有苦主跳出来指责网络书店的不是,作为出版从业者,笔者有着截然不同的两

6、种心情,一则是为网络书店的便捷价廉真心叫好,二来也为网络书店时不时不厚道的低价竞争确实烦恼,因为此举对整个销售渠道的摧毁是不容置疑的。只是长远来说,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笔者倒不想那么快下结论。无论是卓越网、当当网或是新加入图书网络销售竞争的京东网,近年来生意额可谓是风生水起,节节攀高。据笔者调查,前些年,网络书店的市场份额一般只占到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全年业务 15%-25%不等的比例,但近年来大有狠夺半壁江山的势头,特别是一些与网络书店在品种上采取超级战略合作的出版社(出版公司)能占到 70%甚至更高。而“国字号”的新华书店们虽然同为实体店,但通常拥有土地的产权,没有房租的压力,同时

7、享有税收上的优惠,再加上发行教材教辅的利润,所以,尽管也受到了电商的冲击,但处境总要强过民营独立书店。如此残酷的市场环境下,倘若民营独立书店还是一成不变,故步自封,势必要被市场这把利剑伤得体无完肤。无论之前有过怎样的辉煌,有着怎样的读者口碑,积累了怎样的读者信誉,民营独立书店在现今的市场条件下,都应该根据长期战略定位,及时改变策略,调整经营思路。笔者一直坚信,科技在发展,经济在前进,别说阅读、购买习惯,就连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变化,即便今天没有当当网,没有卓越网,没有京东网,也会有别的叮当网、茁壮网、京西网来代替,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没有一丝优势,孤身奋战的民营书店们还不在经营模式上创新

8、、出奇招、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魅力,又怎能抵抗过市场的寒冬。业内也有成功的案例借鉴,先不说赫赫有名的台湾诚品书店,大陆的西西弗书店、文华书店都是先行一步的佼佼者,在市场大潮中摸爬滚打,步步为营。它们多数挑选商圈的僻静位置,且不再局限于图书单品种的经营,一般套用书+咖啡+文化创意产品的模式,时不时还可以举办一些沙龙活动,增加书店的社会影响力。咖啡和文化创意产品是两块有着丰厚利润的产品线,还可以帮助营造书店的整体氛围,培养读者的忠诚度。现在的读者之所以还愿意舍弃网络书店的便利,走进书店,无非是喜欢书店里亲手挑书的快意,享受店里弥漫的淡淡书香和咖啡味儿。而对于女性顾客,那些可爱的文化创意产品更是她们完

9、全无法抵抗的诱惑。笔者曾试过在文华书店里花大价钱买一堆其实根本用不上的精致笔记本、书签、小摆设之类回家,还分赠好友。阅读习惯转变、阅读分化是现实,但是不是坟墓?信息技术发达的产物,不仅仅是电子商务,最根本的改变还将来自于电子阅读,数字化出版俨然成为了出版圈新兴的热门词汇,随便碰个出版同仁,不是在做着数字出版,就在通往数字出版的路上大踏步奔去。俨然这已是潮流、趋势,数字出版真的就是纸质读物的坟墓?那倒未必。一、不是所有人都习惯数字化阅读。以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以及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来看,短期内全面实现数字化阅读不现实,就算在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沿海城市,数字化阅读想大规模替代纸质阅读也不是一时半会

10、就可以实现的。科技发达的诸如欧美日本等国,数字化阅读也并没有让纸质出版消亡。所以,在出版界摇旗呐喊“狼来了”的时候,大家还是应该理性面对科技发达带来的必然竞争。二、不是所有的出版物都适合数字化。刚刚提到不是所有人习惯数字化阅读,对于出版物而言也是一样。当然,这里要说的不仅仅是老生常谈的老年读物、幼儿读物和生活类读物。数字化阅读确实因为介质轻便,存储量大,且越来越仿真的阅读感,而广受读者欢迎。尽管如此,与纸质阅读相比,还是缺少了认真学习的仪式感和厚重感,也少了指尖研磨,心下回甘的滋润感。所以,大部头、端庄沉重的书还是并不太适合电子阅读,即便下载了电子阅读,像笔者这样的爱书之人,多数还是愿意收藏进

11、柜,时时拜读。笔者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受访者都有过电子阅读的经验,或者拥有手持阅读器,但超过半数的受访者仍认为数字化阅读只是作为纸书的一个填空,平时出门在外,或者上下班途中,不方便携带书籍的时候,确实是好的补充品,但真正坐在家里,还是喜欢翻阅纸书的质感。所以,笔者更大胆地预测,将来纸质出版物,一定只属于有价值留存,可以传世留芳的作品,最终走向高端、高价化,未来,纸书有可能会成为“奢侈品”。三、是时候对书店的选品提出更高更严要求了。虽然这二十年来,民营策划力量已经渐渐崭露头角,加上全国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的完成,让更多的出版社有了切肤的紧迫感,和不得不融入市场竞争的无奈,但浑浑噩噩这么多年的出版环

12、境里,已然充斥着太多重复、跟风的品种。渠道对于这样的浪费并没有及时制止,而是放任自流。所以,大家可以在书店里看到各种不同版本,实则没啥差别的四大名著;各种换汤不换药的心灵鸡汤;各种一年换一版的教材、考试大纲;乔布斯去世,能迅速出 N 个版本传记、苹果经营之道、成长励志读物等等。新华书店可以因为免租,地界宽广等条件而追求品种齐全,少做筛选。试问独立的民营书店,如此寸土寸金的店面,若没有一些筛选程序,怎能负担繁重的开销,又怎能吸引读者长久驻足。虽然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非渠道采购凭一己之力就可以瞬间改变的,但对于民营独立书店来说,采购的选品代表书店的品位和格调,并最终决定光顾的读者群及忠诚度。虽然中

13、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读书环境很不理想,国人人均年阅读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培养国人良好的阅读习惯人人有责。政府需要给出版行业提倡、创造好的市场环境,书店选品更有责任给读者以引导。古人云,寒读之当之以裘,饥读之当之以肉,欢悦读之当之以金石琴瑟,孤寂读之当之以良师挚友,写书、做书、卖书,这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还是得心存畏忌。除了以上所说,政府这些年也开始对实体书店给予更多关心、支持。日前,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宣布将从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中划拨 500 万元用于定向支持各类实体书店,重点倾斜“形成专业定位和品牌影响的民营实体书店”。这也是地方政府首次出台扶持政策。杭州、武汉都有类似政策出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场外还告诉媒体,新闻出版总署正联合相关部门,探讨对实体书店各种税费减免的扶持措施,并预计年底前出台,更建议今后要将国有书店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所有城市的繁华街道必须给书店预留位置,社区新建的地方都要留出书店经营的位置的话语。这对岌岌可危的民营独立书店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的好消息,也希望现在还在经营的民营独立书店能有所坚持,不断发展。(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编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