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1662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代诗词阅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古代诗词阅读 考点 1、理 解词义和句意。 2、划分朗读节奏。 3、欣赏词语和句子。 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 表达的情感。 5、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考点:(一)划分朗读节奏 音节划分法: 一般五言诗每句划分两次,如: 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七言诗每句划分三次。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意义划分法: 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练习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大漠/孤烟直 B、杨花落尽/子规啼 C、枯藤/老树/昏鸦 D、八百里/分麾/下炙DD、八百里/分/麾下炙考点(二):理解词义

2、和句意。 题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 烟”指 烽烟 ,“长河”指 黄河。(1分) 用自已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展示的“千古壮观”。(2分)(2006年贵州 省铜仁地区中考语文试题 ) 思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 语言再现画面。 注意:要忠实于原诗;通过联想和想像 再创造;语言优美。 答:一望无际的大漠上,一股烽烟 直冲霄汉(1分); 长长的黄河静静地躺在沙漠中,河 上一轮落日冉冉西下,显得分外的 圆、大。(1分)练习钱塘湖春行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 言描绘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2007年河南省非课改区中考试题

3、) 思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画面。 答:明媚的春光中,有几处早莺正 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树,不知是 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窝。考点(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 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面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 一项是( )(2分) (08年烟台开发区中考试题)A首联,紧扣题目,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 山寺北和贾亭西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B颔联,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 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

4、向阳树、新燕 啄泥筑窝的动态画面。 C颈联,写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 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 将马蹄埋没。 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 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 最爱”这样的赞叹。 E 这是一首写景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 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 喜爱。 答:( )CC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 季节,所以能见到的还不是姹紫嫣 红开遍地,而是东一片,西一簇。理解作者感情 方法: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而诗词的情感 往往浓缩在诗词的抒情句中。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遭贬的牵挂和关切之情。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中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练习: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表达了 作者 感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表达了 作者 感情。考点(四)欣赏词语和句子 欣赏词语 例1: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通过“争 ”这一词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3分) 思路:词语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内 容,体现了作者 感情。 (词语+内容+感情) 答:“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 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树的景 象,体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也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练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过五溪”体现

6、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据2010年石家庄市初中 毕业班调研检测第二小题C选项改编。 ) (词语+内容+感情) 答:“过五溪”写出了友人旅途之艰 ,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 之情。 欣赏句子 例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据2010年石家庄市初中毕业班调研 检测第一小题、第二小题B选项改编。 )A、生动描写句 思路:抓住意象(所写的景物) ,描绘了 画面,表达了作者 感情。 (景物+画面+感情) 答:作者抓住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 ,描绘了杨花随风飘落、子规哀伤 啼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伤感、哀 怨的思想感情。练习 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 鸦

7、”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作者抓住“枯藤”、“老树”、“ 昏鸦”三种景物,描绘了几根枯藤 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老树,黄 昏时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的 画面,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悲 苦的心情。B、集中抒情句 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 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 么? 思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手法+分析+感情 答: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使本来 无知无情的明月具有了丰富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牵

8、挂之情。练习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中“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寄予了 诗人怎样的情怀?(2008年沈阳市中考试题) 答: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落红”比喻离开官场的诗人自己 ,寄寓了诗人虽辞官还乡,但仍要 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报效国家 ,报效人民的情怀。 C、发表议论句 赤壁 全诗最精彩的是末二句,这两句议 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010年石家庄市初中毕业班模 拟考试第二小题) 思路:理解句意 结合诗人经历 体会出作者感情 理解句意: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 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 观,即周瑜胜利于侥幸。 结合诗人经历:杜牧经历 杜牧是晚唐

9、时期著名的诗人,杜牧对政治、军事 都有颇为卓著的见识。他在政治上主张:对外消 弭边患,对内平定藩镇叛乱,中兴唐室,恢复统 一安定的局面。(胸怀大志,满腹才华。) 但由于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他一直不为统治者所用,忧国忧民的热情和经邦 济世的抱负没有机会施展。(生不逢时,怀才不 遇,壮志未酬。 -抑郁不平) 言外之意: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 所作为。 -豪爽胸襟 体会出作者感情:末二句曲折地反映 了作者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感慨历史上英雄因机遇而成就功业, 慨叹自已生不逢时,有才能而不得施 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考点(五)体会诗词的语言

10、和写法 体会语言: 大的方面指: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小的方面包括炼字、用词等。考点(五)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写法主要有:象征、烘托、对比、想象、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 、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兼 有借景抒情和想象的写法; 龚自珍 己亥杂诗 托物言志的写法; 王维使至塞上;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寓情于景 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杜甫的望岳、白居 易 的钱塘湖春行等。 写物:托物言志。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咏史怀古:借古讽今。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练习 王维使至塞上寓情于景,重在写景,用词准 确洗练,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解 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B.一个“孤”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因为边 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 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孤烟” C.一个“直”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 劲拔、坚毅之美。 D.一个“长”字,写出横贯沙漠的黄河浩浩荡荡, 无边无际。 E.一个“圆”字,既写出了落日的形状,又写出了 诗人观赏落日感觉到新切、温暖和苍茫。D布置作业 紧扣考点,从必考篇目中任选一首 ,给你的同桌设计三个问题,要求 能给出准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