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08377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3课(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课 促进进民族大融合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新知初探思维启动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课程标标准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经济经济 的复苏苏和繁荣1.农业农业(1)精耕细细作:农业农业 生产产工具得到改进进,耕作技术术提高,兴兴修水利。(2)农

2、业发农业发 展:荒地开垦垦,粮食产产量增多,人口增多。(3)经济经济 作物:适应应城市生活的需要,城郊经济经济 作物的种植发发展起来。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4)畜牧业业:畜牧业业得到发发展。2.手工业业(1)纺织业纺织业 :_发发展尤其显显著,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2)制瓷业业:青瓷制造业业直接影响了唐宋时时期北方制瓷业业的繁盛。丝织业丝织业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3.商业业(

3、1)市场场:_出现现了许许多大的市场场,货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跃。(2)铸钱铸钱 :政府重新开始铸铸造铜钱铜钱 ,使实实物交易逐步为为_交易所代替。(3)对对外贸贸易:北魏与朝鲜鲜半岛诸岛诸 国、日本、中亚亚、西亚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诸国,都有商业业往来。洛阳货币货币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特别别提醒: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负负担的调调整,水利的兴兴修,都有利于农业农业 生产产的恢复和发发展。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

4、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政权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迁都洛阳以后,鲜鲜卑族统统治者接受了汉汉族先进进文化与制度。2.措施(1)尊儒崇经经,兴办兴办 学校。魏孝文帝在洛阳建立孔子庙庙并亲亲自祭拜,下诏兴办诏兴办 _等学校,教授儒家经经典。太学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孝文帝亲自制定各种礼仪制度,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孝文帝模仿汉族官制,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适应中原地区的法

5、律需要。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概念辨析: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食物等。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表现现(1)鲜鲜卑族经济经济 生活:迁居洛阳的鲜鲜卑劳动劳动 者陆续陆续成为为中原的农农民,鲜鲜卑贵贵族成为为中原的封建地主,有的还还兼事工商

6、业业。习习俗:_的风风俗习惯习惯 成为为整个社会风风俗习惯习惯 的主体。汉汉族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2)汉汉族经济经济 生活:鲜鲜卑族畜牧生产产的经验经验 和技能,在北方汉汉人中得到传传播。习习俗:汉汉族从服饰饰或风风度上,受鲜鲜卑族文化的影响。2.影响:为结为结 束长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_奠定了基础础。国家统统一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要点探究轻巧突破正确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

7、 化政策 1.从根本上看,汉化政策的本质是鲜卑族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鲜卑族逐步接受汉族的农耕生产方式、封建统治制度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一汉化过程实质上是封建化过程。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2.从作用上看,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中原的鲜卑劳动者成为农民,他们经营土地,生产方式由游牧过渡到农耕,且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8、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2)鲜卑族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其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之中得到传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1.表现(1)社会经济方面北魏通过实施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等制度,把鲜卑劳动者改造为占有少量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封建农民,把占有大量土地的鲜卑贵族改造为封建地主和官僚。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

9、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则进一步促使他们习惯定居、生产和城市生活。(2)政权建设方面从政权机构的设置、名称的制定到官僚的选用、官僚队伍的建设均采用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修订律令,以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3)社会风俗方面迁都洛阳后,通过改姓、易服、说汉话等措施使鲜卑人全面认识汉族风俗。提倡鲜卑族与汉族尤其是汉族士族地主的政治联姻,则加强了民族的联系。通过设孔庙、祭孔子、推儒学及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等措

10、施,进一步使鲜卑人从深层次认同到接受汉族文化。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原来生产生活方面的文化精神,也在汉人中传播,为汉人所学习和接受,对汉族生产、生活的完善和进步也起了重大作用。2.作用(1)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北魏统治。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2)促进了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汉化、封建化,促进了他们的进步。(3)缩小了民族差距和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交流,发

11、展、壮大了中华民族的队伍,为结束长期动荡、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经典示例技法荟萃例典型例题题(2012临临沂一中月考)史学界对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认为 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认为 他是千古罪人。你认认为为出现这现这 种分歧主要是针对针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 )A均田制 B整顿顿吏治C迁都洛阳 D汉汉化政策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

12、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命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民族融合趋势的全面认识与评价。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之后,随着服饰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似乎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因此,有人说孝文帝是历史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经典示例 技法荟萃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孝文帝是盖世英雄。【答案】 D栏目 导引新知初探 思维启动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知能演练 轻松闯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