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5104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1(湘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标准解读)标准解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

2、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

3、说明”。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相互关系(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以生物为例,说明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变迁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4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阅读图表资料分析归纳二、知识提纲二、知识提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提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提纲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 圈、 圈、 圈、 圈、 圈、 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 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基础和植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2、成土

5、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 和 较多,含 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 较多,含 和 较少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 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 特征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 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 和 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与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 过程、 地貌形态以及 和 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三)生物与土壤生物

6、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 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 、 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 带和 带,导致土壤的 和 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 条件和 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陡峭平坦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 ,温度状况 。蒸发量较 ,水分状况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 ,温度状况 。蒸发量较 ,水分状况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 作用于土壤形成的形

7、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 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这是因为: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2、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3、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4、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自然地理环境(即

8、地球表层)各要素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系统内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节课我们就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对此加以分析说明,因为地质历史上的生物演化、生物灭绝和今天的人类活动,很能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也可以说明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板书)(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板书)纵观地理环境的演化历程,不难发现,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阅读分析】组织学生

9、阅读课本66/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分析回答:生物的进化对地理环境演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师总结】(1)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使大量的自由氧释放到环境中,改变了大气的性质,促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2)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因为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加速了自由氧在海洋和大气中的积累,也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大大减弱,扩大和改善了生物的生存环境。(3)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由此揭开了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的序幕。【读图讨论】读课本66/图 3-1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讨论完成课本67 活动题。(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板书)

10、【看书分析】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1)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2)中生代末期:恐龙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中 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阅读讨论】组织学生阅读课本68/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并组织讨论,让学生对中生代恐龙的灭绝原因发展自己的观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板书)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2、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举例分析】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环境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如: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氟里昂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造成全球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导致全球变暖。(1)有利的影响: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2)不利的影响: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四、板书提纲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古生代末期: (2)中生代末期: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