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6208022 上传时间:2018-06-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3白杨PPT(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白杨树高1530米,树冠宽 阔,树干白色,树皮白色至灰 白色,基部常粗糙。它是西北 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 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 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 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 的地方,哪里就有它的生存。 它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 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 ,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 枝条就会生根、抽芽。 袁鹰: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县 人,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 文学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风 帆,第十个春天等;诗集江 湖集花环(与闻捷合著),儿童文学作品:游记丁丁游历北京城,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等;散文集胡伯伯向你们问

2、好,儿歌集唱一唱北京。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旧中国留给这片祖国六分之一 的土地满目疮痍和贫困。王震将军率领驻疆人民解放军在平暴 剿匪、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 运动,迅速增加了新疆的社会物质财富,赢得了新疆各族人民 群众的热烈拥护。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 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 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50年来,兵团始终奉行着不与民争利的信条,在天山南北 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 的边境沿线,兴修水利,治沙治碱,植树造林,先后治理和参 与治理了新

3、疆的数十条河流,修建水库近百座,从亘古戈壁荒 原中开发出良田1600多万亩,建成了一个个田连阡陌、渠系纵 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 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联合国派出的17人的考察 团实地考察后,不觉惊叹:这是由兵团农八师150团的职工们 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而形成的一片人造绿洲! 小资料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 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 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层次。快速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查工具书。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晰伞 抚 绍疆陷

4、jingshofsnxxin僵硬缰绳渐渐戈壁 清晰 插嘴 分辩介绍 表白 新疆 陷入 抚摸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戈壁】 【抚摸】 【介绍】 【浑黄一体】 【表白】 【高大挺秀】 【分辩】 蒙古人称沙漠地区为戈壁 。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移动。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进、带入 (新的人或事物)。指天和地都是黄色,分不出界限 。这里讲风沙大,天地间都是黄色。 对别人说明自己的思想。 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辩白,向别人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文章主要写了在通文章主要写了在通 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 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 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

5、的事。的事。课文讲了什么 ?1.阅读课文的1-3自然段:用 线画出写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 劣和白杨树样子的句子。并说你 你感受到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 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界限并不那么清晰 ,都是浑黄一体。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 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出一个高大挺秀的 身影。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 人开垦的。兵团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畜 产品生产基地。 50年过去,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 为一个拥有254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 团场、15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 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6、边防 巩固的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沙漠变为绿洲,戈壁升起了繁荣,边境更加 安宁。”上个世纪60年代从上海支边来疆的兵团副 政委王崇久这样概括兵团50年来对共和国的贡献 。小资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 杨树的那段话。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 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戈壁 清晰 插嘴 分辩介绍 表白 新疆 陷入 抚摸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快速朗读课文4-13自然段:画出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想一 想,写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 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7、,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 )的典型句子 。 借( )比喻( )的边疆 建设者们。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 句子。借(白杨 )比喻( 不怕困难、坚强 执着、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 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 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快速朗读课文14-16自然段:1.想一想: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 吗?如果不是,他要表达的是什么?你 从哪里看出来的?这是一个( )句。表白,即( ) 。一个“也”字,说明爸爸( )。爸爸看 到戈

8、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 )自我勉砺,在( ),勉励自己要像 白杨一样( ),( ),不软弱, 也不动摇。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 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 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 ,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 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爸爸和白杨有怎样的相似之处?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茫茫戈

9、 壁上,白杨树在此生根,并长得高大挺秀,成 为毫不动摇的“戈壁卫士”;在经济、文化落后 ,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 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 ,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 新疆战士”。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 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树似人,人如树。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 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 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 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 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 边疆的建设者。想一想:1.课文运用

10、了怎样的写作方法?你 还学过那些类似的文章?2.生活中哪些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 的的人?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运用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 一种品格。托物言志:所谓“托”,就是借用、假托;“志” 则指的是某种志向、哲理、情感等等。 即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 志向和意愿。帐篷艾青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家 , 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 , 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 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 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 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 .总是.”等词语。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