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6208219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 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名句烂熟于胸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领读课文精读课文全解课文第 四 单 元晨读识记板块第 15 课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责任人生梁实秋 的确是,想飞是人人都有的愿望。我小时候常做梦,一做梦就是飞,一跺脚就离地一尺多高,再一扑通就过墙了,然后自由翱翔在天空里,非常适意。有时在梦里飞不起来,飞到三尺高就掉下来,怎样挣扎也不中用,第二天早晨醒来便头痛欲裂。这样想飞的梦,我足足做了有十年八年之久。虽说这只限于梦,虽说这只是潜意识的活动,但也影响到我的思想。我译过巴利的潘彼得,是一部童话,也是只有成年人才能充分赏识的童话,里面的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潘彼得,真是

2、令每一个成年人羡煞而又愧煞的角色!这一部潘彼得撩起了我对童年和纯洁天真的向往。其实哪一个人在人生的坎坷的路途上不有过颠踬?哪一个不再憧憬那神圣的自由的快乐的境界?不过人生的路途就是这个样子,抱怨没有用,逃避不可能,想飞也只是一个梦想。人生是现实的,现实的人生还需要现实的方法去处理。偶然作个白昼梦,想入非非,任想象去驰骋,获得一时的,当然亦无不可,但是这究竟只是一时有效的镇定剂,可以暂时止痛,但不根本治疗。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也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所以,想飞的念头尽管有,可是认真不得。如果真以为诗是有翅膀的,能

3、把诗人带起到天空,海阔天空地俯瞰这乌烟瘴气的人世间,而且能长久凭虚御空,逍遥于昊天之上,其结果一定是飞得越高,跌得越重,血淋淋地跌在人生现实的荆棘之上。像徐志摩那样!这也是一切浪漫诗人的公式,不独志摩为然。梁任公先生说过,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把应尽的责任尽完。他揭橥“责任”二字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此事一毕,了无遗憾,真是一个最稳健的看法。一、人物档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

4、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在文、诗、词、书法、绘画等多方面都达到一流水平,是一个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有着巨大贡献的全能型作家。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诗歌方面:现存诗2 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赠刘景文等。词方面: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词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世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

5、,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名家”,名画有枯木怪石图粼竹石图。苏轼注重提掖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出其门下。二、人物颂歌豪放乐观的苏轼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作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

6、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您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您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消逝了多少哀伤与生活磨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诗,更是实。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需要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1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2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3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4舞幽壑之潜蛟, 。水波不兴诵

7、明月之诗徘徊于斗牛之间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击空明兮溯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泣孤舟之嫠妇5方其破荆州,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酾酒临江,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7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下江陵旌旗蔽空横槊赋诗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8.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9且夫天地之间, 。苟非吾之所有,。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一、背景链接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加以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乌台诗案”是中国历

8、史上一次有名的文字案,也是一次著名的莫须有之案。苏轼以才华横溢而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成为当时政坛上的明星和文坛上的领袖。但是,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一派许多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从苏轼的诗文中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地指控苏轼怀有谋反之心。苏轼被捕入狱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苏辙等多方营救和宋神宗的怜悯,苏轼被免除死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苏轼住在黄州东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在沉重的精神压力下,苏轼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性旷达的他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

9、其乐,并写下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其中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的七月。二、主旨领悟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三、行文脉络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通“嘱”,劝酒名词用作动词,歌唱,吟唱古今异义词。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一种人与牛相斗的娱乐活动古今异义词,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往,去古

10、今异义词,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乘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举酒属客。( )译文: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 (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共饮。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省略句,省略主语“余”状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后置(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译文: 任凭小船儿在茫茫无边际的江上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定语后置句,“茫然”后置状语后置句,“于赤壁之下”后置环节二 分析文理3下列各句属于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内心写照的景语

11、的一项是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C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解析:A、C项,叙事;D项,作者的内心感受。答案:BD本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基础。解析:C项,“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指的是诗经陈风中的月出一诗,不包括关雎。答案:C古今异义词,古义:代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依,按应和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动用法,使哭泣忧郁的样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整理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攻破,占领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占,攻下名词活用作动词,向

12、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打鱼砍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屡次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译文:省略句,省略主语“其声”(这声音)能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状语后置句,“于江渚之上”后置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打鱼砍柴。(3)何为其然也?( )译文:(4)而今安在哉?( )译文: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 宾语前置句,“何为”即“为何”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然而如今在哪里呢?被动句这不就是当年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13、环节二 分析文理3下列各句属于苏子由乐转悲起因的一项是(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 BC D解析:陈述苏子神色忧郁;客人解释箫声哀怨原因之语。答案:AD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解析:A项,表达苏子追求美好事物和理想的信念,也反映其内心的迷茫和怅惘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答案:A月满亏,月缺最后,最终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至于假如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而又何羡乎?( )译文: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4、()译文:宾语前置句,“何羡”即“羡何”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省略句,省略主语“吾与客”大家相互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了。C作者认为,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D主客恬然入睡的结尾,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在充分的哲学思考之后一种真正的超越。解析:B项,作者以江水、明月作比。答案:B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散文贵在以意贯串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作者的情绪由喜转悲再到乐,线索的起伏形成了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

15、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地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作者以优美的风景,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在开篇,作者将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伤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要凄然落泪。3“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采用了更多的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多次换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主张。同时,作者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既有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之效。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素材发现课内素材情起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