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501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黄鹤楼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 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 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内涵丰富,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讲解这篇短文时应让学生先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明确课文中文言实词、虚词的意 义,弄清文中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突出了什么特点。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先自主学 习,然后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学习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学习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 欣赏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2、。 3. 体会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2. 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上,人们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 江南三大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岳阳楼因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而更为人知。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又有哪些? (学生交流搜集的黄鹤楼的诗文) 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3、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篇有关黄鹤楼的古文。二、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 正音:隅 憩 邑 闼 窥 巍峨 三、积累字词、疏通文意 1. 认真读课文,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2. 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上倚河汉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3.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点拨纠正。四、理解感悟 1. 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或感受。 2. 本文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 (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3. 找出描写黄鹤楼雄

4、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侧面写出了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五、赏析品味: 1. 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诵。 2. 体会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 3. 理解作者热爱祖国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于园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2. 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吟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今天,也让我们一起到扬州瓜洲镇上的于园,去品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景致。 二、

5、作者简介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仕宦家庭。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在国破家亡之 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了陶庵梦忆 、 西湖梦寻等书,抒发了他对 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今天,我们学的于园就出自于他的陶庵梦忆 。 三、初读课文 1. 散读课文。 要求:请注意课文中个别字词的读音。 2. 请读。 学生正音。教师范读。 板书:槛 jin 3. 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四、再读课文 1. 分组讨论交流课文的解释。 2. 学生解释,重点字词教师点拨。 富人于五所园园也 园:园:动词,建筑园子。 非显者刺刺 刺:刺:名帖,这里作动词,投名帖。 奇在磊磊石 磊:磊:垒,堆砌

6、。 缘缘坡植牡丹、芍药 缘:缘:顺着,沿着。 以以实奇 以:以:因为。 以幽阴深邃幽阴深邃奇 幽阴深邃: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颓然碧窈颓然碧窈 颓然:颓然:舒坦的意思。 碧窈:碧窈:碧绿幽远。 俱以以假山显显 以:以:凭借。 显:显:显扬,有名声。 胎于胎于石 胎: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于:于:从。 至于于园可无憾矣 于:于:到。 3. 在此基础上思考: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哪一句话可以证明?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我们: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 子,一般人则不能。可以看出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易示人,给人一种“养在深 闺人未识”之感。 这一节中,还有哪一

7、句也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这句话呢? 五、细读课文(第二段) 从第一节中,我们还了解到于园是一个名叫于五的有钱人所建造的园子。它可以算是 一座私家花园。据我了解,私家花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它们大都模仿自然,推崇山 水野趣,叠石掇山,楼阁重复,具有山水画意。 下面,让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节,看看它究竟奇在何处? 1. 找出关键句:“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 板书: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2. 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 找出方位名词“前堂” 、 “后厅” 、 “卧房槛外” 。朗读这三句。 它们各自奇在何处?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谈感受。 (可抓住文中具体字词, 想象一下作者当时

8、的感受。 ) 教师随机贴相关景点图片。 板书: (磊石)以实奇 (磊石)以空奇 (磊石)以幽阴深邃奇 3. 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你喜欢吗?为什么? “再后一水阁” ,它让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意境?(置身山林之中,回归大自然,惬意、 心旷神怡) 4. 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5.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 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原因在哪儿呢? 齐读最后一句。 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 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9、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 博大精深。 六、总结 全文主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于园的山石和建筑特征,层次井然,给我们营 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 齐读全文。七、拓展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于园的绝妙景致,我感到很愉快。在此,我也发出邀请,希 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到上海来,看一看上海的豫园。那又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呢? 课后阅读走进东南名园豫园 。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35 分钟) 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隅( ) 费祎( ) 巍峨( ) ( ) 闼( )槛( )外 碧窈(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铺( ) ( ) 传( ) ( ) 长( ) ( )( ) ( ) ( ) ( ) ( ) (

10、 )三、形似字组词。 籁( ) 剔( ) 篮( ) 镌( ) 獭( ) 踢( ) 滥( ) 携( ) 懒( ) 惕( ) 槛( ) 隽( )四、一字多义练习。遂以名楼 观其耸构巍峨 以 以实奇 其 坐其中,颓然碧窈 俱以假山显 其虫旧曾有之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 至于园可无憾矣 长如艇子 于 如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尝: 憩: (2)耸构巍峨,高标 耸构: (3)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荆吴: (4)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刺: (5)坐其中,颓然碧窈 颓然: (6)主人处处款之 款:六、翻译下列句子 (1)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4)瓜洲诸园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七、填空。 (1)文中“州城东南隅,有黄鹤楼者”交代了黄鹤楼的 。 “费祎登 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交代了 。 (2)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建筑除了黄鹤楼外,还有 、 。八、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依河汉,下临江流。 (降临、来到) B.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风景名胜) C.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传记) D.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像展开的翅膀一样)九、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