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637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课件】《窦娥冤》教学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1戏坛剧苑,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了解戏曲艺术与古典的、现代的话剧艺术的本质特点,感受他们不一样的艺术风貌。2舞台小,世界大。从剧中繁纷复杂的人事之中,敏锐捕捉其主要的戏剧冲突,准确把握其显在情节和潜在情节,并思考这些冲突、情节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的作用。3听其言,观其行,知其人。认真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细心揣摩人物的言语和行为,进而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特征及其作为一个典型形象的社会历史意义。4读剧本,只是走进戏剧艺术殿堂的第一步。我们还可以通过看戏、写戏、演戏、评戏等途径来享受戏剧艺术的超强魅力。窦娥冤课文研习一、要点解析1窦娥:一个不幸、善良而又坚强的女子 窦娥身上集中

2、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她三岁丧母,七岁别父,寄身蔡婆婆家 当童养媳,以偿还父亲欠下的高利债。十七岁结婚,不久丈夫就死了,她成为 年轻的寡妇,二十岁冤死刑场。这就是窦娥极短暂而极悲惨的一生。 窦娥是贞节、贤孝、善良的化身。她恪守贞节,“一马不鞴双鞍”;侍养 婆婆,竭尽孝道;公堂上为使婆婆免遭毒打而屈招罪名,甚至因此而死也对婆 婆毫无怨言;死后亡魂还嘱咐父亲要将蔡婆“收恤家中,替孩儿尽养生送死之 礼”。 窦娥又是一个顽强的反抗者。张驴儿父子闯入家门,窦娥为了维护自身的 贞节坚决拒婚;张驴儿无意中药死父亲却嫁祸窦娥,以逼嫁私了相要挟,但这 时还相信官府的窦娥坚持要楚州公堂明辨是非。临刑前,咒天骂地,反抗

3、的对 象扩大为整个官府和所有贪官污吏,以及天地鬼神、日月星辰,可以说是用生 命向不公正的世道抗议。 善良温顺与顽强的反抗,构成了窦娥性格的两个方面。窦娥之冤,不仅仅 是她个人的冤屈,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妇女的悲惨遭遇。 窦娥的反抗,也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反抗,她代表着千千万万人民对黑恶势力的 强力反抗。2创作手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元王朝,平民百姓与流氓恶棍的矛盾十分尖锐,张驴儿父子的闯入虽然带有偶然性,但这个偶然性却表现了这两个孤苦无依的寡妇受凌辱的必然性,即使张驴儿不来,王驴儿、赵驴儿也会来。元王朝政治压迫残酷、吏治黑暗。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贪腐的糊涂官

4、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一审定案,不再复勘。窦娥的无辜受戮,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窦娥是千万个不幸者的缩影。从这里看,关汉卿的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关汉卿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加进了不少理想的成份,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具有浓烈的积极浪漫主义气息。他不甘心善良美好、正义合理的东西被无辜地蹂躏,不肯让女主人公无声无息地死去,他要使正义得到伸张,冤屈得到昭雪,因此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吸取前代流传的有关传说加以改造,创造了一个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的浪漫主义境界。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它确实更强烈地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精神和民众意愿

5、。3语言:字字本色,句句自然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所谓本色,就 是不事雕琢,朴实自然,既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又具 有艺术韵味。窦娥冤的唱词精炼生动,宾白也自然活泼,二者紧密配合, 扣紧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使人物栩栩如生。 滚绣球以及一煞中的唱词突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直抒胸臆, 恰当地表现了窦娥冤屈悲愤的心情,而又不失珠圆玉润,酣畅淋漓的韵文之美。 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 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激荡如潮,慷慨激昂。剧中的说白,如 窦娥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

6、婆诀别时的对白,凝 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 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 冤枉”;三次用“曲词”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曲 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 人。二、学法指导1通过比较阅读拓展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在文学长廊里,我们认识了刘兰芝、窦娥、祥林嫂三位女性,下面是对三位女性之死的比较分析。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壮举动既是对造成自己爱情悲剧的封建家长制的控诉,也是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白。窦娥魂丧法场,身首异处,她的冤死是一个善良女子在

7、吏治黑暗的社会里的必然结局。封建统治者是真正的凶手。祥林嫂的死是封建礼教吃人的结果。她也曾试图通过宗教来拯救自己,以免遭受被“锯开”的痛苦,也希望死后自己的“魂灵”与阿毛相遇,但当发现宗教不可能拯救她的时候,她便“以死去撞地狱的门”。对这三位女性形象,我们还可以找到别的比较点来进行分析,比如她们的遭遇,性格,反抗形式与程度、社会背景、悲剧根源等。2通过质疑问难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人提出,窦娥被昏官屈判死罪,她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最后却发下三大奇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人提出,污吏固然该惩罚,但整个山阳县亢旱三年,贫苦百姓也会因此遭殃,罪而责众,罪而殃及无辜,是一种盲目

8、的野蛮的报复,不能肯定。对第一个问题,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按当时观念,一般的人认为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况。窦娥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反映。一方面关汉卿关心民情,洞察现实,通过窦娥指斥天地、发下三桩誓愿应验等情节表明自己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

9、民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作者他尽管关心人民的疾苦,却不能意识到人民自身的力量;他虽然憎恶封建统治,却又找不到变革现实的出路,所以最终还是让天地动容清官平冤来解决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有人这样理解:文学欣赏是以情感人,当观众沉浸在戏剧的氛围中,完全忘记了其现实的利害关系。如果用纯现实的观点来赏析文学,那么文学作品便没有它独特的价值了。实质上这涉及美学问题,即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实用价值是理性,主要讲道德的善恶,而审美价值,则是以情感为核心的。窦娥的誓愿从实用角度来说,的确不应当,因为它可能导致众多的人遭受灾难。但从审美的角度说,它是美的,从情感上深深打动了读者。这样的解释你认同吗?你还

10、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加以分析,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三、延伸拓展1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明人贾仲明说关汉卿“姓名香四大神洲。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指出了他在元代剧坛的领袖地位。“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王国维指出了他对中国戏剧的开创奠基之功。在世界文化史上,关汉卿比英国的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其剧作也要比莎翁多出三十部左右。1958 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代表作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2唱词、说白与科范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动作于一体的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

11、。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戏,正旦主唱的称“旦本”戏。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之分,又有对白、独白、旁白、带白之别。剧本还有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提示,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

12、通、锣三下科”。3搜神记之“东海孝妇”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家,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竹而下云。”4名人话

13、悲剧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基础测评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 盗跖(sh) 嗟怨(ji) 前合后偃(yn)B斟酌(zhn) 罪愆(qin) 衔冤(xin) 湛湛青天(zhn)C浣纱(hun) 错勘(kn) 亢旱(kn) 鳏寡孤独(un)D田畴(chu) 埋怨(mn) 尸骸(hi) 哥哥行(h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忤逆 功名未遂 愁心阑珊 B痊济 当垆涤器 浪荡乾坤

14、C嫡亲 燕侣莺畴 十分惫赖 D症候 苌弘化碧 杳无音信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小生今日一径的将女孩儿送来与婆婆(直接)当骂呵,则处分几句(处罚)B. 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安排)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真的、确实)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4 关于元杂剧的一些说法,哪一项不当(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些有楔子。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楔子是指四折以外增加的独立段落。杂剧剧本由曲词(元杂剧的主体)、宾白(剧中人物的对话)、科范(主要指演员的动作

15、)和剧名等构成。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正末和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5说说【梁州第七】这支曲词中的典故。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的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答: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戏剧片段,回

16、答文后问题。窦娥冤第 3 折(节选)(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却做得个怕硬欺软 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 1976 年版)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A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 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