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208101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中考化学离子反应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离子反应问题离子反应问题(2010 年兰州)年兰州) 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 a 处取得水样经检测只有少量 OH-、SO42-。在 c 处取得水样经检测 pH=7、且只含有少量 NaCl。则 b 处水中含有的物质应是下列那一组?AMgSO4、 NaClBH2SO4、 Ba(NO3)2CBaCl2、 HCl DH2SO4、 MgCl2来源(2010 年南宁)年南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的“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性学习。(1) 【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2) 【

2、活动探究】:该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硝酸钡与稀硫酸; 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3) 【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中有 Ba2+SO42- BaSO4,中有 H+ + CO32- H2O + CO2,中有 H+ + OH- H2O,中有 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4) 【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条件。(5) 【形成网络】

3、: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 Ca2+ 、HCO3-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中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6) 【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已知 t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 A 和溶剂 B 中各自的溶解度(g/100g)如右表所示: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 A 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2AgNO3 =2AgCl+ Ba(NO3)2,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 B 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物质在溶剂 A中的溶解度在溶剂

4、 B中的溶解度AgNO317086Ba(NO3)29.397.2AgCl1.510-40.8BaCl233.3约为 0(2011 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一个中和反应 ;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1)图 1 是 HCl 和 NaOH 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 HCl 在水中会解离出 H+和 Cl,NaOH 在水中会解离出 Na+和 OH,以此类推硝酸钡

5、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2)图 2 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 H+ 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 NaOH 和 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 H+和 OH不能大量共存; 溶液和 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任写一组物质,下同) ,因为 也不能大量共存; 和 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填离子符号,下同)。【知识升华】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

6、是 。(2011 年陕西省)年陕西省)下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 (写离子符号)。(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2011 威海市)威海市) 物质的构成与变化现有以下 6 个变化: 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给水通直流电; 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 235 裂变产生碘 1

7、31。请回答下列问题:图 1图 2(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将化学反应分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依据是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在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8、)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在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 。和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 。为什么? 。(4)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有 。(2011 贵阳)贵阳).某探究小组的同学用 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及应用的实验探究。(1)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其中用 H2SO4与另三种溶液分别混合的现象如下:Ba(NO3)2NaOHK2CO3H2

9、SO4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产生气体 由于有白色沉淀生成,H2SO4与 Ba(NO3)2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式为 。实验中的 H2SO4与 NaOH 混合“无明显现象”实际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如图 26所示,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结合生成 H2O。同理 H2SO4与 K2CO3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由此同学们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2)若某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中有 NaCl,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写出两组)。(3)若将原四种溶液混合反应后过滤,其滤液经检验:溶液呈碱性且不含 Ba2+、SO42。滤液中除可以肯定存在的离子外,设计实验证明还可能存在的离子

10、。(2011 年潍坊市)年潍坊市) (14 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1) “一碳化学”是以一个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甲烷的化学式是 。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用 CO 和 H2合成甲醇(CH4O)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碱盐之间能相互反应。碱与盐之间若有气体生成,反应就能发生,请写出该气体的化学式 。酸与盐之间能发生反应,分析右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将一段锌片插入到 CuSO4溶液中,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

11、式为 。金属分别与水、水蒸气的反应情况如下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信息,判断“镁与水蒸气”的反应情况为 (填写代号)。A不反应 B缓慢反应C比镁与冷水反应快 D比铁与水蒸气反应快已知在加热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011 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而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能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反应物中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生成物中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是 ,从微观的角度还

12、能获得一条关于物质变化的信息是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小丽同学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局部,依据此表回答问题:物质镁与冷水铁与冷水铁与水蒸气铜与冷水铜与水蒸气反应情况缓慢反应不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不反应我发现其中有一处元素符号不正确,应该改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它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上右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 (填符号)。源1.C2 答案:(1) +Ba(NO3)2K2CO3BaCO3+2KNO3(2) +BaCO3Ba2+CO32+(3) ;(4) 3.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Ba(NO3)2BaSO4+2HNO3或 K2CO3+Ba(NO3)2BaCO3+2KNO3Ba2+和 NO3或 Ba2+和 2NO3 2H+CO32H2O+CO2或2H+CO32H2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