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12920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专项同步训练:第15练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出高分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 ;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 )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 B C D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商业发展的特点。由材料“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可知正确。由“延寿坊有店” ,可知正确。这些都是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出现于宋以后,所以排除,选 C 项。2 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

2、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 ”下列结论与材料不符的是( )A商品经济的活跃促进了各地区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B国内市场的扩大C手工业的发展仍受到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的限制D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丝的原料来自川蜀,但缎造是在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说明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受到自然资源分布状况的限制。东夷、漳泉织缎以川蜀出产丝的原料,说明各地区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 “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说明国内市场的扩大、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3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这说明(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

3、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答案 D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非常多,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外出经商,年老时归家务农。材料中 A、C 项说法材料中没有反映;B 项“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联;本题选 D 项,重农抑商观念占主导。4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 年)嘉靖(15221566 年)万历(15731620 年)吴江县3 市 4 镇7 市 4 镇10 市 7 镇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

4、镇的繁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明代商业发展特点。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出现了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为盛。5 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干(谐音“落泊”),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 )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答案 D解析 A 项错在“都在异地” ;B 项从“商品种类非常广”可排除;C 项从“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可知徽商乡土观念不浓厚;选择 D 项,忌讳茴香(谐音“回乡”)和萝卜

5、干(谐音“落泊”)可推断保守。6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答案 C解析 材料认为封建政策的制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据此结合所学可知 C 项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阻碍了社会发展,排除 A、B两

6、项;“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于战国时期,D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7 明朝法律规定了严酷的处罚办法:“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携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此政策(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绝对禁止任何人进行对外贸易活动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是相对宽松的商业政策的体现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海禁政策。所谓的海禁政策并非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目的是维护自然经济。由此可以排除 A、B、D 三项,选 C 项。8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

7、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重农抑商 B朝贡贸易 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答案 D解析 考查对古代经济政策的理解。关键信息是:“古代政府的干预 ” “从中获取巨额财富”由此可知应该是官营专卖,即由国家控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以此获取巨额财富。重农抑商主要是稳定统治。故选 D。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

8、众以散” ;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答案 D解析 考查唐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 ,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材料二来自于中晚唐诗人的诗作,是现实的反映,故初唐的法令不适应中晚唐商品经济的发展,选择 D 项。10下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清朝的

9、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A B C D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从图片可以反映当时北京商业繁华,故正确;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故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经济政策,明清时期不断加强,故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经济政策,但仍出现商业繁荣现象,图片表明了商业繁华现象,故不正确。11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 。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10、。 ”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D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答案 C解析 考查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中国自古重农抑商,商人社会地位受到压抑,而材料中明朝时山西商人贵如王公、清代则以商贾为首都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结合明清时期山西晋商的发展可知选 C 项。12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C棉纺织业发展

11、超过丝织业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答案 D解析 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从材料信息“嘉靖” “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 “盛泽镇,以绫绸为业” “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答案为 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趁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 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

12、期商人长途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 ”“(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

13、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答案 (1)经商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时期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

14、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材料二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材料三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王家范中国历

15、史通论材料四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什么经济现象?(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4)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2)现象: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3)现象:社会消费结构呈畸形病态。根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消极影响:造成生产资本短缺,不利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4)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可得出作者强调的是重农抑商;第(2)问材料二中反映了汉初重农抑商政策上下相背离的倾向;第(3)问反映中国古代社会消费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第(4)问可从商人社会地位不高,官办商业强大等方面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