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6208276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践望江县示范幼儿园 方虹一、阅读指南中“科学”领域 的引言,思考:指南中“科学”领域体现了 哪些核心理念?找出关键词1、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引言第一段)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 2、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第二段)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3、教与学的方式(第三段)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二、科学探究子领域的目标及内涵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1、理解目标内涵目标一: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体现了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高度 重视。(强调

2、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好奇、好问、好探究 明确“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究中的 首要目标。 自然的、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 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强调探究的对象应是幼儿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目标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什么是探究能力?是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是“科学探究”领域的关键目标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等边三角形的边一样长吗 观察探究 思考猜测 调查验证 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 合作交流探究方法观察比较 实验验证 磁铁能吸钥匙吗 调查测量等 基本方法 这些经验是孩子们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 合运用不同的方法,

3、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获得的。目标三: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都是在感知、体验 、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获得的,是探究过程的必然 结果。这些事物和现象涉及到动植物、 物质与材料、天气与季节、科技、环 境等,是举例性的,是探究的载体, 幼儿乐于探究的态度和探究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更为重要。 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任何领域的教育活动 在制定教育目标时都 要从这三个维度考虑2、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首要的、前提性、动机性目标;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重要的、核心性、关键性目标;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性、

4、产生性目标。3、阅读分析案例,了解幼儿探究的特点阅读两个案例思考以下问题:幼儿是如何探究的?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案例1:小汽车昨天小朋友用橡皮泥做了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轮子,今天 都放在窗台上,老师还在旁边放了一些纸板、小棍和绳子等各种 不同的材料。小莉看了一下自己的轮子还在,还发现了旁边的纸板等材料 ,她拿起她的轮子,挑选了一些小棍和大小不同的纸板,坐到一 张桌子旁,把那些纸板分类后,挑选了一张小的告诉旁边的小朋 友:“我要做一个好玩的小汽车。”小莉将小棍穿过纸板上的洞, 做成两个车轴,接着选了两个圆形轮子放在前面,两个方形轮子 放在后面,她把手指放在轮子后面轻轻推,小

5、车在桌面上面滑动 了。她低头仔细地看着轮子,不再推了,笑了起来。她拆下后面 的方轮子,跑到轮子堆中选了两个蛋形的轮子,迅速装在后面的 轴上。她再推小车时,小车摇晃着向前滚动起来,她笑了起来。 她又把车拿到地板上滚动,热情地让小朋友来看她的车颠簸着滚 动向前的样子。幼儿的探究幼儿可以自主、主动学习;幼儿的想法与成人不同;教师的支持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材料适宜,能引发幼儿探究。案例2:特特四岁,坐在桌子旁边看着装有面粉、盐、沙子、水和油的容 器,他将手指伸进面粉里,然后举起手指并对着手指吹气,当面粉从 手指上被吹掉时,他笑了起来,接着他又把手指伸进盐里,他看着它 ,发现上面没有沾到什么东西,特

6、特拿来一个装水的罐子,倒出一些 在一个空碗里,他把碗里的水晃荡了几分钟,接着舀了几勺面粉放到 水里并用勺子快速的搅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投入,他举起几勺这种 混合物,倾斜勺子,使它滴落到碗里。重复做了几次后,他又把一只 手放在往下滴的混合物的下面,混合物便滴落到他手里。他笑着用两 手摩擦这种混合物,还举起来给另一个孩子看,说:“看看这是粘的! ”接着又把手伸到碗里的液体中去。特特加了更多的面粉,接着又加了一些水,他重复这种“倒-感觉 ”的过程。过了一会,他在一大碗纯净水中把手洗净,接着把手伸到盐 中,并观察沾了盐的手指,他向手指吹气,这次发现没能把盐吹掉, 接着他又把手指伸到水里。最后,特特拿来

7、另一个碗,并往碗里倒水 ,尔后他开始往水里加盐,每次添加他都会把手伸到水里感觉一下。幼儿的探索 幼儿的探索是自发的、积极主动的 幼儿是在动态的操作中、在于材料的互动中来建构自己的经验的 幼儿在活动中经历了观察探索、获取信息、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的过程幼儿的问题为什么面粉能沾到手上而盐不能?为什么往水里加面粉水会变粘?加入更多的 面粉会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手指湿的时候盐能沾到上面而干的时 候不能?为什么沾到手指上的盐不能像面粉一样被吹 掉?在水中加入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的支持 提供宽松的、支持性的、鼓励 幼儿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够提出 自己的问题并寻求答案; 悉心观察并理解幼儿的探究, 不

8、随意介入(善于观察、富有洞察 力)4、幼儿探究的特点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 幼儿的探究借助于直接经验 借助动作、借助具体事物 幼儿探究的方法具有试误性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杜威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是探究事物的内驱力,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呼吸、饮食一样重要。口腔探索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观察、推理、实验、沟通等。v “科学探究”这一子领域是以“探究”为 核心的,它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 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正是通过科 学探究,儿童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 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

9、、体验科学家 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是“润物细声”的,但对幼儿的影响却是长久而深远的。三、数学认知子领域的目标及核心价值(一) 理解目标内涵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三条目标不能直接的用作幼儿园具体活动内容,要根据幼儿 的兴趣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同时要注 重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不能片面强调和追求在某一方面和 几个方面的发展。)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首要目标)强调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的培养,教师要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采用

10、得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及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采用得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从指南所列举的各年龄段幼儿的典型表现可以看出)上 下v左 右左 右 活动区材料分类摆放生活中的数学 (形状、颜色、时间)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手套配对比高矮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是伴随性目标)强调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去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不能脱离实际情境 (珠心算) (二)案例分析阅读案例1思考:案例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如何?结合案例反思当前存在的对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是什么?数学案例分析:在一所幼儿园,我看到大班

11、的教室里墙面和黑板上张贴着很多加减法算式,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完全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但当天给我们看的是一个操作活动,孩子们用瓜子皮,玉米皮,小棍,豆子等,粘贴妈妈的头像。我问身边的一个男孩:“你知道3+5等于几吗?”孩子立刻回答“8”。我又问“那3+8等于几呢?”孩子也很快回答“11”,此时老师走过来听我们的谈话。我接着问:“你看你粘贴的画,这个妈妈的左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我又问“右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再一次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那么,两个眉毛一共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用手指着从左到右数“1,2,3

12、,4,5,6,7,8,9,10。 10个。”我便回头问老师:“你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经验v掌握了10的基数概念v没有真正掌握加法算式的意义v不能应用所学的数学解决相关的问题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v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期望经常会过高v过于注重表面的“教”的结果、轻内在的“学”的过程v脱离生活和实际问题阅读活动案例2思考:此活动在目标、途径、方式上哪些方面符合指南的要求?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是如何学习的,其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案例:数柿子说起数数,我们班的孩子能一口气数到100,而面对满满一箱子的柿 子,孩子们似乎乱了章法,他们急于得到结果,蹲下就各自数开了,捡

13、 最大的往自己跟前拿,一边拿一边大声的数1个、2个、3个数着数着互相就有了干扰:丁文数到7的时候,李宇一个劲说9,丁文生 气的说:“你小点声,我都数不了了。”王莹着急的叫张泽:“等会儿, 这几个我都数过了,你怎么还数呀?”张泽说:“我不知道,咱俩的都 混一块儿了。”我看时机已到,是引导孩子们想办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 的时候了。于是我大声的问:“怎么样,数清楚了吗?柿子到底有多少 呀?”“没有”显然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影响。“为什么哪?”我接着 问,“因为他老给我捣乱,我老数不对。”“因为人太多,挤在一块儿 都混了。”“谁有办法把柿子数清楚?”听我这么一问,孩子们渐渐地 安静了,认真的思考起来。刘林

14、第一个说:“我想还是一个人数吧,这 样不吵。”孩子们也都一致同意。于是老师请刘林来数,可是他刚数到 一半就数不下去了,他把数过的和没数过的混到了一起。这时张泽提议两个人来数,一人数一半,他邀请李宇,两个人商量着 :“你从这边数,我在那边数。”说完两个人一人把这一头数了起来, 张泽把柿子排成长长的一溜,李宇把柿子摆成三角形,这下界限非常明 显很容易区分,虽然最终没有数出总数,但是他们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 肯定。一直坐在后排的毛慧芳非常自信的站起来说:“老师我有办法把柿 子数清楚。”说完她就蹲下来,把所有的柿子都翻成把儿冲上,数一个 ,就把一个柿子翻过来放一边,直到数完最后一个,她站起来笑笑说: “

15、我数完了,一共35个柿子。”孩子们为她鼓起掌来。我不失时机的鼓励更多的孩子们:“谁还有 好的办法把柿子数清楚?”“我会2个、2个的数”,“我会5个、5个的 数”,“我还会10个、10个的数哪,肯定特别快。”孩子们的智慧之门一下子被开启了,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尝试 不同的数柿子的方法,他们彼此交流,互相借鉴经验,最后终于数清一 共摘了50个柿子。教师的支持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满足其兴趣需求,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始终认真观察并适时出现,适时引导,激发幼儿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在生活和游戏中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使其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远比单纯地数数有价值的多)引导幼儿在不断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中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构数学经验,获得主动发展(当点数的物体多,容易混乱的时候可以2个2个地数。同伴间相互分享经验,从而获得主动发展)指南数学认知领域强调1、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获得真实的经验 如数柿子,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远比单纯地做算术题 而做算术题有价值。如珠心算是纯技能技巧的强化训练。2、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对具体事物不断抽象概括实现的由幼儿的思维特点锁决定的3、幼儿的数学认知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靠记忆、扳手指头、头脑中再现事物的表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